李铁成功剿灭水贼,并俘虏了景二,
把工匠及其家眷送往韶州,依照陆远的命令,每人分地二十亩,
并把陆远给的图纸交予工匠,便带着兵马回到了衡州。
把韶州的防务,以及后续清剿盗匪的任务转交给了陈亮,陆远担心陈亮人手不足,还派了两千新兵,归其统领,
十余天过后,陆远收到了朝廷的圣旨,与张三的飞鸽传书,
圣旨上,一堆冠冕堂皇的话语后,命令陆远迅速撤回在韶州的兵马,把韶州重新归于朝廷治下,
张三的飞鸽传书,除了像以往一样,报备自己的动向外,还带来了一份通缉令,上面写着鱼幼薇的详细情况,与模糊的画像,
画像虽不形似,但眼中的神情倒有三分神韵,一张长着斑点的脸,让陆远哭笑不得,
陆远不想因这张通缉令,让鱼幼薇想起以前不堪的过往,把它撕毁投入了火中,
陆远拿起纸笔,给朝廷回复了一章奏折,里面细数了韶州官员的罪责,如对百姓巧取豪夺,欺男霸女,勾结境内的盗匪,抢夺过往的商贾行人,
自己为了保证商路畅通,朝廷赋税能顺利上缴,发兵攻占韶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望圣上把韶州归于镇南军治下。
陆远把,景二等一些作恶多端的水贼,与奏折一起押往长安,还送给朝廷五万贯钱,
半个月后,朝廷把韶州划入江南西道,归镇南节度使管辖,自此陆远拥有了六州之地,地方虽大,但人口稀少,在大唐节度使当中属下下层,
经过此事陆远的名声进一步传播开来,军法严明,不畏皇权,爱民如子,用人不论出身,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全都是镇南府治下的写照,以致于很多中原百姓托家带口,以各种方式前来投效,一时间人口增长了十余万人,
陆远最为关注的有两人,一是前宰相刘瞻,自从被贬荆南节度使后没多久,陆远便攻破了衡州,刘瞻只能退往谭州,陆远被诏安后,他便一直注意着陆远的各种政令,直到陆远写信招揽他,
二是:张全义,此人刚十八岁农户出生,自认为有才能,听闻陆远用人不拘一格,遂前来投奔,
二人一早到来刺史府求见时,陆远兴喜不已,没注意自己头发散乱,亲自前去门口迎接,
在下陆远见过二位,陆远首先躬身行礼,
见陆远头发散乱,两人都有些感动,急忙回礼:见过节帅,
我镇南府有二位加入真是治下百姓之幸事,二位里面请,陆远侧身做着手势,
三人分主次落座后,陆远让亲卫端来了,自己炒制的茶笑着道:二位请,这是在下亲自研制的茶,称为碧螺春,
陆远实在是接受不了,这时候放了各种调料的茶水,只能自己动手慢慢实验炒茶,经过几十次的失败,才勉强能掌握火候。
两人喝了一口,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本以为节帅擅长治民,如今想来是老夫见识浅薄了,此茶茶汤透亮,入口清香微苦,却是回味无穷,刘瞻首先开口赞叹,
刘相,此话方为正理,张全义出身贫寒,对于茶自然没有心得,但也觉得好喝在一旁附和道,
要是喜欢,在下给二位每人赠予两斤便是,如今镇南节度府辖地内,大片的山地都种满了茶树,所以陆远也显得很大方,
二位,如今圣上昏聩游猎无度,奢靡浪费之举不知凡凡,不听谏言不理朝政,凭意愿而滥杀无辜,内有朝堂诸公相互构陷争权夺利,腐败之风盛行,地方官吏沆瀣一气,奴役百姓,巧取豪夺,
外有,党项,契丹,吐蕃,回鹘,南诏,时常寇边作乱,以至于我华夏民族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惶惶不可终日!吾年前起兵作乱,也只为那些,正在遭受磨难的同胞百姓,上有片瓦遮身,下有立锥之地,
然,凭我一人之力,无法完成心中宏愿,遂请二位能留下助我一臂之力,陆远的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此时刘瞻,张全义二人毫不迟疑,纳身便拜,我等愿追随节帅完成心中宏愿!
哈哈,好,快去准备宴席,与二位接风洗尘,陆远对着门外的亲卫高声道,
一场酒宴,在大家的欢笑中举行,陆远还把几名心腹招来陪酒,互相推杯换盏,好不热闹,
陆远当即任命,刘瞻为节度府长史,管理六州政务,张全义为节度府粮漕官,掌管境内府库粮草,
酒席散去后,陆远把给福叔留下道:福叔你回郴州帮阿爷去吧,走时带上几斤茶叶,
呵呵,诺,福叔倒是显得很开心,满口答应。
刘瞻与张全义上任后,立即开始巡视各地了解当地情况,
介于人口增加迅速,砍伐森林严重,陆远下令各地州县商贾,与百姓皆可开办砖窑,节度府将会进行技术指导,减免其税收,鼓励百姓使用青砖,瓦片建造房舍,
加大煤矿开采量,以成本价卖给治下百姓,派出专人指导百姓,煤炭与黄泥的比例,如何正确搭建灶台,减少木材的使用量,
这两项政令,使辖下各县的砖窑数量迅速增多,他们相互竞争,最终其价格比木料还低,百姓纷纷推倒茅草屋,用青砖黑瓦驻起了,带有厨房,厕所,菜园,牲口棚的院子。
晚稻秧苗插种完成后,镇南府继续下令,治下各村百姓皆要参与本村镇的,修桥补路,开渠引水,建设水库的徭役,其中所用水泥材料,一日三餐皆由节度府承担,
命下辖官员,必须亲自监督,调配,保证工程质量与速度。
一时间,南节度府治下,所有百姓不管男女都忙碌起来,除了陆远基本上没有空闲之人,
如此大的工程,使府库消耗巨大,因此,陆远决定将炒茶之法,授予茶农,并加重茶与丝绸的税赋,加大对境外出售精致食盐,
直到秋收后,镇南府才勉强收支平衡,不至于让官员节衣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