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彩灵眸 > 第129章 天赐良机(1)

第129章 天赐良机(1)

    刚回到船舱不久,大姑杜海珍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接通之后不等杜仲开口,杜海珍率先说了话:小仲啊,XXX部的要求能答应就答应他们吧,是自己人。

    杜仲听完乐了,开口笑道:得嘞,您老人家发话了,我岂敢不照办。

    杜海珍顿时让自己这位宝贝侄子给气乐了,嘱咐了几句后挂断了电话,心说:自家大哥那么稳重的一个人,怎么会生出个这么乖张的儿子来呢。

    当王主任等人二次登门后,那态度可与先前大为不同,将姿态放到了最低,那一口一个杜先生叫的别提多殷勤了。

    本来吧,杜仲还真没把这三个人放在心上,但大姑发话了,自己就不得不让一步。随即答应了对方道:这次打捞行动,在名誉上我可以配合你们,但·········这些东西,可就·········

    王主任一听对方吐口了,赶紧点头哈腰的道:是是是·······那自然是杜先生私人拥有的,多谢杜先生的帮忙。您放心,我们会向上面申请一些经费作为给杜先生的补贴的。

    杜仲可不在意那仨瓜俩枣的,摆摆手道:那你们就自己去运作吧,需要什么样的配合告诉我就行。

    要不说官方机器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关注点不同而已。一旦运转起来那速度快的可谓是惊人。

    杜仲答应配合后不到两个小时,立马就飞来了两架直升机,七八名记者外带两名主持人以及摄像师登上了杜仲的游轮。

    这王主任啊,真不愧是混公职的一把好手,由魏成亲自操刀仅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搞定了打捞全过程的发言稿。呈给王主任看过后,后者觉得大为满意,既突出了自家单位的主导性,又从侧面表现出了杜仲的苦劳。王主任亲自点头哈腰的,又呈给了杜仲审阅。

    后者大致的看了一遍,虽然心中老大的不爽,可也没说什么,将稿子还给了王主任后点了点头,算是许可了。

    因为不久后还有一艘船需要打捞,王主任觉得若是将打捞过程做一个全程直播,那就更加能体现,自家单位的突出功绩了。于是乎他决定,暂时对已经打捞上来的古沉船只做一些记录。待回去后作为拼接片段用,而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第二艘打捞作业上。

    与部里沟通后,得到了某位大人物的点头夸赞。王主任瞬间飘飘然的去与杜仲商量。

    对于现场直播杜仲没有异议,反正东西打捞上来后,自己是要尽快脱手用来套现的。如今的缺口可还大得很呢,有电视台全程直播,无论可信度以及宣传力度,都能大大的增加这次打捞作业的身价。这等同于做了个免费的广告,不花钱还赚钱。他杜仲何乐而不为呢,当下也就同意了。

    付文学教授带领学生们,给古沉船里的物件进行编号保护作业。足足进行了三天才算将全部的好东西,完好的保护了下来。

    当杜仲拿到了一份完整的物品清单后,看着上面五花八门的好物件足有一万四千六百件时,乐的嘴都合不拢了。

    付文学教授经过三天的作业,可是见识到了不少的好东西。一下来便拉住了杜仲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小杜啊,我知道你是做生意的,可一定不要将这些好东西流传去海外啊,那可真是民族的巨大损失啊。

    杜仲对此也做了保证,绝对不会让这些好东西流传出去。开玩笑,自己费了这么大劲儿才弄到这些好东西,怎么可能让它流传出去。他是为了钱不假,可还没混蛋到把老祖宗的好玩意儿倒卖给他国的地步。

    安排付文学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好好的休息了一天。决定第二天在开始进行,二号古沉船的打捞作业。耐心的等待了这么长时间,总算可以开始实施计划了,最高兴的其实莫过于王主任了,终于是等着盼着到了第二天。

    一大早王主任就爬了起来,招呼主持人、摄影组以及记者准备好全程直播。八点十分,在付文学教授等学生们的观摩指导下,正式开始二号沉船打捞作业,而现场直播也正式开始·······

    对于陆地考古,付文学教授可以说在国内属于泰山北斗般的存在,可水下考古领域则还是头一次,盯着大屏幕上一系列成熟的操作,不停地点头称赞。偶尔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指着屏幕很谦虚的向王工请教。

    对于付学文教授的求知态度,杜仲感到大为佩服,这就是纯学者与钻营型学者的差别。付文学教授看着屏幕里,那四个小型潜水艇默契的配合,扭头笑着问杜仲道:小杜啊,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国家的技术吗?

    杜仲点点头,很是恭敬的回答道:是的,付教授。一开始我也想过用国外的技术,在得知咱们自己有,并且一点都不比国外的技术差时,没有任何犹豫的直接就定下了,如今来看果然没令人失望。

    付文学教授听完后点了点头,很是高兴的说道:太好了,看来我们是孤陋寡闻了。对于国内的一些新兴科技,关注度还是不够啊,在这方面,小杜你可是走在了前面啊,也给我这老头子上了一课。

    杜仲赶紧摆手道:您可别这么说,跟您比起来,我这简直都快羞愧的无地自容了。

    付文学教授摇了摇头道:学问不分先后,达者为师,你成功的打捞起了两艘沉船。如今在加上这一艘,可以说无论是经验还是判断的准确性,就已经称得上是专家了,你也不必谦虚。

    一位女学生凑到了二人的近前,看着屏幕对付教授问道:老师,这一艘沉船好像不是我国古代的。

    付文学教授点了点头,说道:你们都是幸运的,小杜的这次打捞,不光有现代沉船和古代沉船。是既有我国古沉船又有国外古沉船。以这艘船的样式来看啊,很大程度可能会是大航海时代的造船工艺,你们一定要深刻并且认真的记录下来,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啊。

    可以看得出,付教授在众多学生们的眼中,是很受推崇的。这位老人没有任何的架子,无论哪位学生求教,他都耐心的给予解答。有几次,杜仲都有些冲动的想重新再上一次大学了,很想好好和这老位学者学习一番。

    二号古沉船打捞到了一半的时候,杜仲的电话震动了起来。他退出了操作指挥室,拿出来一看,发现是杜明打来的,接听后问道:哥,什么事?

    电话另一头的杜明笑道:我说你小子搞了这么大动静都不说一声。国内首次公海打捞作业项目,啧啧啧·····要不是大姑告诉我是你小子所为,我还不知道去找谁才好呢。

    杜仲听出话中有埋伏,开口谨慎的问道:哥,你可千万别劝我把船捐出去啊。

    杜明听完一撇嘴不满道:我傻啊,自己家东西我捐出去干什么。不过,我是想劝你开个博物馆,将这次打捞的物件展出。你放心,地皮和相关的文件你哥我一准都给你办了。

    杜仲闻言顿时一喜,他正愁不知道该如何拿这批物件还钱呢,成立博物馆展出所有的物件,到收门票的确是个长久的买卖。虽说短时间收入低点吧,但胜在长远啊。

    可是转念一想,他狐疑的问道:呦,哥,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啊,平时上赶着找你,你都不干,怎么这次如此积极主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