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七零:玄学孤女只想摆烂 > 第21章 你会磨刀吗?

第21章 你会磨刀吗?

    路丰村主要养的鱼是草鱼和鲢鱼,也会放一些鲤鱼进去。

    草鱼吃草,只要割草丢进鱼塘里就可以了,是最好养的。

    鲢鱼有花鲢和白鲢,路丰村只养花鲢,也叫鲢鳙,因为花鲢的头非常大,当地人都叫大头鱼,它们主要吃浮萍和浮游物,河道、水田、鱼塘,有水的地方都会有这些东西,喂养起来也不难。

    鲤鱼是吃杂食的,有得喂就喂,没有就吃草,纯属丢进去不管死活的那种。

    养出来的鲤鱼都会先分给村里,因为过年的时候,每家都会准备一道鱼,寓意年年有鱼。

    而鲤鱼寓意好,因此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抢着买鲤鱼,若是实在买不到鲤鱼,就会退而求次选草鱼。

    而鲢鱼,一般都是清明节的时候捕捞的,虽然不能祭祖了,但是到这时候该捞鱼的还是会捞鱼。

    因为清明过后,到七月底这段时间,容易发大水,本来泉眼每天都冒水,天上再下大雨,那鱼塘的水肯定都溢出来,鱼也会跟着大水一起跑掉,虽然有渔网拦着,可大鱼力气大,水流也急,很容易把渔网冲破,因此清明节的时候把大鱼打捞出来。

    十几亩的鱼塘里面有多少鱼?

    叶秋池不知道。

    放进去的鱼苗肯定不少,可也会死不少,最后长大的肯定不到投放的五成。

    哪怕是这样,路丰村也靠着鱼和猪肉过个肥年。

    叶秋池出现在晒谷场排队领工具,让村民们都惊讶。

    毕竟这新媳妇嫁过来都半个多月了,这时候才下地?

    也太懒了!

    叶秋池可不管别人的目光,静静的排在队伍中间。

    村里的老人小孩很多,割猪草和鱼草的任务一般都交给行动不利索的老人和小孩,一些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干,想多挣工分,也会选择地里的活。

    叶秋池前面的老太爷快七十岁了,他领的是割鱼草的活,因此领工具他领了一把镰刀和两个有耳朵的撮箕。

    背篓虽然也有,可背篓一趟只能背一个,而箩筐和撮箕一次能担两个,比背篓好,因此领背篓的人不多。

    叶秋池也想领撮箕打算抱回来,“一把镰刀,一个撮箕。”

    负责登记的人是村支书的女儿,叫陶春凤,听叶秋池说领一只撮箕,不高兴的瞪了她一眼,“撮箕都是一对一对领的,你领走一只,等会儿别人要领的时候就凑不够一对了。”

    叶秋池眨眨眼,看向那一堆撮箕,道:“我要没有耳朵的。”

    没有耳朵的不能挑担,是可以单独领一只的。

    陶春凤:“……”

    没有耳朵的撮箕比有耳朵的要小一些。

    就那么小一只撮箕,能装多少鱼草?

    跑三趟都不够一个工分!

    有耳朵的撮箕放满压实,一撮箕才一公分,而没有耳朵的,放不了那么多,可能四五趟才够一公分。

    陶春凤直接转身拿了一个背篓甩过来,“你领背篓吧,一个背篓装满算一公分。”

    叶秋池摇头拒绝,“就要没有耳朵的撮箕。”

    背篓她可不背。

    背篓的两根带子很硬,会压迫肩颈,背久了头晕目眩,本来她就气血不足,背背篓更容易晕倒。

    陶春凤还想说什么,就听到何保春道:“就按她说的给她拿。”

    陶春凤不敢反驳何保春的话,气呼呼的给叶秋池拿了一个撮箕和镰刀。

    新的镰刀没有,都是旧的,不是豁口了,就是卷过刃,还有用久了,四指宽的给磨细成两指宽的。

    叶秋池这把就是卷刃的,凹凸不平,很影响速度。

    工具房的角落有两块磨刀石,都被别人拿去磨刀,叶秋池也跟在后面排队,等着磨刀。

    叶秋池:“磨刀的活不是应该看管工具的人干的吗?”

    毕竟管理工具的,平日里要维护工具,破损补漏,磨刀,换新手柄什么的,这些活都是村民们下工后,管理工具的人负责检查修理。

    叶秋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正在磨刀的何建业愣了一下,抬头看了她一眼,继续磨刀,“本来这些事情都是管理工具的人做的,可是换成陶春凤管理工具之后,这些事就没有做了。”

    叶秋池:“为什么?”

    何建业没有回答他,但是其他人七嘴八舌,说明了原因。

    陶春凤到底是姑娘家,力气小,手艺也不行。

    换手柄的时候,手柄头没有修圆润,也不结实,用一会儿就掉出来了,有些手柄上还有倒刺!

    磨刀也不会磨,刀刃也是有正反面,要是磨反了,不好用,还可能因为锋利,刀刃滑口,伤到用刀的人。

    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正好刀锋磨中间。

    但是陶春凤磨刀很任性,全看运气。

    还有修撮箕也是,不是底下的洞补不好,就是耳朵容易掉出来。

    总之状况频频。

    大家看他一个姑娘家,没什么力气,干不来,也不好意思计较,久而久之,就是谁领的工具有问题,谁自己修。

    这样耽误生产吗?

    自然是耽误的。

    可谁让陶村支书会做人呢!

    农忙时候他会让家里的儿子下工后帮忙修理工具,磨刀等等。

    不忙的时候,他就不管了,平时跟村里人打好关系,都是自村人,动动手的事,大家也不好为难陶春凤。

    叶秋池:“……”

    这陶村支书还是个八面玲珑心思活络的人啊。

    陶春凤一边分发工具,一边听着屋外的人议论,又气恼又尴尬。

    这些人不去上工在这里闲聊什么!

    新来的知青们偷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有些不舒服。

    他们都没干过活,到时候领到有问题的工具可怎么办?

    他们也不会修理啊!

    相对于他们的担忧,叶秋池倒是淡定多了,她慢慢的磨着刀。

    何建业是何保春的三儿子,他听何保春提过好几次叶秋池,她之前在叶家村几乎都没怎么下地,不是个会干活的,“你会磨刀吗?”

    叶秋池没有抬头,“我用右手,因此磨刀的时候,下面那一面磨两下就可以,而上面这一面,要多磨几下,让刀锋靠下面,这样不容易滑刀。”

    看她懂磨适合自己的刀,何建业没再说什么,拿好自己工具下地了。

    旁边一个大叔嘿笑一声,“看着不像个干活的料,没想到你懂磨刀。”

    叶秋池:“……”

    多磨几把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