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阀 > 第24章:造纸与活字印刷术

第24章:造纸与活字印刷术

    无论淄青还是幽州,绝大多数工坊都是暴利,但是总有几个工坊,是不赚钱反而每月都亏本的。

    但是黄揆对这些不赚钱的工坊,反而比那些赚钱的工坊还要好,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因为这些不赚钱的工坊,全部都是研究院的下属工坊。

    香烟、水泥、火柴、白酒、茶叶、…………

    黄氏的每一种新品和技术革新,都是在这些工坊里首先诞生和试验的。

    黄杰主政幽州后,首先把造纸工坊和印刷工坊搬到了幽州。

    黄巢刚刚担任登州刺史时,因为曹州几家庶族鼎力支持,各种官吏的缺口还不算特别大。

    但是黄巢升任淄青节度使后,便明显感觉到,手下合用的官吏不够用了。

    黄巢娶卢氏女为妻后,大批卢氏子弟到淄青节镇为官,才改善了这种窘境。

    现在黄杰任幽州节度留后,也是依靠卢氏的支持,才能够让幽州节镇的政务能够流畅的运行。

    这可不是黄杰想要的,黄杰可不想以后又建立一个,和世家门阀共天下的王朝。

    打破门阀世家对知识的垄断势在必行!!!

    想打破这种垄断,首先必须让读书的成本降下来,所以改良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术成了最紧急的任务。

    而且黄氏已经在军中普及了义务教育,每年的笔墨纸砚,也是好大一笔开支。

    在纸没有发明以前,华夏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

    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战国到秦汉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等等。

    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使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植物纤维纸。

    公元前二世纪,华夏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

    但是早期的西汉麻纸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到了公元二世纪,在东汉宫廷中任尚方令的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监制并且组织生产了一批良纸,于永元十七年献给朝廷,从此造纸术在国内推广起来。同时,东汉还进而用树皮特别是楮皮造纸,扩大了原料来源。

    造纸的八个步骤分别是:木料去皮、切削、碎木蒸煮、除杂、漂白去水、水分挤压、熨压、裁剪。

    这八个步骤从东汉开始一直适用到二十世纪,黄杰对造纸工坊的要求是,研发专用的造纸器械、工具,尽可能的降低造纸成本,提高纸张质量。

    而活字印刷术就比较简单了,因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年代,和现在相差不到二百年。

    技术条件十分成熟,不存在代差的问题,黄杰稍微一点拔,印刷工坊的活字印刷术,就很顺利的搞出来了。

    搞定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之后,幽州首先印刷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以及《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易》、《书》、《诗》九经。

    任何时代教科书,都是销量最大,最赚钱的书籍。

    但是黄杰并不打算靠这些书籍赚钱,而是准备将大唐教科书的价格打下来。

    以幽州为例,一个七品县令的月俸禄为15缗(每缗1000文钱),在节度府工作的九品书吏月俸6缗。

    这两个职位的人,每月俸禄只能分别买15卷和6卷书。

    而幽州大米最贵时(旱灾或者兵祸时期)一石(120斤)才1000文钱,也就是每卷抄本书相当于120斤(一石)的价格,可见当时的书还是比较贵的。

    而现在幽州的大米才三百文一石,所以黄杰把书籍的批发价定在一百文一卷,并且从行商中挑选书商,签定协议每卷零售不得超过三百五十文一卷。

    本来黄杰准备批发三十文一卷,零售不超过百文一卷。

    因为现在幽州印刷一卷书的成本,二十文都不到,而且随着印刷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步,以后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但是却被黄揆拦住了!!!

    黄揆告诉黄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次性降价太多,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幽州印刷的书籍反而不好卖,因为会在当地受到打压。

    好吧!姜还是老的辣,黄揆说的不无道理,黄杰只好含泪赚了六、七倍的利润,幽州又多了一项暴利的产业…………

    ………………

    ………………

    光阴荏苒,僖宗皇帝继位己经一年了。

    也许老天爷是给刚继位的僖宗皇帝面子,这一年来大唐不仅没有内忧外患,而且风调雨顺也没有什么天灾。

    幽州是整个大唐米价最高的地方之一,现在的米价居然被打到了两百文一石,在江南、湖广、等产粮地的米价甚至不足百文一石。

    而黄氏也趁此机会,在幽州、青州、修建了大量粮仓,趁着米价不高大量囤积米粮。

    大唐各地的行商,都转变成了粮商,搜罗各地余粮,运往幽州、青州。

    因为黄氏承诺,运粮到幽州、青州、可以无配额购买黄氏的各种新产品。

    王仙芝也是其中的一员,现在运粮到幽州、青州、连一倍的利润都赚不到,对许多行商来说是不合算的。

    但是幽州、青州、的新产品是真的香,最少都有三倍以上的利润。

    特别是马匹生意不仅利润高,而且许多行商还利用马匹和当地的镇军,搭上了关系。

    例如王仙芝现在就是濮州镇军,从九品的采买使,有了官面上的身份,王仙芝现在的生意是越做越大了。

    在濮州普通马四千到九千文,战马三万到十万文。

    而在幽州普通马一千到三千文,战马一万到五万文。

    虽然利润不高只有三倍多,但是架不住不愁卖呀。

    而且买了马之后,可以利用马的运力,更加迅速的,把幽州的新产品送回去销售。

    大唐的行商们也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

    所以现在到幽州的行商,反而比到青州的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