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首先爆发的地点并不是众军云集的紫金山,反而是在江宁县的秣陵关!!
秣陵关的城墙并不像孟津关、潼关、那么高大,江南承平日久,秣陵关也是年久失修,所以防守的难度极大。
林桂舔了一下干裂的嘴唇,顶着烈阳巡视着城头。
腰间的环刀刀刃都有些卷口了,他已经记不起砍翻了多少唐军士卒,但他能记起的起码有五个唐军校尉毙命与自己这柄环刀下,那或狰狞或恐惧或愤怒的面孔至今仍然在他眼前晃荡,让他有一种不适感。
林桂在庞勋起义时,就是张行的亲兵了,在义军的一众营主将中,是资格最老的一批。
他不是没打过仗杀过人的雏儿,但是不得不说,这两天时间他杀的人比他从军开始以来杀的人还要多十倍。
本来以为防守秣陵关是个轻松的差事,但是没有想到唐军把突破的方向,选在了这里。
说实话,林桂手下的营义军并没有经过多少血雨腥风的战事,比起常年义军中的精锐老营,无论是战斗经验还是作战意志都差得远,连林桂自己都清楚,否则也不会让他负责防守秣陵关,而是应该把他们调到紫金山,直面唐军主力。
秣陵关的城墙只有两丈多高,哪怕是唐军随意打造的云梯都可以轻易地直接搭上城头,而用一些木料组合制作来的工程车更成了最危险的攻城武器,二十余具粗糙无比的攻城车就能让整个秣陵城头顿时陷入危机。
即便是摧毁了这些攻城车和云梯,不到一天时间,有着充裕人力的唐军又可以轻而易举地建造起无数云梯和攻城车卷土重来,这种情形已经上演了几次了,而每一次都会让自己手下付出上百的伤亡才能将乱军击溃。
还扛得住,林桂评估着自己这帮手下,舔了舔嘴唇。
经历了这两日的恶战,手下们的气质和意志都有了一种质的提升,如脱胎换骨。
这种感觉很微妙,只是瞟一眼,就能知晓他们和两日前的他们不一样了,那种谢靠在墙垛边上啃着馒头,小口地啜着水囊中的水,又或者在同伴的帮助下包扎着伤口,每一个动作都能透露出,和原来的不一样。
不得不感谢这帮唐军,同样不是其军中精锐,估计大多都是刚刚从县兵升级改编的。
也没有像现在这种从几面城墙同时发起冲锋进攻,他们之前的笨拙和生疏,给了自己这一方成长的时间和机会,否则也许在第一波冲击中,秣陵关就要被攻破了。
“大人,唐军又上来了。”
气喘吁吁地亲兵从后边跑了上来!!
“在南门。”
“有多少人?”
林桂脸皮抽搐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点头。
“还看不清,看样子不会少于五千人,云梯大概有六七十部,攻城车大概有二十辆,这一次他们准备了很多木盾和遮幕,有备而来。”
亲兵的回答让林桂忍不住咧了咧嘴,露出一口白牙,这帮唐军中的杂牌,越来越适应这种攻城战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强。
木盾不用说,就是用木料拼制起来的大型盾牌,可以有效地抵挡床弩和投石机以及弓箭、火枪的打击。
而遮幕就是用木杆撑起来的布帘,这玩意儿可以有效的阻击弓箭的抛射,经过水浸后,连火箭也难以奏效,是义军首先发明出来的土盾牌,现在反而被唐军学了去!!!
这些玩意儿土归土,但是却对付像秣陵关这种低矮城池很有效,尤其是仗着人多势众,从几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的话,自己这一方不过五千余人,就显得有些左支右拙了。
再这样下去,林桂不知道自己这五千人还能支撑得起几次冲锋。
“尼玛!都派了几波人去紫金山,也不知道大帅的援军就位了没有?”
林桂在唐军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向张行求援了,按照事先的预案,因为秣陵关狭小,援兵不会进关助守,而是会择机背击敌军!!
但是因为唐军的数量上的优势,秣陵关被四面围困,林桂无法知道城外的消息…………
“大人,现在再说这些也来不及了,南门这一战我看够呛,恐怕得把预备队拉上来了,小的担心万一撑不住,拉上来都来不及了。”
亲兵是跟了林桂多年的老卒了,说话也就没有那么多忌讳。
“你去让安重进把第三部派两哨人在南门备着,我也知道风险大,但是西门这边我们不得不防,我担心这帮乱贼声东击西,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
林桂想了想,“让安重进带着剩余三哨人马在钟楼附近待命休息,随时准备增援西门,我亲自去坐镇南门。”
安重进是林桂的副将,是个突厥人,不过打仗勇猛,是一把好手,林桂虽然比他年龄小一截,但是两人脾气相投,所以还算默契。
西门上人手不足,因为考虑到昨日唐军才在西门上恶战了一场,丢下三百多具尸体撤退了,所以林桂认为乱军再攻西门的可能性略微小一些,人手有限,他就只能在北门加强一些,东门上因为城墙高峻一些,乱军在东门一直是袭扰,所以可以稍微宽心。
一路小跑到南门,林桂只是搭眼一望,就知道亲兵判断有误。
唐军起码是六千人以上,尤其是后续跟进的步卒虽然散乱,但是在靠近城墙五百步左右就开始整队集结,这是要发起冲锋的前兆。
“让安重进立即增派一哨,留两哨在钟楼待命!”
林桂立即改变命令,但他也不敢调动太多,否则一旦西门那边出状况,自己这边就来不及了。
安重进的援兵还没有到,唐军已经开始汹涌而来。
居中一路大概在一千五百人左右,抬着五六具撞木呐喊着小步慢跑而来,在他们的前方,木盾和遮幕高举,以防城墙上的弓箭手袭击。
秣陵关太小,除了弓箭手这一优势外,仅存的几架床弩也被抬上了城头,除了东门,西门、南门和北门各有两具,聊胜于无,在林桂看来威慑意义大于实际作用!!!
投石机也是临时建造起来的,有九具,南门上有四台,但是因为是临时让工匠制作出来的,简陋而粗糙,估计顶多能发出二三十发石弹就得要崩解。
但不会管怎么说,有弓箭手,有床弩,有投石车,整个防御体系基本具备,只是数量多少而已,能发挥作用大小而已。
无论义军还是唐军,其精锐部队和攻防军械都集中在紫金山,那里才是两军决胜的关键!!
仓促之间林桂能够在秣陵关,建立简陋的防守体系,己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唐军已经不像前两日那帮乱哄哄一窝蜂扑上来了,他们显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阵型先收紧,依托木盾和遮幕减少损失,稳步推进,当进入到只有几十步的攻击距离时,便突然展开,形成无数个攻击箭头猛扑而来,力图用他们的人手优势一下子攻占城头。
昨日他们就已经实践了这一战术,但是林桂也早有准备,先集中力量射杀云梯手和攻城车背后的士卒,减缓攻击速度,然后在组织起专门精锐,在城头专司对攻城车口的殂杀。
特别是一当攻城车靠近,弓箭手便立即分成两组,从两翼进行交叉射杀,使得短短十步的攻城车阶梯成为一条死亡之路,极大地削弱了攻城车的威胁性,这也是欺负这帮杂牌唐军,没有足够的弓箭手能压制城墙上一方。
林桂挥刀一横,猛地掠过刚来得及登上雉堞的一名唐军士卒咽喉,对方连声音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便捂着喉咙跌落墙下,但很快便有三名唐军士卒从侧面攀爬而入,趁机跳入城墙内。
一名亲兵举起长矛一个突刺,对方也是老卒,手中皮盾一个侧击挡开这一刺,身体微微一蹲,手中横刀狠狠向亲兵膝部剁来。
亲兵撤步回身,竖起矛杆挡开这凶狠的一剁,矛头趁势向前狠抽对方头颅,那乱军士卒也是相当灵活,皮盾上举格开这一击,横刀再度拦腰一斩,刀势凶猛,眼见得亲兵就躲不开这一记拦腰斩。
林桂环刀倒竖,凌厉地一荡,格开对方这一击,右腿却是狠狠一踹,蹬在对方腰际,对方一个踉跄,亲兵却早就墙上前来,长矛劈胸一刺,顿时刺了个满堂彩!!!
那唐军汉子心有不甘地惨叫一声,丢了手中皮盾和横刀,兀自握着矛杆想要挣扎,亲兵更是狠狠向前一推,索性连矛杆连带着对方身体一下子推出墙垛口外,跌落下去,顿时死得透了。
林桂没有半点犹豫,环刀再度疯狂连扬,两个刚来得及爬上垛口的乱军士卒被他连续两刀斩断肩部和胳膊,痛苦的嚎叫声着跌落城头,另外一名亲兵则红着眼睛连续高举长矛凶狠地突刺,将两名刚来得及跳下垛口,还没来及站稳脚跟的唐军士卒钉死在城墙上。
增援的安重进部终于赶上来了,接近四百士卒从两翼夹击而来,将数十名刚来得及冲上城头的唐军士卒很快就斩杀于当场,然后弓箭手得了喘息之机,这才开始又换装火箭,不断射向攻城车和云梯,漫天的烟火混合着呛人的烟雾在整个南城一线灼烤着攻守两方的士卒,宛如一个炼狱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