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阀 > 第74章: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第74章: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经过多次的讨价还价,终于在被围的第八天,齐克让率领三万唐军向田令孜投降了!!!

    齐克让军中的中高级军官有两个选择,一、可以在田令孜军中“作客”,等待拨乱反正之后,再另行安排去处。

    二、也可以选择回长安,田令孜负责保障众人一路上的安全。

    成功收编了齐克让所部,不仅让田令孜军力大增,也让他有了想通过谈判入主长安的想法,否则他也不会把齐克让军中的,门阀子弟都放回长安。

    而拓跋继迁此时却替党项人讨了个“肥缺”,负责维护长安外围安全,并警戒阻击各地的援军。

    党项人这次进入关中可谓是流年不利,尽打硬仗了!!!

    先是偷袭田令孜与之血拼了一场,损失了近两千人。

    好不容易和田令孜达成和解,偷袭齐克让部的唐军,又碰到了神策军最后的荣光,一场血战下来损失了三千佘人。

    两场硬场党项人死伤五千人,拓跋思恭现在想死的心都有了,等回到夏州光是五千人的抚恤,就足以让拓跋氏破产。

    华夏的草原民族似乎与“八”特别有缘分,契丹有八部之分,后来的女頁、后金也搞了个八旗制度,党项人也不能免俗。

    《旧唐书·党项传》记载党项八部是:

    “其种每姓别自动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为强族。”

    拓跋氏只是党项各部的首领,如果不能给各部贵族带来利益,在草原弱肉强食的规则之下,身死族灭也不是不可能。

    为了给拓跋部回血,拓跋继迁把主意打到了,长安城各郊县的门阀庄园上。

    大唐的门阀士族们,不再依赖农村的大型庄园来居住,而以聚居在城市的家宅为主,也就是城乡“双家”开始向城市“一家”过渡,以城市为主,特别是京兆府、河南府两京地区。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是与农村的大庄园高度结合的,那里有他们大量的土地、租客、佃农和部曲。

    唐朝门阀士族城市化后,对乡村庄园土地的控制力下降,乡村宗族的依托开始衰弱,这些庄园中的要素很多就跟着丧失了。

    但是各家门阀乡村庄园聚集的财富,却不是普通农庄能够比的。

    而且因为主家不在庄园居住,长安各家农庄虽然庄丁众多,但却是一盘散沙!!

    拓跋继迁把党项骑兵,分成千人一队,不到十天时间之内连续打劫了十余座庄园。

    大量的钱财、米粮、工匠、人口、被党项骑兵一波波送回了夏州。

    拓跋部迅速积累大量财富,狠狠的回了一波血。

    拓跋思恭现在乐的鼻子都冒泡了,活了这么多年那里见过这等光景?

    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这些世家门阀才能拥有的“三大享受”,拓跋思恭终于也见识到了。

    长安城内的门阀贵族们和城外的田令孜,虽然对党项人劫掠关中各县“略有耳闻”,但是因为现在双方关注的重点,是相互的谈判、妥协、所以只能表示口头的谴责。

    华夏的大人物们历来这样,在大局面前只能先“苦一苦”百姓了。

    长安城内的门阀世家,和田令孜之间的分歧还是很大的。

    十几天了还没有达成一致,眼见谈判即将破裂,双方即将重燃战火时。

    洛阳失陷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本来剑拔弩张的双方,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了谈判桌前。

    好在双方都有明白人,东都洛阳失守,潼关就成了关键!!!

    现在潼关只有数千禁军,那里能够挡的住百万义军的进攻?

    于是在消息传到长安的第一天,双方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齐克让率领旧部三万,再加上长安城内派出的五千人,带上半个月的粮食补给,先行增援潼关。

    在百万义军的压力之下,原本基本不可能合作的双方,被迫联起手来,企图为唐帝国续命…………

    ……………………

    ……………………

    年轻的冯道很喜欢幽州军政大学的氛围,在这里各种各样的观念在这里碰撞,言者无罪是冠军侯亲自书写,并悬挂在军政大学教学楼上。

    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在这里畅所欲言,讲述各自的观念。

    为了说服对方,面红耳赤者有之,拳脚相加也不是没有。

    但是一旦离开了大学门口,他们就只有一个身份,幽州军政大学学生!

    帝国最优秀的年轻人!毕业即可担任,幽州新军的排长,或者从九品的基层事物官,而且同等条件下,幽州军政大学学生有优先升迁的权力…………

    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华夏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历史上历仕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四朝十君,人称官场“不倒翁”!!!

    现在的他还略显稚嫩,正在讲台之上陈述自己的观点,

    “士族为什么在魏晋时期能反噬曹魏,却在南北朝前夕被寒门出身的刘裕取代,其实关键就在于他们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土壤!!”

    “士族得以生存的土壤就在于文化,他们通过文化垄断了帝国的读书人,让读书人为他们效力,但是士族派别众多,各门各派分立,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具有绝对能力的人来领导他们,与朝廷共生存。在曹魏时期,士族的领导就是司马懿,而那时由于曹叡重用宗室,打压士族,不得已之下士族才会反抗曹魏政权,把他拉下马,这时候就表现出了士族们的团结决心。”

    “可是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士族一旦分开了,则门派林立,互相仇视、互相敌对,就像ot百家争鸣ot一样谁都不服谁,东晋朝就是这样的情况,士族们无法团结所有读书人来发展、稳定自身,加上士族内部的内斗,说来说去还是要确定谁来做士族老大而已,当年王敦作乱时,几乎南方所有士族群起而攻之就是这样原因了。士族们斗到最后,总算是推举出了一个桓玄来做老大,希望他能废晋自立,再现士族辉煌,可无奈的是他遇到了刘裕,士族的辉煌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冯道对门阀世家兴衰的观点,吸引了幽州军政大学,大量老师、学子的目光。

    甚至幽州节帅府内的冠军侯殿下,对这个年轻人也是略有耳闻。

    和幽州军政大学宽松的学风不同,与之齐名的幽州大学堂也许是理工科学校,这里的学风却更加严谨。

    冯道的少年好友理工男刘平之,也在学校的讲台上讲解自己的研究。

    “当曲轴旋转时,通过连杆、十字头带动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工作腔容积则会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活塞从外止点(即活塞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距离处)开始向右运动时,活塞左侧(盖侧)气缸内的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由于缸内还有上一循环中没有排尽的气体(余隙容积内残余气体),这部分气体开始膨胀降压。此时,缸内压力大于外部吸气管道内压力,吸气阀关闭,而缸内压力又低于排气管道内压力,排气阀关闭,即两阀都处于关闭状态,缸内气体随活塞右移而不断膨胀降压,我称之为膨胀过程。”

    “活塞继续右移,盖侧容积继续增大,缸内压力继续下降,直到略低于吸气管压力时,吸气阀被顶开,新鲜气体不断被吸进气缸,直到活塞达到内止点(即活塞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距离处)时为止,称为吸气过程。”

    “曲柄继续旋转,活塞自内止点开始向左运动,盖侧工作腔容积逐步减小,吸入的气体被压缩升压。此时,由于气缸内压力已高于吸气压力而又低于排气压力,吸气阀关闭,排气阀尚未打开,故缸内气体随活塞左移而不断被压缩升压,称为压缩过程。”

    “活塞继续左移,盖侧缸内压力继续升高,直到略高于排气管压力时,排气阀被顶开,压缩气体不断被排出,直到活塞运行到外止点为止,称为排气过程。”

    “总之,活塞式压缩机的曲轴旋转一周,活塞往复一次,与气阀的启、闭动作相配合,在气缸内相继实现膨胀、吸气、压缩、排气的过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柄连续旋转,从而不断吸入低压气体,排出压缩后的高压气体。”

    刘平之发明的是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是最初的内燃机!!!

    蒸气机在幽州己经出现了好几年了,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工厂,但是效率更高的内燃机出现却有不一样的意义。

    幽州到津门和幽州到青州的铁路,己经建好了有几年了,而且现在黄杰正准备用铁路,把两个节帅府直控的十八州都连接起来。

    但是因为内燃机没有出现!!

    幽州到津门和幽州到青州的铁路之上,奔跑的还是马匹拉动的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