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余晖淡淡的撒在这片,十几天前还充满了平静祥和的土地上,而此时,干裂的土地似乎已经被鲜血浸润透彻,阵亡的士兵被一个一个抬了出来装进后勤部队送上来的尸袋,一个接一个的装上马车,等待运送回营地。
虽然上阵难免牺牲,但在敬翔的建议下,所有阵亡士兵都尽可能的运送回主营所在地安葬这一提议得到黄杰的支持,并且在幽州军形成了制度,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提议极大的振奋了所有将士的精神,也许在他们看来,能够回到自己的家园入土为安才是对一个士兵为之奋斗的肯定吧。至于敌人一方的尸体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草草的挖上几个大坑,便是他们安身之所。
战场上已经平静了下来,远在几里地外的扬州城似乎还没有察觉到这里发生的大战,一切显得那么按部就班。俘虏们被按照顺序列好队,在警戒的士兵严密监视下依次离开战场,只剩下后勤部门的士兵还在打扫战场。
围攻扬州的李成功以及麾下将领,根本没有想到,在自己身后还埋伏了一支幽州军,全军主力己经全部投入到扬州城内的情况下。
扬州城外的十余万江陵军,而且大多数是伤兵,根本无力阻挡幽州第二、三师的偷袭!!!
见已经无法挽回,负责防守大营的崔涛首先选择了投降,本来他就对李成康不看好,只是博陵崔氏族老的强迫,崔涛才同意将手下军队改编,并入江陵军序列,但是第三师团上下,一直都以崔涛马首是瞻!!
崔涛的投降,让身处扬州城外的李成功,完全失去了调整部署的时间。
冲入扬州城内的江陵、江南军主力,根本没有机会撤出城就被“包了饺子”。
“赫连,战果统计出来没有?”问话的自然是此次战役的总指挥黄皓,看上去他对这次战斗获得如此大的战果并没有什么太高兴的神色,这让旁边的几人都感觉有些奇怪。
“没什么太大的出入,咱们一方阵亡三百八十五人,轻重伤六百七十九人,总计伤亡不到一千一百人。共消灭对方一万二千二百余人,俘虏十万五千八百余人,无一人漏网,另外还缴获战马三千八百匹。”
作战参谋胡翼接上话回答道。
“这一次咱们可算得上大获全胜吧,也不知道李成功得知情况后会作何反应呢?”
黄皓身边的第三师师长曲波把目光望向了西边,眼中跳跃着渴望再来一战的光芒,显然是嫌这场不对称的战斗不够味。
“还能有什么反应?两种情况,要么投入大部队与我们一战,要么来使者与咱们谈判,不过我想李成功经此一战恐怕胆子都吓破了吧。”
胡翼耸耸肩,不屑一顾的撇嘴道。
“师长,你好象对咱们这一仗还不够满意啊?”
还是新军二师参谋长赫连勃看出了主帅有心事问道。
摇了摇头,黄皓象是想说什么,但又象还在思索什么,终于没有说出来。
一时间,几人都陷入了沉默,大家都不明白这位坚韧沉稳的主帅究竟在考虑什么。
过了好半晌,黄皓才启口道:
“你们注意没有,咱们的损伤主要是在哪一部分?”
主帅的话立即引起了几人注意,大家都在默默思索主帅话中的含义。
“好像我们主要的损失都是近战和抓俘虏时造成的。”
还是令狐翼观察仔细,犹豫了一下说了出来。
“咱们是己经换装了全火器的部队,对于任何对手来讲,只要弹药供应不出问题,都是碾压局…………可是,武器升级了,很多军官和士兵的战术思想却没有转变…………命令各部由军事主官亲自负责这次的战斗总结,今狐你负责把全军的总结上报殿下…………”
一语激起千重浪,其他几人都一边仔细回味起主帅的话,一边回忆战场上的场景。
看见战斗后手下几人都有些骄敌的模样,黄皓觉得有必要给这几个自信的下属提个醒,所以才有方才那番话。
不过他的话并非夸大其词,许多新军官兵都在用冷兵器时代的思维指挥和战斗…………
…………………………
江南道余杭府湘湖畔一览亭。深秋的江南显得如此的悠闲清雅,使得众多文人骚客纷纷借机出游,引发甚多诗兴词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余杭府内第一大江----钱塘江两岸各有一湖,声名并举,为江南大地首屈一指的游览胜地,北岸西湖,浓妆旖罗,犹如富丽的闺阁千金;南岸的湘湖,雅淡朴素,宛若乡间的小家碧玉。但相比之下,西湖的名声却更胜一筹,外地来客更多的是被本朝大诗人那首千古绝唱所吸引,若论实际风景,这钱塘江南的湘湖其实并不亚于江北的西湖。
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湘湖因此而得名。湘湖形似葫芦状,湖面辽阔,湖中有岛,岛中有山,山中有泉,泉畔有亭,景色幽雅秀丽。登上一览亭,举目一望,“人家隐隐连桑梓,僧梵悠悠出薛萝”,让人生出天高云淡,胸开怀畅之感。
今日的一览亭内却是人影萧索,早有巡湖军士拦住了去往湖心岛的船只,一干文人墨客虽是牢骚满腹却也不敢公然对抗,只得悻悻绕湖而游,眼望湖心山水生叹了。
肥胖臃肿的身躯让他登上并不算太高的一览亭也显得有些困难,谢绝了坐轿上山的意见,这时候才发现上山实在不是这样的人所能轻松胜任的,好容易在侍从的帮助下登上半山腰的一览亭,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待他休息良久,恢复正常欣赏起亭外风光时,久侯的客人也悄悄的到了,一挥手,旁边侍侯的从人尽皆离开,精悍的警卫也迅速开是小亭周围十丈内布置,以防有人窥觑和不利。
展颜延手示意来人入座,肥胖男子微笑着转过身来。
“张公,为何叹气呢?”来人轻扬浓眉,含笑入座。
“有感而发罢了,如此大好秋色,不知还能尽赏多久?”肥胖男子一脸忧国忧民之色。
“哦?张公何出此言?”
来客大感惊讶,连刚刚端起的茶盏也重新放了下来。
“来,来,品尝一下这余杭贡品----紫笋,这可是金沙泉冲泡而成,即便是皇帝陛下也难得一尝啊。”
肥胖男子却不答话,端起茶盏细细的抿了一口。
见对方并不答言,来客也不再问,端起茶盏揭盖,袅袅白气浮起,慢慢靠近鼻,先嗅了一嗅,露出一副陶醉的神色,再小小的呷了一口,仔细的体味着,“《茶经》曰:‘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诚不欺也。”
淡淡一笑,肥胖男子放下茶盏道:“殿下可好?”
“谢张公关心,殿下一切安好,只是没有想到幽州和张公所部,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真是让人唏嘘啊!”
说完这番话,来客悄悄瞥了对方一眼,但见对方似乎没有什么其他表情,心中既有些失望又有些轻松。
“哦?殿下这些年支持张某难道一无所得?没有义军这些年在大唐腹地翻江倒海,幽州也很难安稳这么久吧!…………冠军侯殿下难道对大唐的现状还有什么想法…………”
肥胖男子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色,微仰下颌道。
来客有些疑惑了,对方的言外之意究竟是什么意思?怎么有些难以琢磨呢。
见来客神色虽还正常,但眼中已有疑云,肥胖男子也不多作解释,径自端茶慢慢细品。
“张公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说,某此来也是为了江南不再流血,殿下对张公还是很欣赏的,希望张公能够到幽州共图大业。”
来客说话相当谨慎,一边注意的打量着肥胖男子的神色变化。
张行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手扶亭柱,目望辽阔的湖水,水光潋灔,山色空濛,此时毛毛细雨不知什么时候悄悄下了起来,更增添了窗外的景色一份烟雨朦朦的气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不假啊。”
虽然是心情不畅,但放眼望去,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却也忍不住发出由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