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那些事 > 第284章 皇帝女儿也贤淑

第284章 皇帝女儿也贤淑

    转眼间已是元和八年。

    宰相权德舆,总是沉默不语,当太平官、老好人。

    他上朝时,杵在朝堂上,身体像一截木桩子,脑袋像一个闷葫芦。

    李纯心想:这人是行尸走肉,占着位置不干事,不配当宰相。

    实在忍不了他了,李纯就把他撤了职,调他出长安,去当洛阳留守。

    然后召回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继续当宰相。

    宰相李绛因为生病辞职,改任礼部尚书,那活儿比宰相轻松。

    李纯又任用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宰相。

    张弘靖是已故宰相张延赏的儿子,年轻有才。

    他这次当上宰相,算是他们老张家祖坟冒青烟冒得时间长,三代出人才。

    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是父亲辈、儿子辈、孙子辈三代都当宰相。

    翰林学士独孤郁,是闷葫芦宰相权德舆的女婿,这个男青年有才有貌,是罕见的师哥美男。

    宪宗李纯心里艳羡,长叹一声说:

    “闷葫芦权德舆能选出万里挑一的女婿,难道朕就没有这样的好福气么?”

    宪宗李纯儿女一大群。大儿子叫李宁,是纪美人生的。

    元和四年,李绛奏请立他为太子,过了两年李宁就生病死了。

    随后李纯又立三儿子李恒为太子,李恒是郭贵妃生的。

    郭贵妃是郭子仪的孙女,她爹是郭暧,她娘是升平公主。

    郭氏女美丽聪慧,李纯是太子时,纳入太子府为妾。

    升平公主是李纯的老姑,李纯娶了郭贵妃不仅是近亲结婚,还是错辈份娶了自己的姑姑。

    唐朝人不知道近亲结婚容易生出有生理缺陷的孩子,皇室纳妃发生差辈现象也不是头一回。

    宪宗李纯即位,封郭氏为贵妃。

    群臣请求立她为皇后,李纯看了不予回复。

    当时后宫李纯宠爱的美人儿多,多得李纯数不过来,记混了她们的名字。

    李纯怕被皇后管制,故意不设皇后。

    李纯纯属多虑,郭子仪家风好,郭贵妃有大家风范,言行遵循礼法,不谋求当皇后,也不争风吃醋。

    她先是生养了太子李恒,又生了歧阳公主。

    歧阳公主从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性情贤良柔美、文静端庄。

    宪宗夺纯把她当掌上明珠,嘱咐历任宰相:

    “你们工作之余,另派给非正式任务。

    帮朕物色公卿子弟,发现有才华,相貌英俊清秀的,作为朕的女婿备选。”

    宰相们唯唯诺诺答应,实际操作不是那么回事。

    选了几家不是这不合适,就是那不合适。

    偶然选了几个公卿子弟,他们都害怕皇帝的女儿刁蛮任性,不好侍奉,都自称自己身体有病,辞了。

    只有太子司议杜悰应选。

    杜悰他爷爷是杜佑,杜悰托他家族世代为官的福,也在朝廷当了官。

    宪宗李纯在麟德殿召见杜悰。

    杜悰一表人才,言行举止大方得体。

    李纯允许他迎娶岐阳公主,择良辰吉日成婚。

    结婚那天,宪宗到达太极殿,目送公主从皇宫发嫁。

    公主身穿婚礼礼服,从西朝堂走出,宪宗从宫殿到达延喜门,目送歧阳公主登上婚礼彩车,令赏赐送亲队伍喜钱。

    宦官当空抛洒喜钱,空中下了一阵钱雨。

    杜家是豪门贵族,又遇迎娶公主的大喜事,自然礼仪隆重,婚礼风光体面排场。

    婚礼后的寻常岁月,歧阳公主不以出身尊贵自居,毫无傲骄架子,孝顺公公婆婆,孝敬爷爷奶奶。

    杜家男女老少,不下几百人,歧阳公主都以礼相待,庄重和顺,众人背后没有不夸她的。

    成婚不久,歧阳公主对杜悰说:

    “皇上赏赐咱家的奴婢,恐怕不愿听从吩咐。

    咱家的日子一旦困顿窘迫,他们就不听从驾驭了。

    不如奏请父皇,把他们全部送还。另选一些出身贫寒人家的奴婢,选进家里乐受驱使。”

    杜悰满口答应。

    婚后的日子,他俩互敬互爱,闺房安宁,听不到吵架声。

    杜悰被派出外任澧州刺史,歧阳公主跟随丈夫杜悰去澧州到任。

    一路鞍马劳顿,只带仆役奴婢十几人,女婢们都不骑马,每人骑灰驴一头,为的是降低费用。

    到了澧州 ,歧阳公主带领全家只吃米和蔬菜,不准吃肉。

    当地州县官府特意为他们提供的生活用具、美味食物,一律不接受。

    杜悰在澧州为官清廉,不敢奢侈放纵。

    后来杜悰的母亲生病,卧床不起,歧阳公主夜以继日的侍奉。

    为了能随时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侍奉老人,她晚上穿着衣服睡觉。

    给婆婆熬制草药,她亲手熬药、尝试凉热,待正好喝再端给婆婆。

    后来,公公婆婆相继去世,歧阳公主哭得特别哀伤。

    歧阳公主在杜家生活二十多年,事事遵循礼数法度,提起歧阳公主,众口一词称赞。

    唐朝宫室,养育出这个温淑贤德的女儿,令皇室添彩生辉。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驻扎在蔡州。

    他曾偷偷招集一帮地痞无赖,养马养骡子。

    他们再骑着这些马和骡子,当响马飞贼。

    他们抢劫寿州茶山百姓、抢劫过往商人,补济军需军饷。

    吴少阳的儿子吴元济,任蔡州刺史。

    元和九年,吴少阳病死,吴元济秘不发丧,自领淮西军务。

    吴元济姐夫董重质,生性凶悍,懂得领兵打仗。

    董重质劝吴元济起兵对抗朝廷,联合军阀李师道,攻取中原。

    吴元济手下将领苏兆、杨元卿、侯惟清,主张效忠朝廷。

    这三人成了吴元济的眼中钉、绊脚石。

    吴元济命人捉杀苏兆,关押侯惟清。

    幸亏杨元卿来长安奏事没回去,躲过一劫。

    在京城长安的杨元卿听说吴元济反叛朝廷,就把淮西人口、土地、兵力等情况,详细说给了宰相李吉甫。

    宁州刺史曹华进见宪宗李纯说:

    “淮西嚣张多年,长久没有臣子的样子,国家常在淮西四周屯驻十万大军,防备们作乱,花费的钱财没法统计了。

    如今有剿灭他们的机会,应该一举荡平。”

    宰相张弘靖对李纯说:

    “借着已知吴少阳病死,朝廷不如先派使者去祭吊抚慰,乘机去考察情况,查实谋反罪证,再用兵征讨。”

    宪字李纯派工部员外部李君何前往吊祭吴少阳,追赠吴少阳“左仆射”光荣称号。

    吴元济不迎接朝廷使者,反而派兵四处袭击。

    吴元济匪兵在舞阳屠杀百姓,在叶县焚烧民房,在鲁山、襄城抢钱抢东西。

    匪兵作乱,函谷关以东大为震骇。

    李君何一行人进不了蔡州,只得骑马返回长安。

    宰相李吉甫有个特长,会画作战地图,连续多天忙着绘制淮西作战地图,供征讨吴元济的朝廷将领使用。

    由于熬夜劳累,李吉甫突然倒地暴病身亡,按现代医学分析,李吉甫不是脑溢血,就是心肌梗塞。

    他突然离世,宪宗李纯很悲痛,追赠他为“司空”。

    进授任韦贯之为宰相,几年前,韦贯之先当了中书舍人,又升为礼部侍郎、又升尚书右丞,又升宰相。

    他做事务实,不搞形式,不摆花架子。

    这次韦贯之也主张讨伐淮西。

    李纯任命李光颜为忠武军节度使,严绶为招抚使,汇集各道的兵马,讨伐淮西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