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金凤记事录 > 第十四 章 泥潭子的变化

第十四 章 泥潭子的变化

    除去前往村里求学问道的那些时日,余下的多数时间,小金凤都会带着侄子侄女去村东头的地里去刨食。每次都是先走到柳家的庄稼地,再向北走到小孤山,再从小孤山往村里走,半路上是逮啥吃啥。

    小孤山通往回家的村道上……。

    “老姑我不打人,五郎给我上。”小金凤站在村道上用手指着四郎柳心海。这回要好好的教训教训四郎了,再不管就晚了。

    就见二郎柳心泉,三郎柳心勇两个人,把四郎柳心海背朝天按在地上,由五郎柳心武拿着柳条做的鞭子在抽打。

    “都跟你们说了,不要到河边陡的地方去,不听老姑话是不。”小金凤站在四郎的跟前训斥道。

    “哎吆……疼啊……五郎你轻点打……你给我等着,等你犯错的时候……”四郎趴在地上喊道。

    “老姑,四郎不听话,还吓唬人,还得再打几鞭子。”五郎柳心武还没打完,就听到四郎开始威胁自己,抬头就向老姑告状。

    “嗯!也行,那就再打几鞭子。”小金凤瞅着趴在地上的四郎柳心海不但不知道悔改,还威胁五郎柳心武,决定再给他几鞭子。

    “哎呦,吆别打,别打听话,听老姑话……”四郎柳心海趴在地上喊着道。

    惩戒完了。小金凤又给五郎柳心海讲为什么要打他,也是再给边上的几人听。

    “老姑,这个泥潭子看着浅,听大人说水底下的淤泥特别的深,有好几个人深呢。”二郎柳心泉用手指泥潭子道。

    “对,对,我也是听大人这么说的,说没事别去泥潭子,就是去了也要离远点。”站在小金凤身边的五郎柳心武抢着说道。

    小金凤一边听一边看着这个泥潭子。泥潭子就在河边紧挨着,河水相通。泥潭子看着也不算深,隐约的都能看到水底的淤泥。

    “今年的雨水还行,泥潭子只能看到大半个,去年的雨水少,水位降了下去,就能把泥潭子露出来了。”二郎柳心泉讲解道。又停顿了一会道

    “雨水大的话,水都快淹到这条村道上了。”

    “老姑,河对面的那片地,还有这面挨着泥潭子的这一片,村里人都管叫河淹子地。只要雨水足准被水淹了。”三郎柳心勇指着对面挨着河边的一块地方,又指了指几个人脚下的这一片地方。

    刚才之所以揍四郎柳心海,是小金凤叫几个侄子,从泥潭子那开始挖,绕着河边往上游挖,大概挖了几十米远,宽大概一尺,深半尺的小水沟,跟上游相通。主要为了形成一个半圈能流动的活水,从小水沟下个网子截一些小鱼小虾。

    四郎柳心海太皮了,一个没注意就往上游的陡坡玩去了。每次从家里出来小金凤都提醒自己,带着几个侄子侄女千万不要出事,危险的地方不去,就是去了也要做好准备。

    运气还真不错,从刚挖的小水沟截了一条巴掌大小的鲫瓜子鱼,还有几条拇指大小麦穗鱼。从别处摸了些小鱼小虾,捉了几只青蛙,又从地里和小树丛捉了些,地虫和树虫(虫子都是白乎乎的)。又叫几个侄女挖了许多野菜,其中有一种叫酸揪菜,尝在嘴里是酸不溜秋的,放汤里当醋用。

    “嗯,就这样吧。这些就是今天的野餐,就是有些少。”小金凤心里算计了一下,感觉差不多。

    柳玉枝几个女孩负责,洗野菜,支锅。二郎他们几个男孩负责捡柴火,烤青蛙,烤虫子。小金凤从家里带了一点她的口粮,用少许的粮食(黄米)加大量的野菜,炖了一小锅野菜糊糊。

    煮好了野菜糊糊,小金凤几个人就围在小锅边上。勺子就一把,小金凤吃第一口,然后每个人轮着吃,就着烤青蛙,烤虫子。都是一家人谁也不嫌弃谁。

    吃完了就该炖鱼汤了。把弄好的小鱼小虾,放入煮开了水的锅里,又放了一些酸揪菜,再放少许的盐。快煮好的时候,把提前挑出来的野菜放入小锅里,又煮了一小会,鱼汤就做好了,可以喝了。

    小金凤还是喝第一口,起带头作用。小金凤看着几个人依次喝着鱼汤,谁也没动小鱼小虾,还有那个手掌大的鲫瓜子。

    小金凤瞅了瞅四郎柳心海道“四郎,刚才你犯了错,老姑也罚你了,这条鲫瓜子就给你吃吧,算是补偿你。”

    “唉!谢谢老姑。”四郎柳心海高兴的道。一点也没客气,好像这种事经常发生。

    “剩下的这些小鱼小虾你们几个分了吧。”小金凤道。

    几个侄子侄女应了一声,就把小鱼小虾就着汤吃了。

    小金凤这样做也是有目的的,家里的几个半大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缺营养。还有就是尽量的把家里的嫂子解放出来,不用再为孩子操心。想要叫家里人把孩子交给小金凤管,就要做出一些表现,人都是有一种惯性思维的,随着长时间的习惯,哪怕小金凤岁数小,家里人也会放心的。而且还能给家里省些口粮。

    几个哥哥和嫂子们,每个人都竭尽全力的为家里做着贡献。小金凤又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只能尽力的做着一些改变,尽量的叫家里人的日子好过一些。效果吗?小金凤感觉还行。

    吃完野餐。小金凤又坐上了她的专用独轮车,由二郎柳心泉,三郎柳心勇,推车。四郎柳心海,五郎柳心武,在前面用绳子拽。几个侄女在边上推。踏上了回家的道路上。……

    小金凤像一座大肉山似的坐在独轮车上,眯缝着眼睛瞅着这些有大有小的小皮孩,耳边听着那些骂着难听的话语。

    “肥金凤你又带着侄子侄女,用锅去要饭了。”

    “大肉山小金凤,吃不起肉,吃骨头。”

    “肥猪头小金凤,嗷,嗷”

    “大肥肉块子小金凤,嗷,嗷。”

    “胖金凤,肥金凤,猪头小金凤,嗷嗷……”

    这些小皮孩子整天没事干吗?一天要是不骂小金凤几句,心里是不是不舒服。要说小金凤心里没气,那是不可能的。这阵子小金凤也算锻炼出来了,能把心里的气压住了。

    “老姑,我们要不要上。”四郎柳心海瞅了瞅对面小声的说道。

    望了望四周,自家的这边帮手少,对方人多。小金凤估摸了一会道“不用了,先给他们记着。”

    “唉!”四郎应了一声。

    几个人又推着他们的老姑往家里走去。

    秋收的季节。早晚的天气渐渐的变凉了,树上的叶子也黄了。柳家又到了最辛苦的时刻,同时也是最快乐的时刻。

    村里人早早的起来,到自家的庄稼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小金凤家,天还没亮,就把早饭做好了,家人简单的吃完早饭,就动身前往柳家的庄稼地。家里还是留下娘亲李氏和五嫂小李氏看家和照看小萝卜头,同时给家里人做午饭和晚饭。

    小金凤依旧坐在独轮车上,由几个哥哥轮流来推车。到了自家地头,小金凤依然是折下一个黎米穗算是帮忙了。

    土坡子上,小金凤坐在大板凳上,看着家人手拿镰刀,弯着腰熟练的收割着黎米……。心中始终在想着怎么才能叫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凭家里的这些地,是养不活全家的,至于差多少,小金凤可不知道。小金凤之所以每天带着侄子侄女去外面打野食吃,就是为了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省一些口粮。

    这是小金凤想到的唯一办法,至于怎么才能叫柳家富起来,小金凤可想出不来。至少现在是没有法子,只能去学去问,家人都这么勤劳,小金凤相信自家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自家先收的是三十亩的中品田,种的是黎米。再收就是加起来有十亩出头的旱地,种的是黄豆,花生,土豆,还有高粱。秋收可比夏收累多了,每天家人都是疲惫不堪。……

    收秋的季节时间过得总是那么快,至少小金凤是这么认为的。

    这天的下午柳家地里的活终于是干完了,一家人正缓慢的往小孤山走去……。在小孤山边上待了一会,小金凤就奔着今天的目的地泥潭子而去。

    “爹,就是这个沟子。”小金凤手指着一个地缝道。

    这个地缝是一个多月前,小金凤叫几个侄子挖的小水沟。从泥潭子开始挖,一直往东几十米远,拐了一个大弯,再挖到河边。

    那个大弯处被水流冲开一个往东的大裂缝。上面宽不到一尺,长也就一米多点,裂缝里面斜着往下延伸,看不清有多深。

    最初小水沟只挖了一尺宽,半尺深的。自从被水流冲出一个裂缝,只一个晚上的时间,挨着裂缝的小水沟就被水冲了一米多深。是小金凤叫几个侄子,放了一些石头和砖头,砸结实了,才没有被水流冲垮。

    爹柳青山沉吟了好一会才道“咱家搬金岭村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这沟子也被雨水冲开过几回。听村里人说,这个沟子以前就有,时不时的就被雨水冲开了,过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淤泥从新堵上。”

    “爹,我也听说过,而且这个沟子是往小孤山那边裂过去的。”二哥柳守义站在裂缝边上说道。

    “爹,我也听说过。说这个沟子上面是堵着,下面可没有堵着。”三哥柳守礼蹲在裂缝边上,又用手比划着说道。

    “三哥,村里人挖过?要不然怎么知道的。”小金凤狐疑的问道。也不知道三哥这是从哪听到的,还真有些不靠谱。

    ““那个那个……不是听说吗,是听说。”三哥柳守礼有些尴尬的向妹子辩解道。

    家人一个个的围着那个沟子,品足论道着。

    “妹子,这些天你们隔三差五的,往家里拿的鱼就是从这里逮的?”五哥柳守文问道。

    “嗯!”小金凤答应了一声。心里却在想着这些天的收获。自从沟子被冲开,小金凤从家里拿了一个网兜,放在了沟子下面。收获是有一些,但是也不多。隔几天总能网着几条巴掌大的鱼,小鱼倒是老有,这倒省的叫几个侄子逮鱼了。大一点的鱼都拿回家了。

    “咱这片地方,只要你手脚勤快,是饿不死人的。”四哥柳守良站在沟子边上,看着远处的泥潭子有些感慨的道。

    “四哥说的没错,是饿不死。可是想发财也难啊!”蹲在沟子边上的五哥柳守良叹道。语气中显着一丝无奈。

    “确实,发财难啊!咱这边人口多,不就是图个饿不死吗。”站在沟子边上的三哥柳守礼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也发出心里的感叹。

    “咱这地方太偏僻了。”二哥柳守义依旧是少言寡语。

    一家人又聊了一会就回家了。

    过了几天,大哥柳守忠和大郎柳心志从县城回来。还是从家里住了一晚,大早上又一次拉走了供给大哥柳守忠的口粮。就是秋收的一半粮食,另一半粮食,又拿出三成的口粮供给小金凤,剩下的粮食入了家里的粮仓。

    家人辛苦劳作了一年,到最后还没有两个不干活的,拿的多。

    小金凤是真的不理解,家里人都吃不饱肚子了,还在全力的供给。到底图了啥。还好她的饥饿感消失了,吃的也不多,又有了前世的记忆,家里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要不然像以前的小金凤那样……是真的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