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时秦兵 > 第 18章 大宛国王的优待

第 18章 大宛国王的优待

    司马煫、司马镐、张骞和郭解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宛王城贵山城。这座城市矗立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之上,城墙高耸,气势恢宏。

    他们进入城中,只见街道宽敞,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大宛的人民热情好客,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司马煫等人在城中漫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此时大宛国王得知有秦人来到大宛,立即邀请司马煫一行人前往王宫,何为秦人既秦人称霸西方几百年,很多西域国家都把中土人士称为秦人,历朝大汉已经开国七十余年。

    在大宛国王的宫殿内,司马煫父子和张骞、郭解四人受到了盛情款待。大宛王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并向他们介绍了大宛国的风土人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宛王微笑着看向司马煫等人,说道:“各位远来是客,我有一件事想请教各位。近日我国马匹不知为何纷纷病倒,无法再用于贸易,不知各位可有办法医治?”

    司马煫略一沉思,想起曾经读过的医书中似乎有关于马病的记载。他站起身来,拱手道:“大王,在下虽不才,但或许可以一试。还请大王派人带我去看看马匹的状况。”

    大宛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立刻命人带领司马煫前往马厩。众人也随即跟了上去,心中充满期待。

    司马煫仔细检查了每一匹病马,发现它们的症状相似,都是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他凭借丰富的医学知识,很快找到了病因并开出了药方。

    大宛王半信半疑地按照药方给马匹治疗,几天后,奇迹发生了——所有的天马都恢复了健康。

    大宛王欣喜若狂,对司马煫感激涕零,他决定赏赐司马煫一批珍贵的财宝和天马。

    司马煫推辞了财宝,只选择了一匹最优秀的天马作为酬劳。

    在贵山城中,司马煫等人还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学者和商人。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司马煫等人向他们介绍了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大宛的学者和商人则向他们介绍了大宛的历史和文化。

    大宛国王再度邀请司马煫、司马镐、张骞和郭解一同欣赏大宛舞蹈。

    宴会之上,丝竹之声悠扬,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他们的舞姿轻盈优美,如同仙女下凡。司马煫等人被这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舞蹈结束后,大宛国王笑着问他们:“诸位觉得我大宛的舞蹈如何?”司马煫率先回答道:“陛下,大宛舞蹈美轮美奂,令人陶醉。”司马镐也点头表示赞同:“确实如此,舞者们的技艺高超,让人赞叹不已。”张骞则说道:“此舞不仅展现了大宛的文化特色,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宛人民的热情好客。”郭解最后说道:“陛下,这场舞蹈让我大开眼界,感谢您的盛情款待。”

    大宛国王听了他们的赞美,心中十分高兴,他举起酒杯说道:“来,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们的友谊干杯!”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宴会在欢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司马煫等人与大宛国王相谈甚欢,他们交流着彼此的文化和历史,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张骞、郭解、司马煫和郭解司马镐一同漫步在街市上,他们的目光被一些不知名的水果蔬菜所吸引。葡萄紫得发黑,颗粒饱满,宛如玛瑙;苜蓿嫩绿欲滴,散发着清新的香气;核桃外壳坚硬,果仁饱满。

    他们好奇地观察着这些新奇的食物,不时拿起一个闻一闻,摸一摸。张骞对这些来自西域的物产充满了兴趣,他仔细地询问着摊主关于这些水果蔬菜的名称、产地和特点。

    郭解则对核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拿起一个核桃,试图用手剥开,但核桃壳却异常坚硬。司马煫见状,笑着递给他一把小刀,郭解用小刀轻轻一撬,核桃壳便裂开了,露出了里面饱满的果仁。

    司马镐则对苜蓿产生了兴趣,他询问摊主苜蓿的食用方法,摊主告诉他苜蓿主要是用来养马用的,但是也可以可以用来煮汤、凉拌。司马镐决定买一些回去尝试一下。

    四人在街市上逛了许久,购买了许多新奇的水果蔬菜。他们带着这些食物回到家中,准备品尝一番。

    司马煫等人将买来的葡萄洗净,放入口中,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清甜的味道。葡萄汁在口中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他们又尝试了用苜蓿煮汤,汤鲜味美,令人赞不绝口。

    “此次西行真是不虚此行啊!不仅见识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还品尝到了如此美味的食物。”司马煫感慨道。

    “是啊,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才让我们有此机会。”张骞附和道。

    四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谈论着这次西行的经历,心情格外舒畅。

    大宛国王派使者前来,向司马煫等人送上了珍贵的礼物——葡萄酒。酒呈深红色,晶莹剔透,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司马煫等人品尝过后,皆惊叹不已。张骞兴致勃勃地说道:“此酒口感醇厚,留香持久,实乃佳品。若能引入中原,必受世人喜爱。”

    司马镐点头赞同:“吾等当尽力促成此事。”于是,众人商议如何将葡萄酒带回中原。经过一番筹划,他们决定派出一队人马,护送葡萄酒踏上归途。

    数月后,这支队伍顺利抵达长安,葡萄酒也随之传入中原。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为达官贵人追捧的时尚饮品。

    一日,司马镐在山城中闲逛,发现一位美若天仙的贵族女子,一打听这便是大宛公主阿依纳,人虽然长的美,但是蛮不讲理,到处欺负百姓,不一会儿阿依纳便开始对一位摊贩进行鞭打,司马镐挤进人群,制止了阿依纳的暴行。阿依纳见状,怒目而视,姣好的面容因愤怒而扭曲。

    司马镐义正言辞地指责她的行为,并表示会向大宛国王告发她。阿依纳却不以为意,嘲讽司马镐多管闲事。

    然而,司马镐决定给她一个教训。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设计了一场巧妙的计划,让阿依纳在公众场合丢尽脸面。

    这场较量令阿依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对司马镐产生了敬意。同时,这也引发了她对司马镐的好奇,两人会发生什么呢,这个我们后续再说。一日,一队匈奴士兵突然朝大宛王宫走去。他们身穿厚重的皮甲,手持弯刀,面容冷峻。大宛王宫的守卫们立刻警觉起来,纷纷握紧手中的武器。

    匈奴士兵们步伐整齐,径直走向王宫的大门。守卫们严阵以待,大声喝止:“来者何人?竟敢擅闯王宫!”匈奴士兵们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前进。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位匈奴将领从后面走了出来。他身材高大,目光锐利,散发着一种威严的气息。他看着守卫们,冷冷地说:“我们是匈奴的使者,奉命前来拜见大宛国王。”守卫们听了,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去通报国王。

    不一会儿,大宛国王便出来迎接匈奴使者。国王身穿华丽的长袍,头戴王冠,显得十分威严。他看着匈奴使者,微笑着说:“欢迎你们来到大宛。不知你们此次前来有何贵干?”匈奴将领走上前,向国王行了一个礼,然后说:“我们匈奴国王听闻大宛盛产良马,特地派我们前来购买。”国王听了,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匈奴人善于骑射,如果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对大宛来说将是一件好事。于是,国王欣然答应了匈奴使者的请求,并下令准备一匹良马送给匈奴人。

    此时匈奴使者也命令大宛国王交出汉使,大宛国王面露难色,他深知匈奴的强大,也明白汉使对于汉朝的重要性。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匈奴的威胁,一边是与汉朝的友好关系。

    大宛国王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先稳住匈奴使者,再寻找解决办法。他表面上答应了匈奴使者的要求,派兵抓捕汉朝使者,一方面让阿依纳立即通知司马煫一行人撤离。

    阿依纳匆匆赶到驿馆,将消息告诉了司马煫等人。众人听后皆大惊失色,他们意识到形势危急,必须尽快离开大宛。

    司马煫当机立断,带领众人收拾行囊,准备启程。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出发时,驿馆外传来一阵喧嚣声。

    一群大宛士兵冲了进来,将司马煫等人团团围住。为首的军官冷冷地说道:“奉大王之命,捉拿汉使!”

    司马煫眼神坚定,他知道此时不能退缩。他挺直身子,对着大宛军官说道:“我等乃大汉使节,代表天子出使西域,你们岂能无礼!”

    大宛军官不屑地笑了笑,“在这里,大王的命令就是一切。你们乖乖跟我们回去吧!”

    司马煫拔出佩剑,指向大宛军官,“想抓我们,除非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张骞和郭解见状,也纷纷抽出兵器,与司马煫并肩而立。

    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极点。就在这时,司马镐率领一队人马赶到,他大声喊道:“父亲勿忧!”随后,他指挥手下与大宛士兵展开激战。

    司马煫等人趁机突围而出,与司马镐会合。他们一路厮杀,终于杀出了贵山城。司马镐带的这队人也是大宛国王派来的,就是做戏给匈奴使者看

    匈奴使者们得到了这种情况,便离开了王宫。他们带着大宛国王送给他们的良马,踏上了归程。

    在贵山城的日子里,司马煫等人收获颇丰。他们不仅了解了大宛的风土人情,还与大宛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最后,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贵山城,继续踏上了他们的行程。

    司马煫一行人离开贵山城后,日夜兼程,希望能早日抵达大宛西部边境。他们一路前行,途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

    一天,他们来到了一片沙漠。风沙漫天,烈日炎炎,让人睁不开眼睛。队伍中的马匹和人员都疲惫不堪,行进速度缓慢下来。司马煫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心中不禁担忧起来。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抹绿色。司马煫定睛一看,发现那是一片绿洲。他们欣喜若狂,加快步伐向绿洲前进。

    到达绿洲后,他们发现这里有清澈的泉水和茂盛的草木,是一个绝佳的休息之地。司马煫决定让大家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恢复体力。

    在绿洲的日子里,司马煫等人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了更多关于西域的情况。他们还发现了一些珍贵的资源和商机,为将来的贸易往来打下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司马煫一行人重新上路,继续朝着汉朝的方向前进。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使命。

    几日过去,司马煫等人终于走出了沙漠,来到一个与匈奴习俗相近的游牧小部落。但是人人皆深目高鼻,与匈奴大不相同,这个部落的人们热情好客,得知司马煫等人来自汉朝,更是对他们表示欢迎。

    司马煫等人在这里稍作停留,与部落的人们交流,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发现,这个部落与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可以从他们口中得到更多有关大月氏的情报。

    同时在与部落首领的交谈中,司马煫得知了一条重要消息:匈奴近期在边境地区活动频繁,似乎有所图谋。司马煫心头一紧,意识到形势可能变得严峻起来。

    他当机立断,决定带领队伍前往大月氏完成使命,几日后,他们来到康居人的营地,康居拥有士兵七八万人在西域可谓大国的存在,有有千里土地七十余城的大宛也只有六万士兵,

    司马煫父子和张骞郭解四人一路向康居国王的营地前行。他们在广袤的沙漠中跋涉,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照射在他们身上,汗水不断地流淌。

    司马煫望着前方无垠的沙漠,心中充满了焦虑。他深知距离康居国王的营地还有数日的行程,而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却越来越多。水源逐渐稀缺,食物也所剩无几,每前进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

    张骞和郭解则显得相对镇定。他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毅力,不断地鼓励着司马煫父子。张骞告诉他们,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四人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们穿越了沙丘,跨过了干涸的河床,终于在数日后看到了康居国王营地的轮廓。那一刻,他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另一方面康居国王早接到大宛国王告知司马煫父子和张骞郭解要来的消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期待之情。他深知这几位人物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明白他们的到来可能会给康居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康居国王亲自下令,让宫廷内外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宫殿被打扫得一尘不染,鲜花和彩旗装点着每一个角落,只为等待汉朝使者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