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李世民魂回大秦 > 第6章 神童贾谊

第6章 神童贾谊

    欢声笑语下走马,人自然轻松愉悦许多,不多久,一行人便已到了勾注山脚下。这勾注山从平地凸起,犹如一块巨大的铁扎横亘在雁门郡与太原郡之间,群峰挺拔、高耸入云、地势险要,连大雁都飞不过去。这山脉是春秋战国时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的天然屏障,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分界线,两种文化的冲突时常在这附近上演。

    山口离勾注塞还有一段上坡距离,路不似平地好走,一行人下马稍作休息,便又继续赶路。这段路,李世民其实是很熟悉的,前世的他,少年初出茅庐,于勾注塞(雁门关)力救被突厥围困的隋炀帝李广,可谓意气风发。而今再走这段路,没有了当时的紧迫,所以就更能惬意的欣赏这美丽的山景。

    不多时,大伙儿已经到了勾注塞,这勾注塞就坐落在这山隘之中,扼守着由北方草原通往中原腹地的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此时的勾注塞,其用于军事防护相呼应的山口、隘口、关城等设施修建虽然不及后来的隋唐,但依然极其险要坚固,难于攻破。

    “勾注塞,勾注塞,这名字不太好听,这塞往北便是雁门郡,这里又山高陡峻,大雁南飞也只能从这关口飞过,叫雁门关,不是更好听吗?干嘛要叫勾注塞呢?”长孙柔忍不住说道起来。

    “咦,这长孙柔,难道也和我一样,从未来回来的吗?雁门关是我前世在位时改名的,她倒好,今天就给我改了,还是当年民间就有人叫雁门关了,只是官方史料没留下来?”李世民一听长孙柔这话,压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泛起了嘀咕。

    “雁门关,雁门关,这名字确实好听,且朗朗上口,不错,你这小姑娘还挺有才学的哈。”李世民夸耀道。

    “那是自然,你也学会夸人了啊。”长孙柔傲娇的说道。

    “哈哈哈。”李世民笑了笑,同时也走到蒙毅身边耳语了几句,意思是到时候回去,让人把这关名按“雁门关”来改。

    守关的兵士对于南来北往的商人,路人并没有过多为难,稍微简单的盘查下就会放行,一是因为此时并无战乱,其次便是李世民即位后就下令要鼓励商贾贸易往来,所以各关隘也不会多加阻拦,只要不是贩卖违禁商品即可。

    此处并没有客栈之类可以借宿的地方,天色渐晚,山路夜行并不安全,除了野兽出没外,蚊虫也多,大男人还无所谓,但随行的量少女就要多加顾及了。一行人决定加紧赶路,希望日落之时能赶到山南山口附近。

    紧赶慢赶,终于于日落时分出了这山口。山口附近有一村庄,村庄不大,坐落在这勾注山南麓,村庄前面是一条从勾注山流下来的小山溪,夕阳之下,这小山村更显得宁静祥和,这村庄里还有一间不大不小的客栈,曰“勾注山客栈”,开在这里,应该也是专门服务于南来北往的商贾寄宿之用。

    这客栈供应食宿,掌柜的是一对每天都把笑容堆在脸上的中年夫妇,雇有两个跑堂的小二,然后再就是有个十岁左右的少年在客人多的时候来帮忙,至于后厨有多少人就不知道了。当前客栈里的住宿食客只零星几人,其中一个二十来岁衣着青衫的青年坐在大堂左侧的方桌旁喝酒,桌面上放着一把宝剑,看样子应该是一个游侠,身带佩剑出行防身,在大秦是司空见惯之事,所以人们对此并不在意。

    李世民一行二十多人住店,掌柜夫妇,跑堂小二以及那个十岁左右的少年一下子忙碌了起来,二十多人对于这个不大不小的客栈来说,确实也不算少了。一进店,那青衣客抬头瞟了李世民等人一眼,又继续埋头喝着他的酒,似乎喝酒才是他要做的正事,别人怎么样与他并不相干。李世民也望了那边一眼,但那边也没有什么能吸引他注意力的,就和大伙儿坐下了,等着小二上菜,安排房间。

    大伙儿走了一天,也累了,大堂中用餐完毕后,也都早早回各自的房间洗漱休息去了。李世民因为身份特殊,每次过夜蒙毅都会特意安排两个暗哨加强警戒。就这样,又一个安祥和谐夜晚过去了。

    翌日清晨,天刚鱼肚白,李世民就被山间的鸟鸣唤醒了,但此时不远处也传来了一少年读书朗诵之声。“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节也。”

    对于这段话,李世民是再熟悉不过了,此出自于《荀子王制》。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但又兼顾百家,思想开放,不儒朽。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是孔子对鲁哀公所说的话,荀子在此作了引用,当年魏征在劝诫李世民为政时也引用了该话,大致意思就是儒家推崇的君轻民贵,要仁政的为政思想。

    哪家少年这么一大清早就朗诵这么深奥的著作啊,李世民饶有兴趣,出了客栈想寻声前往。此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定睛一看,那不是我的大宛马吗?马上之人不就是长孙柔吗?这大宛马不是很认主的吗,怎么还随意就让别人骑乘了呢?李世民想到这,一人一马已掠身而过。

    “李世民,你这汗血宝马太帅了,太快了,我先骑一骑,帮你放放马,等下还给你,不用谢我哈。”声音还飘荡在空气中,但人马已消失在远处了。

    “喂,你这未问就取,是为贼也。”李世民望着远去的背影,无奈的笑了笑。

    “李公子,见谅了,我家小姐就是这样的脾性。”又一人一马掠身而过,原来是长孙柔的丫鬟小艾,她正打马追赶她的小姐,怕其有所闪失,也怕再给弄丢了,但她骑乘的草原马,明显落后那大宛马一大截。

    这一主一仆真有意思,李世民摇摇头笑了笑,且先不去管她们,还是去找那读书少年吧。

    其实出了客栈,就已经能望见那读书少年的身影了,在村口那山溪旁的大槐树下,一大一小两人,那少年拿卷郎读,那大人则在一旁不时的点头以示认可。

    蒙毅也跟着出了客栈,李世民示意一起过去瞧瞧。两人走近一看,那大人便是客栈的掌柜,少年则是在客栈帮忙的那少年。

    两人见李世民等人过来,忙停下来行礼道:“不好意思,两位客官,是我们打扰了您的休息了吗?”

    “哪里哪里。”李世民赶忙说道:“我们早已醒来,听闻读书声,便想来探个究竟。”清晨的小村庄,空气格外的清爽,小溪溪水清澈无比,潺潺而下,水面上几只鸭子时不时的潜入水底觅食,水底黝黑的石头,成群的溪石斑在上面嬉戏,凉快的山风吹来,让人心旷神怡,好不惬意。

    “敢问小哥,你读的是否荀子的王制?”李世民望着那少年手中的竹简,而那掌柜身旁也堆放着几卷竹简。

    “正是。”那少年回答道。

    李世民想考考这少年,于是继续问道:“既然是荀子之王制,我等经商常年往来各地,无闲暇时间读书,对该篇有些不理解的地方,想请教下小哥,不知可否?”

    “请教不敢,小生学业尚浅,当以一起研讨便是。”那少年既谦虚又显自信的回答道。

    “也好,一起研讨。”李世民对这谦虚的少年还是比较好感,随即继续说道:“王制篇有云‘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此做和解?”

    那少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此内容是荀子先生对王制之礼仪制度的一个概括,意欲通过恢复和传承之前优秀的礼仪文化和等级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那你是否认可他这一思想?”李世民继续发问。

    “从王制的角度,一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确实有利于王朝统治。”那少年停顿了下,继续说道:“其‘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从句面意思上是说,不符合雅乐的音乐都要废除,延伸可理解,不符合当前王制统治的声音和学术,都可以废弃。昔日,始皇帝焚书坑儒,从本质上也是履行王制之道,统一国人思想,废除影响王制的思想和声音。”

    李世民没有想到,这少年小小年纪就能有这等理解和悟性,能看出先皇王制之道,而当年的左丞相李斯,正是荀子的学生,先皇焚书坑儒就不无奇怪了。

    “那你是认可始皇帝的焚书坑儒这一决策了吗?”李世民趁热打铁继续问道。

    “焚书坑儒只是一些儒生对他的不满而特意这么说的,若真实行了焚书坑儒,那小生现所读荀子之书,也不会出现在此。对于始皇帝统一思想这一做法,与车同轨书同文之国策一样,目的都是为了王制,便于管理。”那少年说道。

    “那荀子王制篇,还有云,也就是之前你朗诵的那段‘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此言论强调君轻民贵,是否又与之前的强调等级制度,存在矛盾呢?”李世民问道。

    那少年继续回答道:“并无矛盾,君轻民贵之言出自儒家大贤孔子,其强调的也是王制之仁政,君王要通过公平公正施政和爱护百姓,才能维护和巩固王制。君轻民贵之思想,目的是要让君王重视百姓的作用,前述在于通过文化礼仪和等级制度来约束百姓行为,此处在于约束君王行为,仁政爱民,相辅相成。”

    李世民甚喜,这山野之地居然有如此悟性少年:“小哥之言,解我等之惑也,请问小哥如何称呼,年方几何?”

    “小生不才,小生贾谊,今已年满10岁了。”那少年答道。

    “贾谊?”李世民惊呼道。

    那少年和中年掌柜不解,为何李世民会有如此惊讶的表情,忙说道:“客官,有什么问题吗?”

    “哦,没,没,没问题,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李世民赶紧回答道。因为史料上的贾谊是三川郡洛阳人士,怎么会跑到这千里之外的勾注山之下呢?而且贾谊后来有名的政论——《过秦论》有言“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这是在贬低始皇帝啊,与之前少年贾谊的言论,好像完全不一样啊,难道人会随着履历的丰富以及不同王朝的统治,其言论也会随之变化吗?也许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阁下此子,悟性极高,当可重点培养,将有利于国家。”李世民求贤若渴,对那掌柜的说道。

    “客官误会了,此子是我外甥,他父亲经此地时不小心跌落悬崖,是我家姐所救,后彼此暗生情愫,家姐随他父回到洛阳老家,在那生了此子。前两年他父母突发重疾,双亡,哎,我不忍他孤苦无依,特去洛阳把他接过来抚养。此子有读书天赋,我不忍辜负姐姐姐夫之期望,所以每日都鞭笞他勤勉学习。”那掌柜回答道。

    “先生大义,我等敬服。”李世民不由的向那掌柜行了个礼,这就明白了,这贾谊原来是这么来到这里的。那掌柜回礼,道:“只是我只是一个小客栈掌柜,无渠道能举荐此子服务国家。”

    李世民这也意识到了,目前大秦的军功爵制和察举制度等选拔制度,确实很难发现这些民间的人才,选拔制度应该要有所改变了。

    “当今皇上在咸阳重开稷下学宫,学宫祭酒(类似校长)是我一故友,我现有事暂不能回去咸阳,若尔等信任我的话,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个月,我必派人把贾谊接过去,在稷下学宫继续研学深造,只要是人才,就不怕不被圣上发现。”李世民说道。

    贾谊和那掌柜听闻,激动的互相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稷下学宫,原是齐国在其都城临淄开办的一所公办学宫,像孟子、淳于髡、邹子、田骈、慎子、申子等诸子均在此研学过,荀子也曾三次做过学宫祭酒,李斯、韩非子等人也出自稷下学宫,其可谓名满天下,为各国输出了大量的人才。因而舅甥会如此激动,但片刻后,双双跪下叩拜李世民,感谢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李世民赶紧把他们扶了起来,心里却暗暗笑道:“看你以后还能不能写《过秦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