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重生之忠义无双吕奉先 > 第7章 时局变幻不由己,丝帛古籍藏天命

第7章 时局变幻不由己,丝帛古籍藏天命

    吕奉先的目光在丝帛上细细扫过,虽然已经跟随在蔡邕身边学习了三个多月,丝帛上的字迹依旧难以尽数认全。

    他前世也不过是个高中生,对于古代兵书并无了解。这一世更不用说,在此之前纯粹就是个文盲。整个丝帛上约莫不到三千字,共分为五篇,分别是:天子之义、用众、辩载、兵权和严位。

    吕奉先重生到这个时代已近半年,知晓以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必定是重要文献。他立即将丝帛叠好放回木盒里,重新压到竹简底下。

    关于这事,吕奉先一直没在蔡邕面前提及。只是每当夜深人静时,他的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丝帛上的内容,宛如已经烙印在记忆里一般,始终无法忘却。

    这日,蔡邕正在讲解礼记上的内容,晃眼间觉察到吕奉先坐着愣愣出神,随即手指轻叩书案。

    “可是想家了?”

    声音温和而带着一丝关切。

    吕奉先猛然回过神来,先是微微一怔,随即起身行礼。

    “不敢欺瞒恩师,学生……学生只是想到一篇古籍,似有所悟,却又未得全解。”

    “哦?不妨说与为师听听。”

    接着,吕奉先便一五一十地讲述起发现丝帛的整个过程,以及近些时日以来自身的异状。

    “弟子没经准许,私自窥视老师藏书,还请恩师责罚!”

    蔡邕听罢,目光微凝,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急剧变幻。他缓缓踱步至窗前,望向窗外良久不语。

    吕奉先见状,不免心中忐忑。

    不久,蔡邕转过身来,深邃的目光落到吕奉先身上。

    “还真应了他所说的,难道我这学生就是他苦苦寻觅之人?”

    吕奉先并没有听清蔡邕的低语,只是感觉对方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又有一丝疑虑。

    蔡邕随即摆摆手:“无碍,这或许正是你命中注定要承担的。”

    吕奉先听得云里雾里,满脸疑惑地看着蔡邕。

    见状,蔡邕微微一笑:“可还记得那日初见时,你对为师说的第一句话?”

    眼见吕奉先依旧一脸茫然,蔡邕接着解释道:“其实,早在多年前就有人说过这话。”

    闻言,吕奉先轻轻点头,脸上有着一抹了然。他当时还在纳闷,为何蔡邕会那么淡然,原来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思绪流转间,就听到蔡邕讲述起了往事。

    “那时我刚被征召入京担任郎中,后机缘巧合下结识了许卲,他就曾说过我命中无子,只会有一女儿。”

    蔡邕顿了顿,眼中有着些许怀念,随即又透出一抹落寞。

    “两年前,我因得罪宦官,被流放安阳。刚入并州境内,便遇一道人拦路,他直言我北上途中会有性命之危。当时,我并未将他的话放在心上,直至被德祖兄救下后,才想起那道人所言”

    后来,蔡邕便在此地居住了下来。直到吕良寻到此处的前一个月,那道人再度出现,交予蔡邕一个木盒。并叮嘱他将其放好,待时机一到,自会有人前来取得其中之物。

    蔡邕再三追问,那道人也不愿透露太多,只是提及他所做一切皆是遵照师命为之。

    后两人闲聊之际,蔡邕问及自己的子息时,那道人的看法与许卲所说的一般无二。因此,蔡邕才对那道人所言信了五六分。

    听完蔡邕的叙述,吕奉先不由地暗暗心惊。

    “难道那道人是冲我来的?”

    吕奉先脑海里刚冒出这个猜想,又立马自我否定。这世间怎么可能有人能够预知将来?他一个后世重生者都不敢确信,现实真就如历史记载的那般,那道人估计是在借此唬人。就算真有此等能人,也断不会在意自己一个十岁的孩童。

    一番自我开导后,吕奉先逐渐平复了心神,但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

    此刻,远在千里外的深山之中,有一鹤发如雪,精神矍铄的老道似心有所感,于静坐中睁开双眼。手指灵动,指尖轻舞,飞快地掐算着。

    良久后,老道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嘴唇轻启:“有趣,有趣!贪狼入命,七杀凶星竟变成天罡正星,当真是天道难测。”

    时间飞逝,转眼便临近年末。

    这日,蔡邕在讲解了一篇礼记后,开口说道:“阿布,还有半月便是除夕,你也该回家与父母团聚了。”

    吕奉先闻言,下意识的回应了一声:“啊?哦。”

    冷冽的寒风从四周的缝隙处灌进屋内,发出呜呜声响,吕奉先的思绪已然飘回了家中。

    “是啊,快过年了。”

    临行前,吕奉先连续两次邀请蔡邕到家中过年,都被其婉拒。

    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家中的温暖与外面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对比。吕夫人早已在门前等候,在见到儿子时,脸上满是无法掩饰的思念和慈爱。

    “外面冷,快随娘进屋!”

    “嗯!”

    母子之间明明有着千言万语,却在这一刻,化作简短的两句话。

    吕奉先虽两世为人,却是第一次在父母的陪伴下共度新年。感受着这份一直渴望,却从未拥有过的温馨,他就倍感心安,仿佛所有的疲惫与不安都在这一刻消散无踪。

    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讲述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吕奉先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两句,享受着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

    年后不久,吕奉先告别了父母,回到蔡邕的身边,继续他的学业。

    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吕奉先的心境也逐渐平和下来。虽然心中还有诸多疑云,但日子总要继续。多次思量无果后,他便将那些疑虑暂且搁置一旁,专心于学问的修炼。

    在蔡邕的指导下,吕奉先开始涉猎其它古籍,学问上有了更深的造诣。只是每当夜深人静,吕奉先还是会想起那丝帛上的文字,它们犹如已刻入骨髓,挥之不去。但与当初不同的是,他现在已经能领悟其中之意,只待有机会验证一番。

    不知不觉中,吕奉先已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这里有他的父母亲人、恩师、街坊邻里,他天真地以为这样的日子能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半年后,当他再次回家时,却发现这已成为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