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 第72章 冬去春来

第72章 冬去春来

    “陛下您莫要生气。”

    “这是臣妾亲自熬制的莲子羹,请陛下用膳。”

    阴妃很是贴心的站起身来,给李世民揉太阳穴。

    短短五年,李世民已经有了白发。

    曾经不可一世的青年俊杰,成为皇帝之后,便从没有好好休息过。

    天底下多少人指望着他,他能指望谁?

    想到那齐州城的舆图,想到李祐擅作主张大兴土木,李世民只觉得头脑发昏。

    阴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却明白,陛下一定是被李祐气的。

    李世民叹息一声,拿起勺子,吃了一口莲子羹。

    一瞬间,他眼睛亮了。

    “阴妃?这里面有糖?”

    阴妃点点头,面露喜色:“臣妾多放了一些。”

    “可为何糖无色?”

    李世民大为惊喜,以往吃的糖,他不是没有见过,要么是红色的, 要么就是灰不拉几带着一种杂质。

    所以宫中御厨在用的时候,总会是先用水化开,随后只取上面清澈的一层。

    可也让甜味儿大打折扣。

    今日这莲子羹不一样,甜味儿浓郁,瞬间就让李世民放松了下来。

    “陛下,祐儿前天送过来的东西里,有一种糖霜,晶莹剔透,如同白雪一般。”

    这一次,听到李祐,李世民没有气血攻心,也没有上头,只是后槽牙几乎要咬碎了。

    “哼,这小子知道孝敬你,就不知道给朕送点吗?”

    “臣妾今日已经将糖霜送到御膳房了。”

    “不,朕不要,朕要他亲自送的。”

    李世民突然傲娇了起来。

    吃饱喝足,李世民独自离开,一路上,他思索着,回想起那舆图上面的城池建造,突然,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若是抛却李祐的因素,齐州按照这图上的样式建造,将会成为一座极为强大的城池。

    突然,李世民感觉,这件事似乎也不错啊?

    而且,奏折里面明确写了,李祐出钱!

    这个他万万没有想到。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齐州的封地,一直都像是胡来一般。

    建造城池,大兴土木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件事,让工部的官员去做,就算是武士彟,也至少得一两年吧?

    当年隋朝修建大兴城,也就是如今的长安,可是用了不下三年。

    想到这里,李世民大手一挥,让这小子干。

    他若是干不好,那就有的说了。

    抬头,就看到了两个匆匆奔跑的影子。

    一大一小,一高一矮。

    李承乾和李泰。

    两兄弟你追我赶,手里拿着不知道什么东西,笑的灿烂无比。

    可当他们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李世民黑着脸走了过去,心里面郁闷不已。

    自己最喜欢的两个儿子,一个太子,一个号称最像自己的儿子,还在玩小孩子的把戏。

    看看人家李祐,你们的弟弟,才十岁啊。

    你们两个怎么就不成器呢?

    大唐以后交给你们,朕放心吗?

    皇宫之中,寒风呼啸,只是怒号之中似乎隐约夹杂着一声声惨叫和断断续续的哭声。

    “父皇,儿臣知错了……”

    “你错哪了?”

    “儿臣……哪都错了……”

    ……

    时光飞逝,整个冬天,李祐在带着众人吃火锅之中渡过。

    古人吃饭的路数里,烤肉已经算是顶级了。

    秦汉时期,烤肉就已经成为风靡贵族之间的一种方法。

    甚至两晋时期,贵族们一手烤串,一手五石散,不亦乐乎。

    五石散李祐可不提倡,但烤肉还是可以的。

    鸡鸭鱼,牛羊猪,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唐人吃猪肉的还是比较多的,曾经有人提出了疑问,古代的百姓到底吃不吃猪肉。

    李祐当时就觉得可笑,古人吃饱饭都成了问题,若是有肉,怕不得幸福的哭晕。

    这时候,还在乎是什么肉?

    不吃猪肉,那是贵族干的事情。

    更何况,高度白酒五谷液出现之后,整个封闭工坊里,赚钱了的工匠没地方花钱的时候,就会买肉。

    牛肉不敢吃,羊肉吃不起。

    猪肉这种便宜实惠的,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

    整个冬天,封闭工坊里飘着肉香。

    齐州城的小商贩突然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封闭工坊之中,每天都要买大量的粮食菜肉。

    于是,他们毛遂自荐,竟然真的建立了一条菜市场一样的通道。

    冬天没有绿菜,不要紧,肉有啊。

    养猪这件事,说实话,不是不可以。

    巨大的消耗,带动了齐州方圆百里内百姓的热情。

    冬天也得干活,养猪!卖钱!

    转眼之间,二月到来。

    二月二,龙抬头,今日李祐亲自到封地的食邑所在视察。

    清晨,马周将所有农具上的规格和名册都给了李祐。

    封地之中,庄户们站的整整齐齐,低垂着脑袋,面前的马车过去的瞬间,他们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若是一般百姓,这时候可能根本不会磕头。

    你是王公贵族,关我屁事,我怕你,但不敬你。

    但齐王?

    不行,三叩九拜,必须有!

    要是没有齐王殿下,他们这些庄稼人,能活过冬天吗?

    李祐看着准备好的曲辕犁,笑了笑,庄户之前,县令陈文喜小心翼翼等待李祐发话。

    本以为大唐齐王殿下应该会下马车,跟百姓打个招呼啥的。

    可没曾想,齐王殿下根本没有下车,而是径直朝着庄子深处而去。

    陈文喜立马跟上,脚下生风,地上的泥泞都无法阻挡他的步伐。

    终于,他看到了齐王殿下,随后险些一个趔趄。

    不是,怎么这么小?

    本以为齐王殿下至少也不得十几岁?

    可现在看起来,不过十岁出头,绝对超不过十四岁。

    这么大的孩子,哪怕他是殿下,他懂什么呢?

    可偏偏,过去半年时间,多少神迹一般的事情,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做的。

    齐州官员私底下不止一次表达过对齐王的敬佩。

    主要是齐王来了,他们有钱赚了。

    依靠俸禄,养家糊口,每年过的紧紧巴巴的日子,彻底一去不返了。

    “陈文喜?”

    “臣陈文喜拜见殿下。”

    “嗯,很好,曲辕犁有没有发到每一户手里?”

    陈文喜用力点头:“殿下放心,若是哪家没有,陈文喜提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