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超级强国 > 第381章袁可立的迷恍

第381章袁可立的迷恍

    袁可立看着黄河方向,听到身后楼梯上密集的脚步声,袁可立知道自己的儿子袁枢和孙子袁赋诚正在上楼。袁可立头也不回,依旧看着黄河。

    袁枢和袁赋诚:“见过父亲!(爷爷)”

    袁可立回头问道:“来了,赋成在小学考试怎么样?”

    袁赋诚:“语文考了98分,数学92分,自然科学90分!”

    袁可立:“哦?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袁赋诚:“知道了,语文的错误是因为我写的作文太文言化!还有就是我用的是繁体字,所以被语文老师扣了2分,批文上说,说一件事情尽量写详细,让别人知道怎么回事,不要出误会,这才是文字的作用。爷爷,我从小看到的书都是言简意赅,为什么学校的书都是繁杂的?写一点事情要写那么的仔细?”

    袁可立想想说道:“这说来有点长,在仓颉造字之后,字刻在木简上,几个字就要一块木简,一片文章就要牛车拉牛车。所以要求言简意赅,减少字数。想当年,东方朔自荐书3千竹简,牛车拉了一车。被当成笑话,传说了几千年,如果放现在,那些东西也不过一本薄薄的书而已。

    袁可立说到这个事情,就不得不想起李毅的废弃千年的科举。以前是很气愤,现在想想科举中的种种丑态,也不管孙子听不听的懂,继续说道:“哎,时代在变迁,竹简从刀刻到毛笔写,再到纸的出现,每一次都变革,都会带来大进步。以前刻在书简的时候,书是属于王侯的。写在竹简上的时候,是属于贵族的。后来写在纸上的时候,是属于有钱人的!现在印在纸上,这书才是平民百姓的。

    李毅废除科举是对的,读书如果只是为做官,那么这些人的读书眼界,实在太窄了,这对一个王朝是灾难性的,比如大明就是如此。我看过你们语文,数学,以及自然科学,都是很有用的东西,要熟悉掌握,这对你以后的生活很有用处。”

    袁赋诚:“是爷爷,孙儿记住了!”

    袁可立回头看看袁枢:“你的画已经如火纯青,你的文章也做的极好,但你的性子太过黑白分明。你还是少和那些所谓的士人厮混,重新去顺天求学,听徐光启那老儿说,现在很多学问都是一日千里,不是以前能比拟的。”

    袁枢经常在和士人们一起讨论李毅的政策,也谈论一些小学书籍上的问题。特别是地球是圆的,月亮是不发光的,等等,真是可笑之极。袁枢心中有点鄙夷的说:“有什么学问?谋朝篡位还是奇技淫巧?”但嘴巴里却是不敢的,只能点头说:“是!父亲!”

    袁可立说道:“我也去顺天一趟,和我一起去吧!”

    袁枢说道:“那赋诚呢?”

    袁可立说道:“赋诚不用你操心,再说你教他什么?语文?和你学的完全不一样,数学?你懂的多少?自然科学更加不要说了。说难听的,你还要向你儿子学习!”

    袁枢被袁可立说的脸红不已,他看过儿子的语文书,拼音,搞不懂!数学书?99乘法口诀,自己也要一起学。父亲这样说,自己也只能捏鼻子认了!

    袁可立怎么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德行?有事情在家说清楚,省的到顺天惹下大麻烦。袁可立说道:“天下四民的说法,现在已经被朝廷否决了,提出了人人平等的说法,别再看不起其他的人,省的被碰钉子。天变了,这世道也变了!我们到顺天不要太过张扬。”

    袁枢说道:“李毅这样做,不怕国家根基不稳吗?”

    袁可立沉吟了一下:“他不怕,他有百姓的支持!这天下还有谁,这样得民心的?军队也是唯他的命是从,没有人能动摇的了他的位置,就是皇上也不能!”

    袁可立指指远处黄河的堤坝说道:“其他不说,这大手笔治理黄河,大明朝以前是没有过的!这黄河两岸的人的就会记得他李毅的好。”

    袁枢说道:“这李毅哪来这样多的钱?现在黄河到处都是人,这些人都有工资的,不像以前干活还要自己带粮食来服徭役。听说张店有人被黄河卷走,市政厅给他的家人80个银元!还有一个刻了烈士的牌子!烈士?一介草民也是烈士?真是笑话!”

    袁可立说道:“烈士一词来自《韩非子·诡使》:“而好名义不仕进者,世谓之烈士。这是烈士的出处,现在用到一个为修黄河死去的百姓,虽然过了点,却也是没有辜负这两个字的。至于李毅为什么有这样多钱?那些钢铁厂,铁路,码头,哪个不是来钱快的东西?”

    袁枢说道:“不是国不与民争利么?他就不能让出一些来?让老百姓日子好过一点?”

    袁可立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他砸吧一下嘴巴,国不与民争利?民福国穷?天启初年的一次海商,一次官绅一体纳税,闹出来的事情,袁可立身为登莱巡抚非常清楚。国库没有钱,谁愿意给朝廷钱?愿意的话又怎么会出现这样大的风波?皇帝都差点被谋杀了,南直隶直接血流漂杵。

    袁可立想到这里说道:“国是国,民是民,国于民是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国不与民争利,这句话本身就是有很大问题的。国不与民争利?那国收什么税?税不是民的利?国不收税?国又拿什么来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拿什么来修缮这黄河?”

    袁枢被袁可立一系列的问题问的晕头转向,安静下来。他也靠栏杆上,向黄河看去,等了一会说道:“父亲,什么时候去顺天?”

    袁可立说道:“后天吧,把家里的事情安排一下!”

    袁可立顿了一下说道:“留下500亩口粮田,其他都卖给市政厅吧,未来几十年里,缺粮是不可能了,而且土地的收益会更加的少,另外,为一点土地背负地主的名声,实在太不划算了。”

    袁枢说道:“父亲,没有土地,我们家的开销?”

    袁可立说道:“家里积存的钱财能够支撑我们家几十年的开销,现在能干的事情很多,不能拘泥于土地之上。”

    袁枢想到父亲的话问道:“为何说几十年内不会缺粮?”

    袁可立说道:“优质的种子和品种,还有肥料。南洋大片一年三熟,四熟的土地。辽东宽阔而肥沃的土地,这些地方哪里不可以出产大批粮食?更别说草原上的牛羊肉,海上的各种海产。肉吃一口,顶上粗粮2,3口。一面粮食出产多了,一面粮食消耗减少,大面积的粮食缺少,这粮食必定有大量的盈余。”

    袁枢想想说道:“一城一县的小区域的灾害!……”

    袁可立说道:“每个州县都有市政厅,农业部都会统计上报,然后由大明粮食集团调集粮食平抑物价,你觉得粮食还有高价?”

    袁枢:“如此说来,拥有土地真不合适持有?”

    袁可立点点头,不在土地上纠结,说道:“徐老头说,工业时代来临了,我找了很多典籍,都不知道工业时代一词的出处!被他笑成孤陋寡闻。某已垂垂老矣,雄心不再,而你正当而立,要虚心学习。”

    一直在边上听袁可立说话的袁赋诚说道:“爷爷,我知道工业时代是什么!”

    袁可立惊喜的问道:“说说?是怎么回事?”

    袁赋诚激动的红脸说道:“老师说,工业时代就是用煤,石油,电带动工具,大量的机械代替人力,生产大批量生产各种用品。替代以前以手工工匠为生产模式的时代。

    老师还说,我们的工业时代很快就进入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老师说,在工业时代,一个工厂生产的东西,都是以成千上万计的,电气时代是大量的电动工具,而信息时代最神奇。

    老师还说,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没有文化的人的会寸步难行。”

    袁赋诚说的有点颠倒,但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了。袁可立敲着栏杆说道:“原来是这样,看来李毅要重走宋朝旧路了!”

    袁枢说道:“宋朝旧路?”

    袁可立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优待商贾!现在不只优待商贾,连工匠也是优待的行列。不说了,很多事情,要亲自去验证!”

    袁可立离开顺天已经6年,虽然经常听到说顺天发生巨变,袁可立没有概念,只是当是多了一些建筑,多了些街道。马车在宽阔的柏油马路平稳的行驶着,不知不觉的进入一个高高低低,如同石林一样的建筑群。

    袁可立看看着窗外,看着又熟悉又陌生的是顺天城,他非常的吃惊,他很怀疑这些都是面子工程,然而,那些进进出出的人,告诉他,这些地方都是繁华的所在。

    袁枢看着中央银行的玻璃幕墙问道:“父亲,这是玻璃吗?我们的老房子加了几片明瓦,就要1两多银子,这整座大楼都用这玻璃,这要多少钱啊?”

    袁可立摇摇头,他也想知道这些大厦要多少钱造?这道路要多少钱造?这些钱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