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 > 第247章 地方整顿吏治

第247章 地方整顿吏治

    皇上说完,端起面前的酒杯,说道:“大家端起酒杯,朕敬大家一杯!”说着,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谢皇上!”所有人都将杯中酒一口喝完。

    皇上放下酒杯,笑骂道:“今晚这是谁安排的酒?怎么那么小气,不把朕发明的烈酒拿出来招待各位进士。”

    一个太监赶紧下跪:“皇上,奴才办事不周,请皇上责罚。”

    皇上也没有发怒,只是说:“换酒!”

    “是,奴才马上换酒。”太监吓得连滚带爬地出去,迅速安排人把所有的酒都换成了烈酒。

    “大家都不要拘束,吃菜,吃菜。”

    皇上说着,给皇后夹了一筷子菜,自己也开始吃起来。

    众人一边吃菜,一边回想刚刚皇上的话,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宴会的动静。

    大家吃了一会儿,皇上又端起酒杯,对坐在下首不远处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说:

    “陈瑜、王庆、魏婉儿,你们是我大梁的第一个状元、榜眼和探花,必将载入史册,朕敬你们一杯!”

    三人赶紧起身:“谢皇上!微臣肝脑涂地,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

    皇上看着状元陈瑜和榜眼王庆,说道:“魏婉儿已经选择去当县令,朕也给你们两个选择:一是御史,二是县令,你们愿意做什么啊?”

    两人躬身:“皇上,微臣听皇上安排,哪里需要,微臣就去哪里。”

    皇上想了想,说道:“从明天开始,你们俩先在御书房,帮朕处理一些琐事吧。”

    魏一鸣抬头看看皇上,想说话,又咽了下去。

    魏婉儿说道:“皇上,微臣今天去吏部报到,张尚书说县令暂时没有空缺。要不,微臣也去御书房帮忙吧。”

    魏一鸣眼睛一亮,猛然抬头,悄悄看着皇上。他刚刚就想跟皇上求这个恩典的,只是不敢开口。

    皇上明白,哪里是县令没有空缺,至少儋州都还差两个县令,韦孝贞当了农业部尚书,把儋州的几个县令也调过去了。肯定是张俭不想让魏婉儿一个女的去当县令,也或者是魏一鸣给张俭求过情。

    “也好,那你也一起吧。”

    魏婉儿高兴地说:“微臣谢皇上恩典!”

    魏一鸣心中大喜,女儿不仅不用去那些偏僻的地方去做官,而且还在皇上身边做事,以后肯定前途无量,婚姻大事自然也不用太过操心。

    皇上又对大家说:“今科的探花是魏婉儿,一介女流,巾帼不让须眉。今天朕之所以带着皇后和淑妃贤妃来参加宴会,也是想告诉大家,不要歧视女人,女人也能顶半边天。”

    群臣恭贺:“皇后娘娘母仪天下,淑妃贤妃娘娘也是女中豪杰。”

    皇上接着说:“皇后在儋州的时候就负责儋州的教育,在儋州推广义务教育,做的有声有色。淑妃原本就是儋州沈家的家主,手下管着几千人的远洋货轮。”

    “贤妃当过女兵队的队长,在儋州负责儋州工坊的生产。在儋州,还有女将军周胜男,手下有五千精锐之师,还有几十个女百夫长和千夫长。”

    “现在,我大梁又有了女探花,真是可喜可贺啊。朕希望,越来越多的女人也能像她们一样。”

    本来这些进士对于魏婉儿一介女流高中探花,排在他们这些大老爷们前面,心中就有些不舒服。但听皇上这样一说,心中也就释然。

    他们现在才明白,皇后和淑妃贤妃可不是靠美色上位的,而是靠自己的能力。

    小小的儋州,这次取了一个榜样一个进士,主管教育的皇后肯定是很有些能耐的。而淑妃管着手下几千人的远洋货轮,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办的。

    还有贤妃是儋州工坊的负责人,更是厉害人物。更不用说手下五千精锐之师的女将军了。

    “敬魏探花一杯!”很多人举起酒杯向魏婉儿敬酒。

    魏婉儿赶紧举杯:“魏婉儿敬各位同年!”

    皇上对上首的十几位朝廷重臣说:“朕回宫了,你们也都走吧,我们都在这里,这些年轻人也放不开。”

    重臣笑笑,也都纷纷告辞。

    皇上对大家笑着说:“现在朝中大臣们都走了,朕也回宫了,这个地方就留给你们,朕允许你们,今晚在这里,好好乐呵乐呵。”

    三百进士也都笑着恭送皇上,然后继续相互敬酒,没有皇上和大臣在旁边,气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又闹了一个时辰方才散去。

    本次科举录取的三百名进士,有八十名进了户部、御史台和新成立的农业部,一百名分到高丽、暹罗、瀛州和安南等地,还有一百二十名暂时没有安排职位,在朝廷各部见习。

    朝廷各部的官员更加勤奋工作、小心做人,他们知道,皇上取这一百二十个人的目的就是顶替他们这些朝廷官员,就是不知道这次倒霉的会是哪个部。

    锦衣卫指挥使张飞被召到御书房。

    皇上看着张飞,说:“还有一百二十个进士没有安排,叫各地方锦衣卫,将地方上罪大恶极的官员抓一批,腾出位置出来,动静别太大了。”

    “是,末将马上去办。”

    很快,新一轮吏治整顿在各地轰轰烈烈展开,连路元江的岭南道都抓了好几个。

    这次虽然又一下子抓了一百多个官员,但是平均算下来,一个道才抓了不到十个人,一个州还不到一个,所以,并没有引起任何的动荡。

    但是,官员们的信息是很畅通的,所有地方官员也都明白,以前那种好日子永远要成为过去了,以后还是好好做官,小心做人。

    剩下的一百二十个进士,很快被安排到各个州县,大多都是县令或者通判、长史。

    这三百个进士加入到大梁的官僚系统,再加上之前农业部和御史台等单位从各个渠道抽调的官员,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五六百新人加入。

    虽然对于整个大梁上万名官员来说,他们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就像一条鲢鱼,已经将整个大梁的官场带来了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