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原始社会之大秦帝国 > 第25 章 裘皮衣裤

第25 章 裘皮衣裤

    新到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到了,一脸至诚地摸摸这,摸摸那。几天时间平地出现这么神奇的建筑,据说功能还挺多,这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

    参与建设的人都当上了讲解员,看着围着自己一脸兴奋的族人,所有参与者都不自觉挺直了腰。

    我当众宣布,这个房子做为部落据点,分配给捕鱼队,炼油熟皮队,制陶队三队人。这三组人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冲击到了,嗷嗷嗷叫的跳到彼此身上,相互抱着又蹦又跳。做梦没想到自己是第一个住进房子的人。其他人看这三组人的眼神都变了,变红了,恨不得自己马上是这三组人。

    我大声说这只是第一个,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只要努力,部落不会亏待任何人。

    捕鱼队为部落获得巨量食物,大家服不服

    服!

    制陶队为大家获得海量财富,甚至换来了人口,大家服不服?

    服!

    炼油熟皮为大家熬制动物油,鞣制动物皮毛为部落提供过冬保障,大家服不服?

    不服!喊完所有人都笑了。

    我说,谁不服,以后别吃炒菜,冬天别穿好衣服

    大家又哄堂大笑。

    我和大家说,房子马上都会有,所以先分给这三个队,是因为就近。这三个队都要在这里工作,吃住在这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咱们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为部落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安抚好众人,留下三组人轮流烧炕蒸发水汽。与众人带着这段时间鞣制好的兽皮返回部落。

    第二天一早,我把后勤队的女人叫到一起,因她们用石刀熟练无比,我给她们一个任务,用石刀把我划的皮,按线切割。

    我先找来队长,让她平举双手站我面前,我用绳子给她量尺寸。虽然不是非常准确,但大体差不多。量完之后,我拿出一张软毛的皮,用木炭笔在上面画了起来,先画后背一面,再画左右两片前襟。用一张皮画出胳膊长短的一扇,对称再画一张皮。

    五张大小不一的皮就可做件上衣。我先指导队长沿画线分割,刀具不行,分割的真慢。

    我又取两张皮分别画出左右腿,屁股那利用皮剩料或兔子等小兽的皮画一张缝合起来,这样屁股后就是一张完整的皮,密不透风还是加厚的双层。

    我去垃圾堆找锋利的鱼刺,必须是大鱼的刺才结实。骨针难磨易坏,用大刺做锥子扎完眼,再用针穿线就减少骨针的磨损。

    我从晾麻的杆上取下一缕麻,试了一下非常柔软,就搓了一根麻钱,麻要到头时续一缕麻丝,继续搓,麻线越来越长。缝衣服麻线不需要太长就不再续麻。让可卿找人单独搓缝衣服的麻钱,麻钱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太细易断太粗很难缝制。

    当裁剪下来两片毛皮的时候,我把两片皮对接在一起,用鱼骨扎眼,然后用麻钱缝制,为了结实,每针都缝两次。大家都在忙各自的,所以围观的人并不多,只有后勤队的几人在观摩学习。她们分割下来一片,我缝制一片,当五片缝制在一起时,一件大家从没见过的衣服诞生了。

    接着我又在前襟上等距各系5根绳后,我让队长过来,亲自帮她穿上衣服,并把对襟绳子系成蝴蝶结的样子,围观的女人都疯狂了,羡慕的眼睛都快红了。

    我让她在广场走一圈,所到之处皆疯狂。随着她又回到我身边,人群也都涌了过来,我又是一顿画饼,让大家回去做好各自工作。然后问这组长,我想赐她名字秦彩衣喜欢不?她当然喜欢了,我让她在后勤队基本上组建裁缝队。整个后勤队欢快地跳跃起来。我让彩依把衣服脱下来,继续裁裤子。等待的时间,我把衣服送到巫那里,也不管热不热为她穿上新衣,她那嘴咧的呀,快到耳边了。我告诉她后勤队全被改成裁衣队了,要马上组织后厨人员,专职做饭和分解兽肉吧。巫表示马上去办。

    我又把裁好的裤子缝制成成品,送给巫试穿。

    为了提高效率,专门抽调人手,把相同的皮毛放一堆集中清洗鞣制。再把相同的皮再分大中小三类。我先找来大力,按他身型划出大码衣裤,秦彩衣裁完不缝制,分别标注上12345。

    5个裁衣女按在大小相应的皮上画线直接裁剪。裁好的5个部位卷成一卷,交给可聊组织人缝制。

    想了想,裁和缝不应该分家,编织队以后要纺线织布,任务量巨大,不适合再接缝制任务。

    缝衣服的任务就又落回到裁缝队上。我又耐心教几个人学习缝衣服裤子。缝制完的衣裤算一套,码放在储物架上备用。这就是原始版的流水作业。

    男人衣服分大中小三个码,同样女人也分大中小三个码。大点的孩子都穿女式衣服。

    我利用剪剩下的兽皮按大小做出几套婴幼儿样衣,其余的按大中小扔进一边的三个箩筐中,以后作手套帽子用。

    我的目标是入冬时,人无论大小老幼都能至少有一件皮衣穿。

    看到裁缝队逐渐熟悉工作流程,制衣的工作就放心交给他们。

    我去采集队找了几名熟悉野菜种类的队员一起去挖野菜。

    夏天很多野菜都老了,但也有很多可以摘芽吃的,只是我不认识而已。几个女人在森林东一把西一把的采摘野菜野果,我跟在后面学习。不过刺老芽,黄瓜香,黄花菜,老蕨菜这些常见的我还是认识的。

    我在一个倒伏的大树上找到一大片晒干了的好东西,黑木耳。野生木耳是一种中温性菌类,多生于中山森林中的栎、柞、榆、杨、柳、桑等阔叶树的段木、树桩或朽木上。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下,生长发育迅速。在家里每逢雨后的第二天,就可以在房前屋后的柞木栅栏上,架条上采摘大量木耳。干木耳背色灰白,估计是原始人习惯性的采搞绿色菜和鲜艳的果子而忽略了它。

    一面往回走,一面想着吃炒菜的场景了。

    回到部落,先把干木耳挑出一些放进锅中煮一会,然后用藤甲编的罩凉捞出放进盆中过凉。又把我认识的几种野菜挑出来打个水焯,捞出沥干。

    用刀把肉切成小片备用,把野葱野蒜撕碎备用。用勺子从盖着盖子的罐子中盛出一勺油脂放入锅中化开。油嗞啦滋啦地响着,随着油烟升起,把葱末蒜末倒入锅中炝锅,然后把肉片倒入锅中爆炒,最后倒入发好沥干的木耳、野菜段,翻炒片刻出锅,整整盛了六盘子。菜香味吸引来了周边干活的人,没办法,先到先得,见者有份,我留下两盘子端回山洞给巫和松,其他的被一抢而空。大家都赞不绝口,一样的东西,不同做法,差距咋这么大呢?

    我却没在乎,我在乎的是盐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