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三国,诸葛再世 > 第 6章 返回汉中,嘉奖魏延

第 6章 返回汉中,嘉奖魏延

    王志伟带着小玉四人,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仅用二十余天就赶回了蜀国汉中。此时已是初冬时节,天空中雪花纷纷扬扬飘落而下,让人感受到了冬的寒意。

    王志伟并没有去蜀都面见刘禅,也没有在汉中召见姜维,而是在暗中观察形势的发展,借此了解朝中各方势力的动向和情况,并带着小玉四人利用这段时间暗访民情。

    由于魏延成功阻击魏军,丞相用计吓退司马懿,杨仪、姜维等人率领蜀军顺利返回汉中。

    南谷口,最后一缕硝烟散去,魏延率领着疲惫却满怀荣耀的将士们,踏上归途。

    魏延骑着战马,缓缓行进在队伍的最前方。沿途,偶尔可见逃难的百姓,此战虽胜,但战争远未结束,魏国的强大与野心依旧如影随形,威胁着蜀国的安宁。

    半个月后的傍晚,魏延终于踏入了繁华的蜀都,在城外安顿好军队后,他直奔皇宫而去。

    蜀国的皇宫深处,魏延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

    御书房外,月光如水,轻轻洒在石阶上,给这庄严之地平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

    魏延身着铠甲,手持奏折,立于门外,身姿挺拔,眼神坚定。他没有立即求见,而是静静地等待着,仿佛是在向这座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的宫殿致敬,也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准备将这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他对未来的思考,毫无保留地呈献给蜀帝刘禅。

    周围的守卫们,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投以敬佩的目光。

    蜀都的御花园,银装素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花香。刘禅一身白衣,独自在御花园中缓步而行。

    他抬头望向阴沉沉的天空,眼中满是哀伤,喃喃自语:“要是相父还在该多好啊!我还可以继续装傻,与嫔妃们嬉戏,让他放心大胆的管理国家,我落得潇洒自在,也不用去理会世人的评说,可如今……。”两行热泪悄然滑落,“这付重担我担得起吗?”

    刘禅走到一株梅树旁,轻轻抚摸着那冰凉的树干出神。

    御书房的宦官匆匆走了过来,他的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手中捧着一份奏折,他恭敬地跪在刘禅面前,声音微颤地说道“陛下,魏延将军在御书房外求见,说有紧急军情向陛下禀报。”

    刘禅微微颔首,示意宦官将奏折呈上。他接过奏折,打开一看,脸上浮现一丝笑意。

    自从丞相病逝的消息传到宫中,陛下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再与嫔妃们嬉戏,也不饮酒作乐,忧心忡忡,群臣都感觉太不可思议,难道是陛下受到丞相病逝的消息刺激,清醒了?

    时间缓缓流逝,御书房内终于传来了轻微的响动,紧接着宦官尖细的声音响起:“宣魏延将军觐见。”

    魏延闻声,整了整衣襟,深吸一口气,大步迈入御书房。

    室内烛光摇曳,刘禅端坐于案前,面色凝重,显然也在为诸葛亮的病逝和当前的局势忧心忡忡。

    见到魏延,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宽慰,随即站起身来,亲自迎上前去。 “魏延将军,此行辛苦了!”刘禅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真挚的关怀。

    魏延躬身行礼,沉声道:“为国效力,何谈辛苦。南谷口一战,幸得将士用命,方得保全大局。然魏贼势大,我蜀国仍需谨慎应对。”

    随后,魏延详细汇报了战况,取得胜利的过程。他还就当前局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刘禅听得认真,不时点头,对魏延的见解表示赞同。有魏延这样的忠臣良将,是蜀国之幸。

    待魏延汇报完毕,刘禅亲自赐座,并命人备下酒宴,以表彰魏延的赫赫战功。

    魏延走后,刘禅沉思良久,决定亲自调查魏延禀报事情的真相,同时摸摸大臣们的想法和忠诚度,借此机会,全面了解蜀国的真实情况。

    不久,杨仪等人在汉中的府邸中也收到了魏延去蜀都觐见蜀帝的消息。纷纷聚集在一起商议此事。杨仪面色严峻,“魏延此人,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蜀国的军权。”杨仪沉声说道,“他估计是想诬陷我们,借此机会铲除异己,为他的篡位之路扫清障碍。”

    众人一脸疑惑,不置可否。

    “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揭露魏延的阴谋。”一位将领愤慨地说道,“我们可以联名上书,向陛下陈述魏延违抗臣相遗命的事实真相,请求陛下明察秋毫。”

    杨仪点了点头,他同意这位将领的建议。几人开始起草奏折,详细陈述了魏延的阴谋。

    御书房内,刘禅看到了杨仪等人的奏折,他仔细着,心中疑云重重。

    刘禅召集蒋琬、董允两人前来商议,也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两人听说此事也极为震惊,认为丞相刚刚病逝,蜀国面临内忧外患,此事必须尽早解决,用证据和事实还原真相,惩处诬陷者,不让忠臣蒙受不白之冤,避免引发蜀国的动荡。

    刘禅点头同意,安排董允暗中调查杨仪等人和魏延。

    董允领命后,乔装打扮,借口探望亲戚分别进入双方的军营中,打探真实情况。他发现魏延与杨仪等人一直存在矛盾;从双方士兵的口中了解到的情况大相径庭。

    董允随后去找姜维了解情况。

    抵达姜维府邸时,只见门扉轻掩,院内灯火阑珊,姜维尚未就寝。

    董允轻叩门扉,不多时,一位侍从应声开门,引领他至书房。

    书房内,姜维正伏案疾书,似在整理战报或谋划未来。

    见到董允深夜来访,他连忙起身相迎,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敬意。

    “董大人深夜造访,必有要事相商。”姜维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

    董允微微点头,直言不讳道:“姜将军,我此来确为要事。五丈原撤军及南谷口阻击战,关乎我蜀国安危,我需了解真实情况,以便向陛下禀报并商讨后续对策。”

    姜维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董允的为人与职责,也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他放下手中的笔,缓缓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幅详尽的地图,开始为董允详细讲解。 “董大人请看,此乃五丈原地形图。我军在此与魏军对峙多日,粮草不济,士气渐衰。魏延将军在南谷口设伏,实乃无奈之举,却也是唯一能够确保大军安全撤退的计策。他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对敌情的精准判断,成功阻击了魏军的追击,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撤离时间。”

    姜维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将战场的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讲述了魏军的攻势、蜀军的防守、以及南谷口阻击战的惊心动魄。董允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对姜维的分析表示赞同。

    “姜将军所言极是,魏延将军的英勇与智谋,实乃我蜀国之幸。但撤军之后,我蜀国又该如何应对魏国的威胁呢?”董允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姜维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董大人所虑极是。撤军只是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我蜀国需加强边防、整顿军备、招募新兵。此外,我们还需继续培养年轻将领,为蜀国的未来储备人才。”

    董允闻言,明白了事实真相,心中豁然开朗,随后告辞离开。

    董允返回蜀都,将调查情况及收集的证据如实向刘禅汇报。刘禅对魏延的忠诚深感欣慰,对杨仪的小人行径极其鄙视。

    魏延在这场风波中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忠诚,受到了蜀帝的嘉奖,杨仪则恩诬陷忠良被免去丞相府参军之职。

    蜀国皇宫,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肃立在大殿的两旁,蜀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轻咳一声,望向魏延说道:“魏将军,智勇双全,阻击魏军有功,特赐金甲战袍一件,以示嘉奖。”

    魏延激动得热泪盈眶,跪拜在地,叩首道:“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圣恩,为蜀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禅点点头,目光转向姜维,缓缓说道:“姜维将军,英勇善战,顾全大局,屡立战功,你的忠诚,同样令朕欣慰,特赐你宝剑一柄,名为‘龙渊’,希望你持此剑,为蜀国开疆拓土,再立新功!”

    姜维心中热血沸腾,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宝剑,高声说道:“陛下厚爱,末将感激涕零!定当不负所托,为陛下肝脑涂地,为蜀国开疆拓土,在所不辞!”

    大殿内,文武百官为英雄喝彩。

    姜维回到府邸,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从撤军到现在两个月过去了,丞相在哪?为什么还不现身?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