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挑战古人100天:大宋小民生活日志 > 想开店做生意,需要提前考察

想开店做生意,需要提前考察

    近来天气不太好,动不动就下雨。周二郎在会仙楼门口迎接客人,每每看见街上穿蓑衣戴斗笠叫卖的小贩,就会想起他爸妈。

    周妈妈平时在袄庙斜街和朱雀门一带摆摊,售卖香囊,扇子等女儿家的常用物品。周爸爸则是一名鱼贩子,每天推着车沿街叫卖活鱼。这种做生意的形势虽然灵活,但是一遇见刮风下雨或者太阳暴晒的日子,露天摆摊的劣势就出来了。而且周爸爸的腿有旧疾,天一冷就膝盖疼,如今上了年纪,不适合再走街串巷了。

    周二郎心疼爸妈,于是找机会跟哥哥妹妹商量了一下,想凑钱给爸妈租一个店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风吹日晒地做生意了。

    周大郎赞同弟弟的提议,他有时候陪李郎去逛街,看见城里大部分店铺的生意都挺好,刨去房租还能有不少营业额。只要不是闹市区或者面积太大的铺子,他们努努力还是可以承受的。

    打定主意后,兄妹三人一致决定,先去各个商业区考察一下,看看开什么店既适合自己爸妈又能多赚些钱。周大郎和周三娘在深宅内院工作,平时能出门的机会不多,于是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周二郎身上。周二郎心想,他去买菜或者送外卖的路上,可以多留意,看看各类店铺的营业现状。

    第二天凌晨,周二郎去赶早市,特地观察了肉行、鱼行和饼店的生意,因为这三类店铺是他接触最多也是最熟悉的。

    肉行需要的人手多,尤其是壮年人。每家肉行门口都会摆几张桌案,案前站个掌刀的人,顾客想要什么样的肉,他们就得用不同的切法,比如厚切,薄切,细抹。有些肉行还出售熟肉,熟肉一般在傍晚上市。

    周二郎觉得,若是经营肉行,他们家人手不够,周妈妈也干不了切肉的活,而且雇佣切肉的劳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肉行暂不纳入考虑范围。

    鱼行看起来就比肉行亲切多了。周二郎进了店里,认真打量了一圈。卖鱼所需的铺面不大,放得下养鱼的桶就行。所有活鱼都用浅抱桶装着,清水浸养。偶尔客人不多的时候,鱼行的伙计会去街上叫卖。碰上冬天天气冷了,黄河的鱼也会运到汴京来卖。

    出了鱼行,周二郎又去附近的饼店逛了一圈。比起肉行和鱼行,饼店的竞争才是最激烈的。油饼店会卖蒸饼、糖饼等多种食物,胡饼店的花样则更多。并且饼店的分工很细,有擀面的,切面团的,捏花的,烤饼的,需要的人手比肉行还要多。

    除了以上这些店,集市还有不少卖小吃点心,卖书画,卖首饰的店铺,营收都不错。尤其是食店,一到饭点就会有很多人光顾,生意不要太好!

    周二郎私心觉得,要是能开一间茶坊就再好不过了,茶坊人流量大,活也相对轻松。不过汴京城生意好的茶坊大部分在人流密集区,租金很贵。很多茶坊为了吸引客人,还会雇佣说书人在门口摆摊说书。以周家的经济条件,暂时租不起太贵的铺面,也没有多余的钱雇佣人手。退而求其次的话,可能鱼行更适合他们家,毕竟周爸爸常年做贩鱼生意,轻车熟路。

    周二郎把自己所见所闻总结了一下,准备回家反馈给他爸妈,等周大郎和周三郎得空回家,大家再讨论一下,争取早点把租店铺的事提上日程。

    小知识:

    1、唐朝实行坊市制度,住宅区和商业区分开,到了北宋,坊市制度取消,商业活动融入了住宅区,店铺也越来越多,方便了百姓生活,从事买卖的百姓也更多了。

    2、宋朝女性也可从事商业经营,如《宋史资料萃编》记载,“九市官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梦粱录》中提到的“一窟鬼茶坊”就是由一位被称作王妈妈的女性经营的。

    3、关于肉行,《东京梦华录》记载,“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列人操刀,生熟肉从便索唤,阔切、片批、细抹、顿刀之类。至晚即有燠爆熟食上市。”

    4、北宋汴京城中饼店大致分为油饼店和胡饼店,《东京梦华录》中提到了两家生意最好的饼店,“唯武成王庙前海州张家、皇建院前郑家最盛,每家有五十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