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蔡元培——兼容并包,开一代新风

蔡元培——兼容并包,开一代新风

    】姓名:蔡元培

    】生卒年:1868—1940

    】籍贯:浙江绍兴

    蔡元培生于1868年,1885年中秀才,1889年中举人,第二年会试中贡士,1892年中进士,入翰林院。26岁时,深受帝师翁同龢赏识,成为“声闻当代,朝野相结纳”的士大夫。戊戌变法运动被镇压后,蔡元培决定从培养革新人才入手以改变中国现状。1898年9月,蔡元培毅然辞官,开始了反清革命和教育救国的生涯。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鼓吹革命,接着,他创办学校、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成为上海知名的革命人士。1904年,光复会成立,蔡元培被推为会长,并于次年赴东京参加同盟会成立大会,并被任命为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蔡元培赴德留学。

    1912年,蔡元培被任命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将教育分为政治的和非政治的两类,并特别重视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就任教育总长后,蔡元培立即着手制定民国教育方针,除重订学制外,还在文化教育领域首倡反对尊孔读经,罢尊孔拜教,小学废止读经,大学取消经科。他彻底否定了封建教育中“忠君”、“尊孔”的内容,提出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项教育方针。他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人,后来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

    1916年底,蔡元培应邀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方针,并向学生约法三章:抱定宗旨,“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蔡元培揭开了北大历史的新篇章,造就了一个全新的北大。

    蔡元培像

    蔡元培聘用进步学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来北大任教的同时,也不排斥有学术造诣的旧派人物如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他还整顿教师队伍,裁汰不合格的教员,延聘有真才实学的名家。

    为营造浓厚的学术空气和“活泼的精神”,他鼓励学术研究,提倡社团活动。在他的亲自发动和帮助下,各种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在北大校园竞相涌现。为将学校办好,他还改革领导体制,实行民主办校、教授治校,设立由校长、各科学长和主任教员等人组成的评议会为最高立法机关,各科教授会规划各科教学工作,以及由各科教授会主任组成的校教务处领导全校教学工作。五四运动前后,蔡元培提倡平民教育,设立平民夜校。同时,蔡元培还提倡女权,赞同大学开放女禁,开创了大学男女同校的先河。

    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北京大学焕然一新,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源地、举世闻名的现代高等学府。

    蔡元培在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同时,仍积极参加反对卖国独裁、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中,他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并多方奔走营救被捕学生。

    1927年春,蔡元培受国民政府之命主持创立了中央研究院,共建立9个研究所和一个博物馆。他还亲任院长之职,仍以“兼容并包”、“民主治院”为办院方针和治院方法,聘请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学者为研究员。中研院的成立,不但使中国第一次有了全国性的科研机构,也使中国科学逐渐摆脱了单纯介绍西方科技成就的局面,开始有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有的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去世,全国各界同声哀悼。国民政府颁布了褒扬令,蒋介石发了唁电并亲自参加公祭。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也从延安发了唁电,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成才启示

    要做成大事,既要有理想,又要讲实际。

    工作中应该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

    唯有人的品格最经得住考验。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参与过戊戌维新变法,后流亡日本,创办《新》杂志。回国后,他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梁启超淡出政界,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教授,并专心著述,取得丰硕成果。其作品多收入《饮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