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陈省身——刻苦学习,果断抉择

陈省身——刻苦学习,果断抉择

    】姓名:陈省身

    】生卒年:1911—2004

    】籍贯:浙江嘉兴

    1911年,陈省身出生在浙江嘉兴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陈宝桢是晚清的秀才,很有学问。他为儿子取名“省身”,源于《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语句,意在希望儿子能经常自省自身,追求进步。陈省身出生那年是旧历的辛亥年,所以他又号“辛生”。

    陈省身发蒙很早,但由于祖母的宠爱,一直没能正式上学,只在家里跟随祖母等人读书识字、背诵唐诗。几年后,父亲从外地归来,带回一套1892年首次印行的《笔算数学》。陈省身见了很好奇,拿过来随便翻看,但看不大懂。后来,他在父亲的帮助下,渐渐读懂了这本书,并知道了一些新名词,开阔了眼界。他对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很快读完了《笔算数学》上中下3册,并顺利完成了书后的所有习题。这是陈省身接触数学的开始。

    1919年秋,陈省身的祖母觉得他“实在不该不上学了”,于是把他送进县立小学。但他只上了一天学,就再也不肯去学校了,于是又在家里玩了一年。1920年,他直接升入秀州中学。只上过一天小学的陈省身,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后来的刻苦学习,不但能跟上课,而且是班里的尖子生。

    1922年,陈省身一家人从浙江嘉兴来到天津。第二年,他进入扶轮中学(现天津铁路一中)学习。当时的顾赞庭校长很看重数学,而且亲自教几何。陈省身后来回忆那段时光时说:“我数学学得比较好,当时我是他很满意的一个学生。他很看得起我。”他还说:“我念数学不觉得困难,感到特别容易。”但陈省身并不是一个循规蹈矩、老实念书的学生。他的兴趣非常广泛,喜欢去图书馆看些杂书。他喜欢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常常在阅览室一待就是几个钟头。当然,他也喜欢数学方面的书。许多数学书刊、杂志,他都涉猎过。许多数学家的掌故,他也了如指掌。

    陈省身在学习中非常主动。他总是主动地去看书,而不是老师指定要看什么书才去看。读中学时,陈省身连跳两级。15岁时,他就报考了南开大学的理学院,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当时,由于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了解得太少,陈省身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又加上读中学时连跳两级,缺乏应有的学习经验和体会,他对未来的目标更是茫然。一次化学实验课使陈省身在这个问题上有了新看法,那堂课的内容是“吹玻璃管”。别的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陈省身却拿着玻璃片和酒精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勉强吹成了。刚吹成的玻璃管太热,他就用冷水去冲洗,结果玻璃管全碎了。这件事使陈省身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动手能力太差。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放弃物理、化学等实验学科,专攻数学。

    在南开大学,陈省身的数学老师是中国第二位数学博士、现代几何学的开山祖师姜立夫。在姜老师的指导下,他在数学王国中自由地遨游,领略到无限美好的风光。1930年,陈省身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当时,清华大学的数学教授孙光远正要招收中国第一名硕士研究生。陈省身抓住这个机会,报考了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后,他先做了一段时间的助教,然后才作为硕士研究生正式入学。

    1934年,陈省身从清华大学毕业。按照清华的惯例,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公费到美国留学。尽管美国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地方,但他没有盲目随其他人到美国去。他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加以分析,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时世界数学的研究中心在欧洲,几何学研究的中心在德国和法国。陈省身对自己说,出国留学不是去凑热闹,也不是观光旅游,而是去做学问。因此,他果断选择了德国的汉堡大学。在德国,他师从德国著名几何学家布拉施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36年,陈省身又一次做出重大选择——追随几何学家嘉当。跟随嘉当学习期间,他学到了许多受用终身的知识。

    后来,陈省身又经过一系列努力,最终成为杰出的数学家。

    1984年,陈省身辞去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职务,正式应聘到南开大学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后来还担任了中美科技交流协会主席以及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暨南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他主持召开中国每年一次的国际微分几何、微分方程会议;开办暑期数学研究生教学中心;并且每年派20名中国数学研究生赴美国参加“陈省身项目”的研究。他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84年,陈省身获得“沃尔夫数学奖”。

    成才启示

    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提高自己。

    正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理性做出抉择。

    寓学于乐,变兴趣为动力。

    钱学森,杰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留学美国,并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等职。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杰出奠基人之一。1956年,钱学森负责规划、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钱学森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