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 爱迪生——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爱迪生——刻苦钻研,孜孜不倦

    】姓名:爱迪生

    】生卒年:1847—1931

    】籍贯:美国俄亥俄州

    1847年,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爱迪生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到郊外放风筝,他会问“风筝为什么会在天上飞呀”,到河边钓鱼,他就会问“鱼儿为什么会游啊”。因为爱问问题,爱迪生从小就得了个“小问号”的绰号。

    爱迪生不只是好问,对什么还都喜欢亲自试一试。5岁的时候,有一天,爱迪生早饭后就不知道去哪了。父亲急得四处寻找,后来终于在邻居家的库房附近找到了他。父亲看到小爱迪生正神情专注地蹲在一个鸡窝里,就气呼呼地问他:“你在这干什么呢?”小爱迪生神秘地指指屁股下面的一堆鸡蛋说:“我在孵小鸡呢!”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一把拉起他说:“你怎么会孵出小鸡呢?”“可是妈妈养的母鸡就是这样孵蛋的啊!”爱迪生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鸡蛋,我不能呢?”

    8岁时,爱迪生开始上学了。他总是在课堂上提出莫名其妙的问题,许多问题老师都回答不上来,这让老师很难堪。学校对爱迪生很头痛,后来就对爱迪生的母亲说:“这个孩子智力有问题,可能属于低能儿,他总是提可笑的问题妨碍课堂秩序,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做过小学教师的母亲只好将爱迪生领回家,在家里亲自教他。

    爱迪生学习非常勤奋,在母亲的指导下他了大量的书籍,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等。爱迪生尤其喜欢物理和化学,他在家里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实验室,里边摆满了化学药剂、杠杆、滑轮、小发动机等实验用品。他喜欢通过做实验来证明书中的道理。广泛的和不断的实践,使爱迪生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11岁以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爱迪生决定自己挣钱来买书和实验用品。他一开始是做报童,每天都去火车上卖报纸。在卖报的空闲时间,爱迪生经常在车上做一些实验。爱迪生做实验十分投入,有一次,他带了一瓶黄磷,火车不停地震动将黄磷打翻了,他却一点也没察觉到。黄磷在车上燃烧起来,吓坏了旅客,列车长气得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并将他的实验用品,全部扔到了窗外。这件事虽然给了爱迪生很大的教训,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科研活动”。

    15岁时,有一次爱迪生在车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铁轨上玩耍。火车疾驰而来,小男孩没有听见,爱迪生飞奔过去,奋不顾身地救了他。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站长的儿子。为了感谢爱迪生,站长主动提出教爱迪生电报技术,爱迪生学习很用心,只用了一个月就全部学会了。后来,站长介绍他到当地的电报局当报务员。爱迪生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干起活来十分卖力。工作期间,他发现电报发送速度非常慢,而且还经常出问题。爱迪生决定发明一种新的发报机。他日夜钻研、反复实验,3个月过去了,新的发报机在他手中诞生了。新发报机发报准确、速度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就是著名的二重发报机。后来他又不断改进、完善二重发报机,先后发明了四重、六重发报机。

    爱迪生不仅勤奋好学,还乐观自信。他发明灯泡时,因找不到合适的灯丝,实验失败了1200多次。一个商人嘲笑他说:“我看还是算了吧,这样下去,全世界的金属会让你试遍的!”爱迪生哈哈大笑:“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至少我证明了1200种金属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

    爱迪生一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发明事业中,后来他又相继发明了留声机、电话机、调速器、印刷电机、蓄电池、电影等,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

    成才启示

    掌握知识才能走进智慧的大门。

    自己动手去实践,能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1870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1875年考入军事医学院。1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而获诺贝尔奖。1927年,公布条件反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生物界的轰动。主要著作有《心脏的传出神经》《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消化腺作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