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六斤的归途 > 第1章 同仁医馆

第1章 同仁医馆

    城固县县城中央矗立着座钟楼,它的底部由青条石砌成,上层为木制结构。四只角高高翘起,好似飞鹰展翅翱翔,雄伟壮观。楼顶处紧凑收缩,格外灵秀。钟楼的脊部塑坐着几尊灵动的飞禽走兽,下腹铆榫堆积密布各式花纹雕刻,呈现出优雅的姿态。

    凡碰到晴朗的天气,每当太阳快要落山之时整座钟楼便沐浴在温软夕辉里,这浑然的红色与琉璃瓦的靛青色,熠熠闪烁,煞是好看;若恰好有一缕清风徐来,扶摇檐下的风铃,弄出阵阵脆响,那情景让人陶醉。

    城固县的群众在钟楼的四周栽下许多柳树,炎热的夏日里人们都喜欢聚集在钟楼下面乘凉。老人抽着烟袋相互聊着庄稼地里的收成,妇女们三三两两坐成一圈,有的在闲聊,有的则拿着鞋面手里做些针线活。

    这是一九一六年的七月,三伏天尚未到来。老人们说今年夏天比往年的气温要热上许多,梧桐树上的知了从正午叫到晚上,从不歇息,让人烦躁。

    街面上几个顽劣的孩童在屋外玩耍,他们发现地上有成群的蚂蚁在缓缓前行。其中一个孩子掏出自己的小鸡鸡对着蚁群进行疯狂“扫射”,原本还整齐的队伍被他的尿水冲得七零八落,引来旁边几个小伙伴的拍手叫好。

    孩童们的吵闹声惊醒了正在午睡的大人,小孩的妈妈出来揪着光屁股孩子的耳朵带回了家中,很快街面上又恢复了正午的宁静。

    此时太阳当头,大街上人烟稀少,老街两边的店面没有顾客光顾,跑堂的伙计趁着掌柜的在后院歇息的空档也靠在墙角边双手抱在胸前偷偷的打起盹来。

    距离钟楼不远的同仁中医堂是一个两间来宽的铺面,外墙用青砖砌成,正门处是两扇朱红色的木门。

    医馆的地面用青石覆盖,在墙角处摆放着碾槽和舂桶几样器具,入门左手边是一方四尺高的柜台,柜面铺满了用来包装的芦苇纸。

    同仁医馆的坐堂大夫张怀民鼻梁上架着副圆头水晶老花镜,下巴上的胡须足有半尺来长。他的手指正搭在钱老三的手腕上,仔细把着脉搏。

    钱老三是同仁医馆的熟客,他在城固县经营着两家绸缎庄,半个月前钱老三去洋县走亲访友,乡党们拉着他连吃了好几场酒席,回来后就觉得肚子不舒服,翻江倒海一般。

    刚开始钱老三只是腹痛且频繁拉稀,他以为是着了凉,就找大夫开了几副中药吃了。谁知一晃半个月过去后自己的症状并未出现缓解,最近更是四肢乏力,食欲不振,他实在忍受不了这股难受劲儿了,这才冒着大热的天气到同仁医馆求诊。

    张怀民看钱老三面色萎黄,让他把左手放在脉枕上。钱老三用自己的右手揉着肚皮,汗液从脖子经过后背,滴落在屁股下面的木凳上。

    “张嘴,把舌头伸出来看看。”

    掌柜的让钱老三把舌头吐出来,端详舌面上的苔藓,对方的症状自己已经了然于心。

    “粪质稀薄多水、腹中胀痛、肠鸣,脘闷食少、口淡不渴、或有寒热、头痛身楚症,舌苔白……”

    张怀民研好墨水,用毛笔在纸上记录下钱老三的病情。

    “没有啥大问题,除了受凉以外,你经常爱吃些冰冷的东西,影响到身体里面运化水湿的功能,诱发脾虚,需要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我给你开些药回家按时服用就行。”

    写好了药方,张怀民把他交给柜台前的伙计,伙计接过药方瞥了眼上面的药材名称便照方抓药。

    他拉开身后药柜的抽屉,分别从里面取出苍术、陈皮、白芍、干姜等,拿起台面上的戥子按量称好,又摊开芦苇纸,把几味中药按照比例分配好后分别用纸包好,随后抽出麻线将药包捆好后递给了在柜台外面等候的钱老三。

    钱老三付过诊费和药钱,对张怀民连声道谢。张怀民将钱老三送出同仁医馆后叮嘱他切记服药期间不能再喝牛奶、要忌生冷。

    送走了钱老三,张怀民又回到案桌前喝了口自己泡制的葛根茶,拿起砚台边《金匮要略方论》继续读了起来。

    张怀民,字晚香,今年四十出头。从二十八岁的那年张怀民从自己父亲手里接过了这家同仁医馆,至今大概已经过去了十三个年头。

    张怀民的父亲是清末时期的秀才,他性格奔放,不喜好功名,却唯独对钻研医术情有独钟。这缘于他年轻时曾游览龙头山结识过一名医道大家,随后便拜在其门下学习医术。

    等到张怀民的父亲学成归来后,他就在家乡城固县县城内开了这家同仁医馆。

    张怀民始终谨记父亲的教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非菩萨心肠不可行医。城固县老百姓都知道张怀民为人谦虚,医术高明,遇到穷苦百姓没钱看病时会免去诊费,有时甚至还会免费送些药材。

    在医馆待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张怀民终于将手里的书籍翻阅完毕。他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在原地转了转有些酸胀的脖颈,准备回家。

    张怀民从柜台上又拿出几本医书放进随身的褡裢中,他对医馆的伙计冬子交代最近天干物燥,晚上一定要注意火烛,切莫掉以轻心。

    现在外面的温度相比正午时变得凉爽了不少,钟楼底下又聚集起了许多来此乘凉的群众,还有那些走街串巷的商贩们也在这个时候走上街头,向在街上纳凉的街坊们卖力地推销着自己的货物。

    张怀民家离同仁医馆不远,走到钟楼底下后往右拐,前行数十米再左转就到了新街上,新街口的四合院就是张怀民的家。

    这里其实并不是张家的老宅,新街的四合院是张怀民的父亲在城固县开设同仁医馆后赚了钱和他大哥兄弟二人共同出资购买,因为张怀民的大伯常年在外地经商很少回过老家,所以这套宅子才经由父亲的手传到了张怀民的手里。

    张怀民听父亲曾经提起过,他们老张家原先世代居住在城固县博望镇,相传居住在此地的张氏族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开拓者,汉代杰出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后裔。

    后来不知由于何种原因,从张怀民的爷爷辈起他们这一脉张姓族人搬迁到了城固县县城,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定居在了县城。

    因为族谱遗失,张怀民并不能确认自己父亲说的话是否属实,从他记事起就生活在新街口的四合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