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征战威名显,老来不惜强弄险。命丧他乡空悲戚,从来知兵非好战。
出轨人物: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生卒年份:公元1162年腊月初二(1月7日)—1227年7月12日。
在位时间:公元1206年—1227年,在位22年。
出轨点:成吉思汗经过一系列战争后,统一了蒙古,随后,他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甚至把战火烧到了黑海海滨,经过7年西征后,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1226年歼灭西夏军主力。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病逝在六盘山(今属甘肃),终年66岁。
在成都武侯祠挂着一副清人撰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首对联是武侯祠众多对联中最发人深省的一副,上联“从古知兵非好战”指出了反对频繁用兵的观点。
古人又说:“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用之。”这是因为战争通常会劳民伤财,涂炭生灵,所以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发动。
成吉思汗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好战者,一生征战无数,即使到了晚年仍不息心,强行亲征西夏,结果客死他乡,梦想也随之化成了泡影,而历史的轨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2世纪末,在铁木真的领导下,蒙古乞颜部迅速发展壮大,这引起草原各部贵族的高度警觉,为了遏制铁木真,他们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发动对铁木真的战争。他们组建了12部联军,向铁木真发起攻击,但是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溃散了。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中一部首领服毒自杀,另一部的首领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但是泰赤兀部害怕铁木真部的血腥报复,第二天清晨,向铁木真投降。
可以说,泰赤兀部的覆灭具有重大意义,它使铁木真统一蒙古又向前迈了一大步。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清除了塔塔儿部的残余势力。1203年,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随后,强大的克烈部也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这后来,铁木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并终于在公元1206年扫清蒙古各反抗部落,统一了蒙古草原。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其中六征西夏持续了二十余年。
成吉思汗第一次攻打西夏主要是为了劫掠物资,因此,只是速战速决,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其扩张的企图显而易见。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在西夏境内掳掠数月,因粮草不济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攻西夏。在贺兰山遭到夏军重创,蒙古军伤亡惨重,相持两个月以后,蒙古大军还是包围了中兴府,但守城将士拼死防御,蒙古军无计可施,后来借夏主纳女求和之机,顺水推舟,同意议和。但成吉思汗并未放弃对西夏的征伐,1218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两次调集兵力攻打西夏,西夏军虽誓死抵抗,皆终因实力过于悬殊而屡战屡败,以请降遣人质作为条件,换取蒙古军退兵,蒙古军退了,还西夏尽失西域的河、瓜、甘、肃、凉诸州。
在征讨西夏的同时,成吉思汗还发动了对金国的战争和西征。公元1219年,蒙古军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此时西征几乎横扫了整个中亚和西亚,为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蒙古军到了里海附近。又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而成吉思汗则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后,已是65岁高龄了,但他还是好战不息,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亲率大军第六次攻打西夏。这次战斗激烈的程度为蒙夏作战以来所少见,最后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灵州失陷后,成吉思汗派兵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夏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1227年7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
成吉思汗一生以统一四海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使到了晚年也没有放下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战场生活,足见其雄心壮志。
成吉思汗对梦想的执着是值得敬佩的,但是成吉思汗很多的征服战争缺乏正义性,而且纵容士兵烧杀抢掠的行为更是对生命的漠视和对人格尊严的践踏。成吉思汗虽然雄才大略,但是他不明白,野蛮的征服最多只是表面上征服了别人,这样是治标不治本,只有以德服人才是从心理上臣服他人,这就是为什么六征西夏都还是不能完全取得成功的原因,与之相较,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则是武力和恩德相济,最终使孟获臣服了蜀国。
除了不懂得恩威并施之外,成吉思汗还不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随着自己疆土的不断拓展,已经大大超越了先辈们的成就,况且他自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如从前,正是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西征归来后,成吉思汗还是执意要亲征西夏,结果“壮志未酬身先死”。退一步讲,即使自己要完成梦想,自己完全用不着亲征,真正的统帅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在这一点上成吉思汗可能做得并不好。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任何事物发展到了极点之后,都会发生趋弱的转变,这是自然的规律,这就告诉人们要学会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人生态度,看似消极,却是一种智慧。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却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从此他就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不过问朝廷之事,最后善终,而其他的功臣或下狱,或被诛,相比而言,张良的知足而退的确是一种智慧。
天伦之乐是每个老人晚年的最大心愿,可惜一生征战的成吉思汗并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快乐,而是死在了异域他乡,想来不免令人伤感。若是他能知足,息了那颗好战好胜之心,或许还能多活几年,就算看不到一统天下那一天,自己也能落叶归根,不至于含恨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