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大革命。自从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以后,统治阶级和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以致后来演变为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武力冲突。英国大革命前后持续了百年之久。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次女。亨利八世去世前留下遗诏说:“我身后即由太子爱德华继承王位大统;若爱德华身后无嗣,便以长女玛丽继承王位;若玛丽身后无嗣,王位再由次女伊丽莎白继承。”爱德华是个体弱多病的太子,他9岁时被扶上王位,15岁时病死。公主玛丽比爱德华大二十多岁,弟弟死后,她遵照父王的遗诏继承了英国王位。玛丽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继位之后,把英格兰教会独立于教廷之外,重新隶属于罗马教廷。她还颁布了一项法令,即恢复“火刑柱”,并用这种刑具烧死了大批新教领袖。
玛丽这些治国的举措,遭到了全国百姓的反对,而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公主则被国人视为新教的象征,因此玛丽时刻提防伊丽莎白以恢复新教信仰的名义来反对自己的统治。有一年,托马斯·怀亚特爵士发动叛乱,公开打出废黜暴君、恢复新教的旗号,但由于计划不周,被玛丽镇压下去。平叛以后,玛丽怀疑伊丽莎白是这场叛乱的幕后主使,于是派人把她找来询问。这时,西班牙王储腓力正与玛丽女王商谈婚姻大事。腓力是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后来,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世称“腓力二世”。腓力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得到玛丽女王的王位,他劝玛丽尽早杀掉伊丽莎白。这样,玛丽以弑君的罪名将伊丽莎白投入伦敦塔囚禁了起来。后来,经调查核实,证明伊丽莎白与叛乱没有任何关系,玛丽没有理由杀死她,只好将妹妹软禁在远离伦敦的一处城堡之中。
玛丽只当了五年女皇帝,1558年11月17日病死。当天,枢密院宣布,根据先王亨利八世遗诏,由25岁的公主伊丽莎白继承英格兰都铎王朝王统,择日举行登基大典。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欢呼雀跃。人们相信,伊丽莎白将是一位开明、仁慈的君主。
在玛丽的五年统治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外交,都留下了严重的后患,致使英格兰王国伤痕累累、国力贫弱,人民苦不堪言。伊丽莎白登上王位后,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采取断然措施解决内政外交的每一个难题。
一天,伊丽莎白正在王宫里筹划解决宗教矛盾问题,一名外交大臣禀告道:“陛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前来求婚。”伊丽莎白闻言,心里清楚西班牙人是想通过联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当时的欧洲强国法兰西形成扼制之势。
伊丽莎白左思右想,认为自己目前还不能马上回绝这门亲事,因为腓力二世对自己还有利用价值。此时,伊丽莎白虽然即位做了女王,但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而且英国还不强大,如果能够在某些国际事务上得到西班牙的支持,对英国是有好处的,想到这里,伊丽莎白笑着说道:“此事可以考虑,容我想一想再给你回话吧。”
原来,伊丽莎白想拖延一段时间,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以此利用西班牙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承认自己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这样,求婚一事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获悉国际社会已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时,她才明确告诉腓力二世:“由于我与您所持宗教信仰不同,拒绝和您联姻。”
伊丽莎白一直没有结婚,在她45岁那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的弟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她求婚。这时,英格兰急需借助法兰西在尼德兰战争中削弱西班牙的势力,于是伊丽莎白又故伎重演,与阿朗松公爵周旋了五年,直到15年,伊丽莎白50岁时才最后宣布不能和阿朗松结婚。
阿朗松走了,伊丽莎白也决定永不结婚,以英格兰臣民为终身伴侣。伊丽莎白在位期间,巧妙地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为英格兰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