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普希金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基

普希金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基

    普希金全名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普希金从小就由农奴出身的奶妈照料,经常听奶妈讲述民间故事和传说,因此深受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影响。1811年,他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并和一些十二月党人接近。

    学生时代起普希金就开始写诗。他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为反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并受到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思想影响,写了不少如《自由颂》、《童话》、《致恰达耶夫》、《致普柳斯科娃》、《乡村》等反对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这些诗作都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十二月党人的革命理想和决心。

    普希金的政治诗当时在进步的贵族青年中间广为流传,对解放运动起了促进作用,也因此引起了沙皇的恐慌。亚历山大一世曾恨恨地说:“我们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由于皇村学校一些教师的说情,普希金才免于被流放西伯利亚,而被放逐到南俄。从1820年起,普希金在南俄生活了四年。在南俄期间,他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更为密切,结识了“南社”的领导人彼斯杰尔,参加了他们的秘密集会,并写了号召反对农奴制、杀死暴君的著名诗篇《短剑》。此外,还写了《囚徒》、《致大海》,以及一组叙事长诗《高加索俘虏》、《强盗兄弟》、《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茨冈》等不少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