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 甘地遇害

甘地遇害

    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领袖。

    1920年,他从南非回到印度后,积极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采取“不合作运动”,并领导印度国大党积极开展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不久,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从此,甘地一直是国大党的领袖,“非暴力”思想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从开始领导国大党到印度独立,甘地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甘地还主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团结合作,并提倡社会改良及提高妇女地位。

    1948年1月,印度发生了锡克族人和伊斯兰教徒的纠纷。许多从巴基斯坦涌入印度的锡克族难民占领了清真寺,宗教纠纷引发了内乱。1948年1月13日,甘地为了平息这场纠纷,又在新德里进行第15次绝食。甘地的绝食行动产生了惊人的效果,巴基斯坦的锡克族难民把其占领的清真寺还给了伊斯兰教徒,一场宗教纠纷终于平息。几天前还在广场上斗殴的人们,现在聚集在那里,为甘地的身体状况而担心。但是,在印度浦那市的一家报馆里,纳拉扬·阿普迭和纳拉姆·戈德赛两人读着甘地绝食的消息,痛恨着甘地的一切作为。他们认为甘地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口号乃是胆小鬼的懦言。他们理想中的印度,是绝不允许甘地这样对穆斯林友善和宽容的。于是,他们下决心杀死甘地。

    甘地

    已经78岁高龄的甘地在印度各界的请求下,终于在绝食121小时之后,于1月18日停止绝食。这时,阿普迭、戈德赛和戈帕尔、帕赫尔、卡尔卡雷、巴奇六名狂热分子来到新德里海洋饭店第46号房间,准备暗杀甘地。暗杀凶器有一支老式手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枚炸弹。阿普迭建议他们六人在甘地与公众会见的比拉大厦动手。这个计划是:在1月20日(星期二)下午甘地会见公众的祈祷仪式上,杀死甘地;射击时,从窗口投出一枚手榴弹;卡尔卡雷带着另一枚手榴弹,站在甘地祈祷台前;帕赫尔拿着炸弹站在花园里,伺机引爆,掩护同伙撤走;阿普迭和戈德赛负责指挥。

    星期二这一天,阿普迭因事迟到15分钟。戈帕尔到达预定位置后,发现那扇窗子实际上是个位置很高的通风口,手榴弹根本无法投出去。巴奇心惊胆战,没敢开枪。卡尔卡雷犹豫不决,没有动手。帕赫尔拿出炸弹后,被一个小孩发现,遭警察逮捕。戈德赛因为住在原独眼人住过的房间,认为是不祥之兆,没有积极采取行动。刺杀甘地的计划终于没能得逞,除帕赫尔之外的五名刺客随着人群悄悄溜走。

    半夜,被逮捕的帕赫尔在警察拷问下,终于供出刺杀计划。但警察所负责人由于即将卸任,对调查工作不是很重视。他认为这件事是少数失去理智的人干的,不必惊慌失措,那些刺客应该不会再来了。

    但是,刺客们很快又回来了。戈德赛、戈帕尔、阿普迭和卡尔卡雷等在孟买郊外火车站的一节车厢里,密谋了第二次刺杀行动,并决定这次行动由戈德赛一人持枪射击,阿普迭和卡尔卡雷作掩护。然后,他们重新又回到了新德里。

    1948年1月30日,甘地照常到比拉大厦做祈祷,刺客们也积极准备行动。为防止被人辨认出来,刺客们用女穆斯林祈祷用的大披巾把戈德赛裹起来,男扮女装。戈德赛腰藏装有六发子弹的手枪,未经警察检查,便混入比拉大厦祈祷场地。

    下午5时,人群突然一阵骚动,然后自动向两旁分开,形成了一条通道。甘地从通道尽头慢慢地走过来。当甘地走到离戈德赛只有三步远的时候,戈德赛向前走了两步,按照印度传统的方式,把手放在胸前,向甘地鞠躬。人们都认为他是个虔诚的信徒而没加注意,这时,戈德赛突然向半米远的甘地连开三枪。甘地手捂胸口,挣扎了一下,然后慢慢倒下去。

    慌忙之中,戈德赛忘了逃跑,被当场抓获。阿普迭和卡尔卡雷则于逃跑后两星期也被捕获。1949年11月15日,戈德赛和阿普迭被处以绞刑。卡尔卡雷、帕赫尔和戈帕尔被判处无期徒刑,21年后三人获释。巴奇因出庭作证,被免罪释放。

    一代圣雄在狂热的教徒枪杀中辞世,终年79岁。他去世后,整个印度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人们悲痛欲绝,在政府为他举行的隆重的葬礼中,数十万人夹道为他的灵柩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