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的共同协议……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遭受过,并且现在仍遭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相互了解与尊重,互相同情与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与恐惧,互相排斥与对立……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他还就有些国家代表针对中国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并阐明中方立场和政策。周恩来总理的发言受到代表们的热烈赞扬,甚至对中国抱有疑惧的国家代表都主动上前与他握手。菲律宾外长罗慕洛称赞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平的,表现了民主精神。”中国代表团提倡的“求同存异”方针为各国代表普遍接受,这为会议的顺利进行与成功奠定了基础。
全体会议后,代表们又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委员会进行讨论。经过几天的秘密会议,经济委员会和文化委员会首先顺利达成一致意见,政治委员会则在殖民主义问题和和平共处问题上争论较大。中国和许多国家代表团本着求同存异和亚非团结的精神,终于克服重重阻力,最终达成协议。
中美关系是许多爱好和平的代表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4月23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尼、印度、缅甸等国代表团会谈时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并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周恩来总理的声明为翌年8月的日内瓦中美大使会晤开辟了道路。
1955年4月24日,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告大会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