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辩论”是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与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就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孰优孰劣而进行的一场辩论。
1959年7月23日,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莫斯科举行,赫鲁晓夫出席开幕式。在主持开幕式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陪同下赫鲁晓夫参观一个六间一套的美国牧场住宅风景展时,赫鲁晓夫说:“在美国,得到这所房子必须有钱,而在苏联,只要是身为苏联公民就行了。”对此,尼克松马上强调了美国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赫鲁晓夫接着宣称:“苏联是强大的,能够打败美国。”尼克松则认为,在一些方面,美国更强大,两人边说边走出了厨房。
这场辩论之所以被称为“厨房辩论”,不仅因为这场辩论发生在厨房,更是因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避开了武器之类,从而避免了在辩论中被迫承认美国在军事方面相对苏联的明显劣势。
苏联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载人宇宙飞船是苏联率先发射成功的。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获得成功。人类第一个到宇宙去旅行的人——加加林驾“东方1号”飞行,证明在失重情况下人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加加林第一次在地球外观看美丽的蓝色星球,兴奋地与地球控制站通话。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后,安全返航着陆。从此,人类进入宇航时代。
1961年8月7日,苏联发射“东方2号”,由宇航员季托夫驾驶,绕地球飞行17周,续航25小时,平安返回地面。苏联在载人宇宙飞船方面又取得了成功。
美国人不服气,为了超过苏联,他们加紧了火箭和卫星的研制。1961年10月27日,美国的“土星”火箭发射成功,推力超过苏联“东方号”,这是美国火箭赶上苏联的转折点。苏联“东方号”的运载火箭已相当强大,按照谢尔盖·科罗廖夫方案,设计成集束式三级液体燃料火箭,起飞重量300吨,起飞推力500吨。
1962年6月20日,美国的“水星计划”成功,用阿特拉斯远程火箭发射“水星6号”,由宇航员格林驾驶,绕地球飞行三周。
1962年8月11日和12日,苏联先后发射“东方3号”和“东方4号”,指令这两艘飞船在同轨道接近飞行。在埃克拉耶夫驾驶的“东方3号”绕地球飞行64周时,才又发射波波毕奇驾驶的“东方4号”,这次飞行被称为“伙伴飞行”、“幽会飞行”。“东方3号”首次用电视向地面传播飞船舱内的情景。
1963年6月14日,苏联发射“东方5号”,由毕克夫斯基驾驶。6月16日,又发射“东方6号”,由女航天者但不是宇航驾驶员的泰勒西克娃驾驶,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这又是一次同轨道“幽会飞行”,6月19日两飞船返回地面。“东方5号”飞行119小时,绕地球81周,行程三百多万千米。
1962年,美国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六周。1963年5月16日,库巴驾驶的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22周。
接着,载人飞船的研制向大型载人飞船方向发展。1964年10月12日,苏联发射“沃斯霍物1号”,重十多吨,载三名宇航员,其中一名驾驶员,一名科学工作者,一名医生。科学工作者从星体方向测定宇宙飞船的位置,为未来的登月和登上火星作准备。医生以平衡感觉为中心对宇航员身体情况进行实地观察,为未来长时间宇航作准备,还对宇航员不穿宇航服进行实地观察。但这是一次冒险行动,因为当时苏联的宇宙飞船只有运载两名穿宇航服乘员的能力。
1963年11月1日,苏联发射可以自由操纵方向的飞船“贝留特1号”,1964年4月1日发射“贝留特2号”,为空间对接和登月飞行作准备。
美国也奋起直追,加紧这方面的研究。1965年3月23日,美国发射“双子星1号”飞船,在太空作改变轨道的试飞,由格里森和约翰·杨两人驾驶,并实现两个飞船的对接。1965年12月,“双子星6号”和“双星子7号”在太空相距30千米飞行,为以后的飞船对接和轨道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66年苏联首席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去世,苏联的空间计划受到很大损失。
1969年1月,苏联“联盟4号”和“联盟5号”相隔一天从地面发射,在空间轨道上首次对接成功,宇航员从5号飞船通过对接口进入4号飞船。
1973年,美国有九位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逗留三千多小时,获得很多关于太阳物理、地球资源和人体反应的科学资料。1975年5月到7月,苏联宇航员在太空停留63天,并与美国飞船实现两船的对接。1979年8月,苏联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75天。
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为人类登月打下了基础。此后,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成功登上了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