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
耳听李世民这样说,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对视一眼,连忙躬身说道:
“或许”
“这里的第一帝国、第二帝国,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弱,越强的国家,层级越高,自然排的数字也会更大。”
“是这样?”李世民满脸鄙夷的看着长孙无忌,“你看朕是傻子吗?自古以来,一从来都是最大的。”
“怎么可能第二还比第一好?”
长孙无忌:“”
“陛下。”杜如晦想了想,回忆着天幕里的内容道:“或许还真是如此。”
“臣若是没记错的话,这天幕里的旁白音曾说过,‘第一帝国的武德,甚至比第二帝国更充沛’!”
“这里用到了‘甚至’俩字,说明第一帝国真的不如第二帝国,长孙大人所言,应该并非没有道理。”
李世民眉头紧皱。
看看面前杜如晦,再瞧瞧旁边连连点头的房玄龄,最终将目光,看向了远处的文武群臣。
“诸位觉得如何?”
魏征想了想道:“臣觉得,长孙大人、杜大人说的没错。”
“或许在帝国文明等级这方面,数字越大的,还真就是越好的。”
“臣等附议!”群臣躬身。
见状?
李世民深吸口气。
看着头顶天幕里的内容。
摆摆手说道:“也罢!既如此,那就姑且认为是这样的吧!”
大秦,始皇位面。
不同于李世民的不爽,嬴政在听到天幕说,自己这大秦是第一帝国后,顿时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另一方面。
“这汉朝使者”
嬴政微微皱眉,“怎么总是被周围番邦蛮夷杀死?这汉朝,难道就只会被他人欺辱后才知道反击?”
“不过”
“也不对啊!”
“能拥有班超、耿恭这样猛士的朝代,应该不可能出现,这样软弱的表现才对!”
嬴政心中思绪涌动。
很快。
像是在解答嬴政的好奇似的。
天幕紧跟着说道:
【这段话看起来,好像汉朝每次都是被外交侮辱后,才自卫反击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汉朝的使者不是现代外交官,他们去各地出使,本着的态度是“大国之臣当小国之主”。】
【与其说他们是出使,不如说他们就是去找茬的。】
【汉朝派到南越的使者,是南越太后的前男友,到了南越以后,跟南越太后通奸,阴谋颠覆南越政权。】
【到了朝鲜的使者,在回程路上杀良冒功,把送行的官员砍了,说自己杀了朝鲜的大将军。】
【最过分的是出使大宛的使者。】
【大宛产宝马,使者代表汉武帝去找大宛国王要,大宛国王说汗血宝马是国宝,不愿意给。】
【使者表示,我大汉愿意骑你的马是给你脸,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给钱的,要你几匹马你敢不给?】
【汉使指着大宛国王的鼻子骂,国王难忍羞辱杀了汉使。】
【于是】
【他连人带马都没了。】
“这”
淳于越目瞪口呆。
不敢置信的看着天幕里的内容。
而他身旁的儒生、大夫,对面的武将们,更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完全不敢相信,这天幕说的是真的!
“哈哈哈,原来如此,我说这汉朝如此强横的国家,怎么会在外交上这么软弱,原来是因为这样的吗?”
“看来”
嬴政眼中精光闪烁。
“诸卿,要不大秦也尝试尝试,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番邦蛮夷?”
群臣:“???”
“陛下,万万不可!”淳于越当场跳出来道:“陛下已经征战四方,为后世子孙打下了大到不能再大的疆土。”
“何必还要学这亡国之君,对番邦蛮夷以如此欺凌、羞辱的态度?”
“这些番邦蛮夷虽然弱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国格,国格是平等的,因此我大秦,理应对他们友善和睦。”
“说到这里,陛下,臣死谏,还望陛下收回在倭岛上的大军,臣听闻,现在那倭岛上只有未开化的野人。”
“唯一能给他们带去文明之火的就是徐福,而这徐福已经伏诛,既然如此的话,何必还要让长公子背负杀孽?”
“莫不如让他回来,继续学习我儒家经典,将来做个仁义之君,也好分封天下,让我大秦如周朝般绵延万载!”
嬴政双眼微眯。
死死盯着面前躬身的淳于越。
群臣听到淳于越的话,更是忍不住纷纷挑眉,按理说,淳于越这样的当世大儒,无论是脑袋还是思想
那都是相当超前的。
如此话语,根本就不是嬴政愿意听的,若他们是淳于越的话,肯定会现在闭口不谈这件事。
转而用其它事来掩盖。
甚至是完全不开口谏言。
就等着扶苏上位再去和后者说。
毕竟。
扶苏是淳于越的学生,哪怕现在已经不是了,但当年的师生情谊,也依旧能让扶苏,对淳于越的话多加考虑。
甚至可能是点头答应!
‘唉’
‘难道淳于博士这是自暴自弃,准备破罐子破摔了?’
不少人心中叹息。
大汉,高祖位面。
“好小子!”
“使臣竟然都如此霸道?”
“难怪后世那么多人,同样崇拜我大汉,甚至说,我大汉赋予了华夏子民新的名字!”
“哈哈哈。”
“不错!”
“相当不错!”
刘邦仰天大笑。
眼中满是对汉武帝的欣慰。
与那浓浓地自豪!
【所以】
【直到西汉灭亡的前几年,陈汤还能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在现代人听起来是提振士气,但在当时的汉朝邻国听起来,简直就是死亡宣告!】
【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哪怕到王朝末期,基本都对大多数的周边国家和民族,保持着碾压级的优势。】
大宋,仁宗位面。
“大汉”
赵祯仰头望着天幕,看着里面汉字旗随风飘扬,听着旁白音说的这些,使人热血沸腾的话。
赵祯叹息道:“若朕也生在这大汉朝多好?那样的话,还何须为了北方的失地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