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铁血国运:荡倭扫列强,千秋霸图 > 第0087章 突袭渭北(上)

第0087章 突袭渭北(上)

    中条山在古代又名雷首山、首阳山,此刻,它静静地矗立在山西南部,见证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

    七千马步军在山西南部的群山之中缓缓前行,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山间的小道崎岖不平,两侧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巨人守卫着这片土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偶尔有几只鸟儿飞过,发出清脆的叫声。士兵们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走了将近半个月,这支疲惫但坚毅的队伍终于抵达了黄河边上的蒲州。

    黄河水奔腾不息,涛声如雷。

    岳飞已经率领着三千兵士和两千工匠在此等候多时。老友相会,二人抱拳行礼,眼神中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坚定。

    岳飞对白起道:“老白,架设浮桥的工匠、人手和材料工具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只要你觉得时候到了,我两个时辰就给你在黄河上架十座浮桥,一个晚上保证你的大军顺利过河。”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给人一种无穷的信心。

    白起微微点头,道:“鹏举,多谢了。”他的目光深邃,望着滚滚黄河,心中思绪万千。

    岳飞问道:“你率领多少人马过河?”

    “七千。”白起的回答简洁而果断。

    “七千?是不是少了点?”岳飞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担忧。

    白起笑道:“鹏举,你我都是用兵之人,兵不在多,只在将领之调遣。”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可是,我们都没有和蒙古人交过手,他们的战力如何,可是不知道啊。”岳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

    白起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望着远方,缓缓说道:“无论蒙古人的战力如何,他们终究也是人,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人,这一次我七千人马只要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捣毁了铁木真的中军大帐,焚毁了蒙古军的粮草,就算他蒙古军再是骁勇善战,我就不信他们能饿着肚子打仗。”他的话语充满了霸气和决心。

    岳飞沉默了片刻,然后点了点头,道:“老白,我信你的手段。你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有就开口,别客气。”

    白起道:“拖住倭寇,别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南下开封捣乱。”

    “哈哈,”岳飞笑道:“老白放心,我不会让倭寇一兵一卒南渡黄河的。”他的笑声爽朗,充满了豪迈之气。片刻后,岳飞又问道:“老白,要不你将我这三千兵士也一同带去,给你凑个整数,一万人马,如何?”

    白起拱手道:“那就多谢了!”白起和岳飞都是最早跟着朱龙虎的将领,而且又都是豪爽之人,所以他们之间说话也就没有了那些虚伪的客套。

    白起全军在蒲州休整了三日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天空中没有一丝星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

    岳飞下令架桥,早已选定架桥地点,和演练过无数次在黑夜中架桥的工匠们忙碌起来,锤子的敲击声和绳索的拉扯声在夜空中交织成一曲紧张而有序的乐章。

    两个时辰之后,黄河之上横梗起了十座浮桥。

    白起全军悄无声息神鬼不知地全部西渡黄河,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渐渐消失,如同幽灵一般。

    白起全军顺利的跨过了黄河。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带领着部队转进了另一片群山之中。

    在隐蔽的同时,他派出大量的细作去打探渭水北岸蒙古军营的状况,耐心等待着最佳时机。

    这些线路都是高欢、宇文泰等人在渡河前与白起精心谋划而定。

    当初,在倭寇攻打山西之前,尔朱荣也曾图谋过陕西。那时,高欢、宇文泰等人便纷纷来到陕西刺探军情。

    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积累下的情报,

    如今却在这场与蒙军的大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或许就是老话里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白起和众将在一片山坳中围成一圈坐着,他神色冷峻,目光扫过众将,声音沉稳而有力:“我等肩负国家重任,此战只许胜,不许败!今已探得蒙军防守渭北大营的将领乃是木华黎,守军仅五千人。且营中有十多座粮仓,渭水上有五座浮桥。此乃天赐良机,吾等当速速出击!”

    众将齐声应道:“愿听将军号令!”

    白起微微颔首,开始点将:“杨雄、石秀!你二人率领步兵先行抵近蒙军营寨,务必偷开寨门,冲杀进去,为我军打开局面!”

    杨雄、石秀拱手领命:“末将定不辱使命!”

    “孙立随我直冲蒙军的中军大帐,取敌将首级!”白起目光如炬。

    孙立挺胸道:“末将誓死追随将军!”

    “高欢、侯景!你二人负责占领浮桥,堵住蒙军的援兵!”

    侯景问道:“将军,为何不直接将浮桥烧毁?”高欢也有同问,但他神父略深于侯景,没有出口。

    白起道:“没有了浮桥,我军如何过渭水?”

    高欢、侯景二人恍然大悟,一齐抱拳应道:“将军放心,我等必不辱命!”

    “宇文泰、尔朱兆!你二人烧毁蒙军粮草,让敌军不战自乱!”

    宇文泰、尔朱兆郑重道:“遵命!”

    一切安排妥当后,一万宋军趁着夜色,摸黑出发,直扑蒙军大营。

    夜色如墨,宋军将士们小心翼翼地前行着。他们的脚步声被刻意压低,只有轻微的沙沙声。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杨雄和石秀,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他们凭借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巧妙地避开了蒙军的巡逻队。

    终于,他们接近了蒙军的营寨。此时,蒙军大营在夜色的笼罩下,宛如一头沉睡的巨兽。高大的寨墙在黑暗中若隐若现,上面每隔一段距离便插着一支燃烧着微弱火光的火把,那火光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夜风吹灭。寨门紧闭,厚重的木板散发着陈旧的气息,门楼上,几个蒙军士兵抱着兵器,昏昏欲睡。

    营寨内,一顶顶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如同沉默的卫士。帐篷之间,偶尔有巡逻的士兵走过,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营寨的中央,一座较大的帐篷格外显眼,那想必就是蒙军将领的中军大帐。帐前竖着一杆大旗,在夜风中微微飘动。

    大帐内,木华黎身着铠甲,端坐在虎皮椅上,浓眉紧锁,双目炯炯有神,透出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他的脸庞轮廓分明,胡茬如钢针般挺立,彰显着他的坚毅与果敢。此时的他,正思索着战略部署,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来临的危险。

    周围堆放着一些兵器和杂物,散发着金属和皮革的味道。不远处,几座粮仓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重要性。而在渭水边上,那五座浮桥在夜色中如同五条沉默的巨蟒,横跨在水面上,等待着被唤醒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