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做梦也未曾料到,白起竟会将那围城打援的绝妙伏击之处,选在了长沙城的城门口。这一决策,别说是他吴三桂了,即便是智谋超群的王猛,或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来了,恐怕也难以想到。
此战,吴三桂不仅未能成功救下长沙,反而致使自己的全军陷入溃散之境。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战场上混乱不堪。
宋军则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发起猛攻,收复长沙对他们而言,已然成为了一件轻而易举的附属战利品。
吴三桂的人马虽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归,但他的心腹嫡系却极为忠诚,纷纷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拼死保护着吴三桂往西南方向狼狈撤退。
一路上,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吴三桂面色阴沉,心中满是不甘与惶恐。
此刻,摆在白起面前的有两个棘手的难题。
其一,是乘胜攻进云贵,彻底消灭吴三桂,收复贵州云南二省。
如此一来,进入四川的吴三桂人马便会成为孤立无援的孤军。
要知道,四川虽地大物博,乃天府之国,可一支孤军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迅速建立起完善的保障系统。
届时,只需宋军发动一次有力的进攻,将其消灭便如同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
然而,当下占据两广的是丁魁楚,此人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铁杆宋奸。
倘若吴三桂去与他联合,又或者是他主动去勾结吴三桂,趁着自己率军追击吴三桂之际,突然进攻湖南,那可如何是好?
湖南乃战略要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白起站在营帐前,眉头紧锁,目光凝视着远方的山峦,心中忧虑重重。
他深知丁魁楚的存在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整个战局。
一旦丁魁楚与吴三桂联手,自己的后方将受到严重威胁,不仅进攻云贵的计划会受阻,甚至可能导致全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而且,两广地区地形复杂,敌军若凭借地势进行防守,强攻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伤亡。
白起的脑海中不断地思索着应对之策,可每一种方案都似乎存在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这让他倍感压力。
其二,如今的吴三桂已然成了惊弓之鸟,宋军追得越急,他便逃得越快。
一旦让他逃回了昆明,而自己也率军追进云南,处于危亡绝境中的吴三桂必然会不顾一切地勾结吴哥帝国出兵相助。
面对那漫长的补给线,陌生的作战环境,再加上历经战斗而疲惫不堪的兵力,届时宋军还有打胜仗的把握吗?
更何况,若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丁魁楚突然发兵攻打湖南,那就不仅仅是攻打湖南这么简单了,而是会直接切断他白起的补给线,这无疑将使宋军陷入绝境。
白起在营帐中来来回回踱步,他的脸色凝重,额头上的皱纹仿佛也因忧虑而加深了几分。他想到吴哥帝国的兵力情况,虽然对其具体实力了解不深,但传闻中吴哥帝国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不容小觑。一旦他们介入战争,自己的部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长途奔袭进入云南,士兵们的疲惫状态会影响战斗效率,后勤补给的困难也会随着战线的拉长而愈发凸显。
这一系列的问题如同沉重的石头压在白起的心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在这两难的抉择面前,白起权衡再三,最终决定向开封请示方略。
朱龙虎接到白起发来的驿报之后,丝毫不敢耽搁,立刻请来了王猛、诸葛亮和宋江,共同商议白起现在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三位,说说吧,白起将军现在该怎么办啊?” 朱龙虎言语上虽然轻松,但是脸上的忧之色却掩盖不住,目光在三人身上来回扫视。
宋江率先开口道:“陛下,如今岳统制和上杉谦信的决战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虽然上杉谦信侥幸逃回了大都,但他已然元气大伤,没有了和岳将军再战的能力。只要岳统制的人马稍作休整,就可以南下协助二位朱统制歼灭丰臣秀吉和武田信玄。依微臣之见,现在是否可以抽调一位朱统制南下作战,协助白统制。”
宋江言辞恳切,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皱眉,似乎在思考着此举的可行性。
诸葛亮当即否定道:“不行,攻取大都是我大宋的关键之役,我军必须防范倭寇再从东北抽调人马入关,所以河北的人马断不能抽调,如有可能,还需要加强河北的兵力。”
诸葛亮神情严肃,手中羽扇轻摇,目光坚定地看着朱龙虎,分析着当前的局势。
朱龙虎微微点头,随后看向王猛,问道:“景略,你怎么想?”
王猛略作思索,沉声道:“陛下,白起将军忧虑的是他率军西进云贵时,两广的丁魁楚会抄他的后路,又担心吴哥派兵增援吴三桂。微臣有个小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朱龙虎顿时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专注地看着王猛。
王猛缓缓说道:“白起将军可率主力攻打丁魁楚,先拿下两广。两广之地,地势复杂,然我军若能制定周全的战略,必能克敌制胜。拿下两广后,再从广西直插云南,先一步拿下昆明,如此便可切断吴三桂和吴哥的联系,使其孤立无援。同时,派出一支偏师和吴三桂保持接触。吴三桂为了保住贵州的地盘,也是为了保住进入四川的人马的退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贵州。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便都有望迎刃而解了。”
朱龙虎一听完王猛的建议,脑海中瞬间闪过九个字:大迂回、大纵深、大包围!
他的眼睛顿时一亮,仿佛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