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太学院,汇聚天下学子之地。今日更是格外热闹,各大书院的名家大儒齐聚于此,准备进行一场关于ot书法本源ot的大辩论。
柳如墨混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台上的辩论。虽然昨夜几乎未眠,但为了打探消息,她依然按照计划来到这里。她知道,在这种场合最容易收集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ot诸位,今日论题有三。ot主持辩论的太学博士徐明朗抚须说道,ot其一,书法之道究竟源于天地,还是源于人心?其二,法书书法是否违背书法本源?其三,天下书法,是该守成还是该创新?ot
台下顿时议论纷纷。这三个问题,都触及了当今墨界最敏感的话题。尤其是第二个问题,更是直指当前书法界的分歧所在。
ot老夫先说一言。ot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站起来,ot书法源于天地,此乃不易之论。我辈习字,当以天地为师,若一味追求法术变化,岂非舍本逐末?ot
ot呵呵,玉山先生此言差矣。ot对面一位中年文士反驳道,ot天地虽大,不及人心玄妙。书法之道,当从心而发。至于法术书法,不过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趋势。ot
争论逐渐激烈。柳如墨注意到,在场众人的态度大致分为三派:守旧派主张回归传统;革新派支持法术书法的发展;还有一些人则试图调和两派观点。
就在这时,人群中突然站起一个熟悉的身影。
ot诸位的观点,恐怕都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ot墨非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满堂争论为之一静。
ot书法之道,既不独属天地,也不仅存于人心。它是沟通天地与人心的桥梁。而法术书法,正是这种沟通的具现。ot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就连一向持守旧态度的玉山先生也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柳如墨暗暗点头。墨非这番话确实说到了关键处。她忽然想起祖传书帖中的一句话:ot书载道,字传心,墨通天ot。莫非这就是书法的真谛?
然而,还未等她深思,一个阴恻恻的声音突然响起:ot少阁主此言倒是新颖。不知你可曾想过,若是天地与人心的沟通出了差错,会有什么后果?ot
说话者是一个面色苍白的青年,他的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柳如墨,又看向墨非。
墨非神色不变:ot赵兄此言何意?ot
ot据我所知,柳家当年就是因为过分追求这种039039沟通039039,才落得家族覆灭的下场。ot那青年冷笑,ot今日柳家后人在此,不知可有高见?ot
众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到柳如墨身上。显然,不少人都认出了她的身份。
柳如墨站起身,面色平静:ot先祖有云:039039墨有清浊,道无对错039039。家族之事,自有因果。不过ot她忽然话锋一转,ot赵兄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想必对当年之事也有所了解?ot
那青年脸色微变,正要说话,突然殿外传来一阵骚动。
ot不好了!三皇子突然昏倒了!ot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墨非和那青年几乎同时起身,却又很快冷静下来,重新落座。
柳如墨心中一动。三皇子昏倒,会不会和昨夜她在密室见到的异象有关?她回想起三皇子眼中的青光,不禁握紧了袖中的玉佩。
太学论道还在继续,但她知道,真正的较量已经开始了。这场辩论表面上在论道,实则暗藏玄机。而她,也在不经意间卷入了这场纷争的旋涡之中。
ot看来,要尽快查清楚三皇子的情况了。ot柳如墨暗暗思忖,同时留意到墨非若有所思的神情,ot这其中,或许就藏着整个事件的关键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