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谁敢叫我剃发易服 > 第229章 冷口关大捷

第229章 冷口关大捷

    几天后,北京城皇宫。

    太监尖细的声音响彻整个紫禁城。

    “大捷,大捷,前线大捷……”

    “我军前线将士和鞑子浴血奋战,歼敌三千,收复永平、迁安和滦州等城。”

    “大捷,大捷,前线大捷……”

    “我军在长城冷口关设下埋伏,歼敌一千有余,活捉努尔哈赤的亲孙子硕托,打得后金四大贝勒之一阿敏狼狈逃脱。”

    “前线大捷……”

    报捷的太监就像接力一样,一个又一个,由皇宫门口一路传递到深宫之中。

    所过之处如同一阵旋风卷起,把人们的目光吸引过来,在原本死气沉沉的皇宫大内搅动起来。

    紫禁城的中心地带,乾清宫。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正伏在御案奋笔疾书,批阅全国各地送上来的奏章。

    从进入乾清宫的那一刻算起,朱由检已经足足待了两个时辰。

    期间,他没有喝水进食,也没有起身活动,就连茅厕也没有去。

    就在御案前批示一封又一封奏章。

    两个时辰啊,按后世的小时来算就是四个小时。

    这么长的时间可苦了乾清宫一众宫女和太监,他们也跟着一起站了四个小时。

    又累又饿不说,还不能乱动,生怕惊动皇帝陛下引来责罚。

    因为他们很清楚龙椅上这位年轻皇帝的脾气,他做事的时候不能打扰,否则将没有好果子吃。

    最后还是旁边伺候的大太监王承恩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轻声说道:

    “皇爷,要不等下再批阅剩下的奏章,由老奴先引皇爷到外面走走看看,活动一下筋骨,吃点东西?”

    王承恩是信王府的老人,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

    他现在出面劝说皇帝休息,十有八九能成功,宫里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其实朱由检并没有听到王承恩的劝解,他整个人已经沉浸在奏本当中。

    忽然,朱由检的脸上堆满愤怒的神情,一把将御案上堆起来的奏本推倒,大声呵斥道:

    “都是混账,难道大明境内就没有好消息传来吗?”

    “噗通……”

    巨大的声响把大殿里的一众宫女和太监吓了一跳,纷纷跪了下来。

    原来从批阅第一份奏本开始,没有一份能让人心情好起来的。

    前几本是陕西的农民闹了起来,他们冲击当地县衙。

    接着又是反贼流窜到山西,各地县城告急的信件如同雪片一样飞来。

    后面又来了好几份被鞑子肆虐,县城损失惨重的奏本。

    这还没完,还有一些地方出现旱灾,请求朝廷调拨粮食赈灾。

    最后还来了几本弹劾的奏本。

    不是东林党弹劾阉党余孽,就是阉党余孽弹劾东林党的。

    说起弹劾,另一摞奏本当中还有不少弹劾袁崇焕的奏本,内容基本都是要将其置于死地。

    这些奏本串联起来就成了一团剪不断理不好的乱麻,看多了会令人头皮一阵阵发麻。

    “啊,难道这偌大的天下就没有一封能够让朕高兴一下的奏本吗?”

    “哪怕是一下下就行啊!”

    朱由检连连拍打着御案,心情糟糕到极点。

    王承恩大惊,连忙伸出手在朱由检的身后轻轻拍打起来:“皇爷息怒,皇爷息怒,气大伤身啊!”

    几乎在同时,他还朝那些宫女和太监们挥挥手,示意这些人离开。

    等偌大的大殿只剩下自己和王承恩之后,朱由检才拿起来一叠奏本,上下摇晃起来:

    “朕也知道气大伤身的道理,可是这些奏本朕看得窝火啊,还有朝廷养的这些地方官,他们除了向朕要粮、要钱、要兵之外什么都替朕做不了。”

    “还有这些人,除了弹劾就是弹劾,难道除了弹劾之外其他利国利民的事情他们不会做吗?”

    “……”

    王承恩一时语塞,这种时候他也不知道如何安慰对方,只能用手不停的顺着崇祯的后背安慰他。

    过了好一会儿,朱由检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靠到龙椅上,闭上眼睛缓缓说道:

    “王大伴,把地上的奏本捡起来吧!”

    闻言,王承恩知道皇帝的郁闷之气消了许多,快步走过去把散落在地上的奏本捡了起来。

    刚刚码好放在御桌上,王承恩的眉头就紧紧皱起。

    他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喧哗之声。

    在皇宫大内大声喧哗,这不是火上浇油,找死吗?

    几乎在同时,朱由检也听到大殿外面的喧哗之声,他的眉头比王承恩皱的还要深,眼神中不禁流出一丝愠怒:

    “王大伴,你出去看看,看看是哪个不开眼的东西,竟然如此没有规矩。”

    “皇爷稍等,我这就去看看。”

    王承恩心情一沉,转身就走。

    宫中大声喧哗,看来得杀几个人才行,这样才让这些下人知道什么叫规矩。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

    如此不顾形象冲撞了皇帝怎么办,王承恩心中慌的一批迅速朝后面看了一眼。

    顿时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杀气从御案边射来。

    “小李子,你找死吗?”

    王承恩怒目而视,沉声问道。

    “噗通……”

    或许是跑得太快,又或许是地太滑,小李子一下子扑倒在地。

    不过他的右手依旧高高举起。

    嘴里兴奋的喊道:

    “陛下,陛下,义父,大捷,前线大捷,前线大捷啊……”

    原来这个小李子是王承恩收的义子,也是信王府一同过来的太监。

    “什么,你说什么,哪里来的大捷?”

    朱由检霍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整个身体不停的颤抖,看了那么多坏消息,终于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了吗。

    “大捷?小子你可不要骗皇爷啊?”

    王承恩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小李子手里拿着一封奏本。

    小李子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激动的扬着奏本。

    “陛下,真的是大捷,冷口关大捷,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从遵化城派人送来的,他们在长城冷口关成功伏击鞑子的部队,大败阿敏,活捉努尔哈赤的亲孙子硕托!”

    “什么,你说什么,朕没有听错吗,活捉老奴的亲孙子硕托,快给朕看看”

    朱由检身子一震,再也顾不得皇帝的身份,绕过御案快步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