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建文???
标儿出什么事儿了?
难道就连雄英也…
老四,滚回来!!!”
朱元璋怔怔的看着天幕,
嘴里不断的念叨着,
因为天幕上朱家历代皇子皇孙的封号,
直接把他整懵了。
“你对付你大哥也就算了,
连雄英也不放过?
你你你,好狠的心呐!”
朱元璋指着跌跌撞撞爬过来的燕王朱棣,
手指都在不停的颤抖,
而一脸懵逼的燕王朱棣,
心态都要崩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
我…我什么也没干呐!”
此时此刻,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
马皇后只顾得伤心朱标和朱雄英的事儿,
顾不得理会,
还是朱标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劝住朱元璋:
“爹,
咱先别生气,爹。
我相信老四的为人,
他绝不会对雄英下手的,
您看天幕上不是还有个建文皇帝吗?
这是您赐给我的庶子,
允炆的封号啊!”
朱标拉着朱元璋,不停的抚摸他后背,
好不容易才将他劝住。
朱棣这才有机会开口,他点头如捣蒜:
“是啊爹,
我怎么会对大哥还有大侄儿下手呢?
雄英从小就和高炽,高煦,高燧玩儿的好,
我对雄英也一直当亲儿子看呐!”
朱元璋慢慢平复着心情,
这一切都来的太突然,
他只能安慰自己,
好在大明还是朱家的天下。
另一边,天幕上的内容又更新了:
【所以说,相比起秦皇汉武】
【唐太宗着实是一位热爱和平的皇帝】
【这正如他的缢号一样:大唐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因此,唐太宗在位时】
【异族们知道他热爱和平】
【所以从不敢在华夏大地上搞事情】
【但这并不是说,他的手下败将实力很弱】
【毕竟被他打的落花流水的西突厥】
【逃窜到欧洲后却大杀四方】
【一路打南欧、打北非、打巴尔干】
【让欧洲整整颤抖了六百年】
大宋,扬州,
赵构看见天幕上这么评价唐太宗,
气得牙都酸了,
他严重怀疑天幕是个唐吹,
明明唐太宗就是个战争狂人,
非要把他说的有多热爱和平似的,
还大肆宣扬他手下败将实力有多强?
我呸!
哪个朝代的皇帝能比我还爱好和平?!
哼!
完颜构说自己不酸,那是假的,
毕竟在他的眼里,
不打仗,就是和平,
哪怕是割地呢?
大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高高的昂起头,
嘴角的笑容比ak都难压。
看得出来他非常满意天幕对他的评价,
即便是说他没有秦皇汉武那么激进,
可他爱好和平啊,
凡我华夏神州大地上,
出现一丁点异族入侵的痕迹,
那就叫不和平。
李世民非常赞同这个观念。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望着满朝文武,
突然感觉自己情绪都变得稳定起来,
就连魏征那个老东西,
这会儿随便骂,随便谏言,
朕来者不拒!
况且天幕上还说自己的缢号是什么?
来来来,跟着朕再读一遍:
大唐文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他早就是封无可封的天策上将,
武将巅峰,
今后,更重要的是,
要施仁政、建文功,
多听听大臣、百姓的声音
“魏爱卿,
你今天怎么如此沉默寡言呢?”
李世民笑盈盈的盯着魏征,
魏征只感觉,皇上的目光看上去十分温暖,
但怎么这么渗人呢?!
“陛下,臣…臣没什么要说的”
魏征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说了吧,
年近花甲的人了,
屁股在挨几十大板怎么受得了。
李世民皱了皱眉:
“你们这样可不太好,
常言道,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你们这些言官哪,一定要多多进言才是!”
李世民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
听得殿中的言官浑身发冷,
陛下,这是怎么了?
搁往常早就开骂了,
眼下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其他的诸位大臣呢?
房玄龄?杜如晦?
你们呢?”
房谋杜断二人,卑微的摇摇头,
李世民又看向程咬金,
老程嘿嘿一笑,
总算轮到俺了,
俺必须向陛下建议,
派俺去越南溜达溜达,
杀几个越南王公大臣。
“你就算了。”
还没等程咬金开口,
李世民直接摆了摆手,略过了他。
程咬金:???
“看来大伙都没什么意见,
没关系,随时可以提,
朕愿闻其详,
以明朕之得失。”
最后,李世民眼神终于来到太子李承乾身上,
作为大唐唯一一个,
可以称之为文武大圣大光孝的皇帝,
在培养继承人方面,肯定也得有所建树吧。
“承乾啊!”
“儿臣在!”
李承乾老老实实的跪地聆听教诲,
李世民点点头:
“天幕上对朕的评价,你可记下了?”
“回禀父皇,儿臣记下了。”
“嗯。儿啊,
你要好好看好好学!
多学学你弟弟李恪,他可比你聪明多了。”
李承乾乖乖的点点头,
“孩儿记下了。”
不过就在李承乾叩首时,谁也没看到他眼神中一抹厉色闪过:
“是父皇,儿臣谨记您的教诲,
一定好--好--学!”
……
天幕之下,
历朝历代古人,
还在对爱好和平的唐太宗讨论时,
天幕再次亮起:
【盘点历史上最激进的皇帝】
【下一位永乐大帝--朱棣!】
“哼!
好大的威风,
还敢叫永乐大帝,要不要咱把太祖的名头给你啊?”
大明,洪武年间,
看到天幕上,马上就要播放朱棣了,
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
跪在下方的朱棣,
在心里已经把天幕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个遍。
还真是怕啥来啥,
不过朱元璋没在怕的!
相反,老朱还非常期待,
因为直到现在他都搞不明白,
为什么老四燕王成了皇帝,
咱的标儿,咱的雄英呢?
好在朱元璋现在已经摸清了天幕的套路,
在盘点这个激进的皇帝之前,
要先介绍他的生平,
所以或许能够发现一些线索。
而在另一个时空,
大明,永乐年间,
虽然此时的朱棣,
成就斐然,功高盖世,
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他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他治下的大明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可,
说到底,他还是朱元璋的儿子,
一想到此时此刻,
老爹也在看天幕,
永乐大帝忍不住挠了挠头。
正在这时天幕又开始播放了: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
【庙号:明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