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40章 未雨绸缪,终归不是什么错事

第40章 未雨绸缪,终归不是什么错事

    “张主任,你刚才说得全都对,滨城确实具备着,其他地区没有的工业优势,工业设施齐备,隔壁省又有着国内历史悠久的第三汽车厂。”

    “对方出技术,滨城出其他东西,不但能将汽车厂建起来,我想用不了多久,第一辆汽车将走下生产线,但是您忽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

    “什么问题?”

    “销售问题。”

    听到销售问题四个字,张建设挑挑眉头。

    “你的意思是,就算汽车厂建成,生产出汽车,恐怕也卖不出去?”

    陈海峰没有直接回答。

    用滨机厂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

    滨机厂是国内机械制造系统,数一数二地存在。

    更是省内实力最强的机械厂,而且没有之一。

    饶是如此,滨机厂依旧要进口数控机床。

    为什么?

    因为滨机厂原有设备生产出的零配件和设备,根本卖不出去。

    不升级生产能力,就无法打开国际市场。

    滨机厂尚且如此。

    其他国有厂家和单位,局面恐怕是相差无几。

    滨城投入资金,人员,设备与三汽厂合作建新的汽车厂。

    生产出的汽车卖给谁?

    卖到国外。

    国外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多如牛毛。

    放着物美价廉,品质优秀的汽车不买,为什么要买龙国制造的汽车?

    卖给国内企业。可以。

    可是这样的销售局面,能够维持多久?

    国内逐渐向国外引入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

    未来,会不会将步子迈得更大?

    直接引进国外企业。

    假设。

    国外汽车企业在国内建厂,或将他们的车辆出口到国内。

    背后代表着什么。

    陈海峰没有直说,直直地望着张建设。

    张建设沉吟不语。

    陈海峰进一步说道:“假设,外国汽车进入到国内,外国汽车企业在国内建厂,与我们的国有汽车企业合作造车。”

    “张主任,您是负责全市工业生产的领导,眼界比我这个下乡知青更宽。”

    “国外掌握了多少汽车核心技术,我不说,您也清楚。”

    “不说别的,就说跟咱们一海之隔的岛国。”

    “我们引进的各种设备,包括电视机,收音机,电风扇,绝大多数都来自岛国。”

    “岛国汽车进入国内,您觉得这个时间,会很遥远吗。”

    “说句犯忌讳的话,全国经济一盘棋的局面,又能维持多久呢。”

    张建设从兜里掏出一包烟,取出一根放在嘴里。

    全国一盘棋的经济局面,能够维持多久?

    最多不过两三年。

    这也是为什么。

    张建设和市里主要领导,想到在当地建汽车生产厂的缘故。

    出口创汇是上级分配给全国各地市,各国有厂家的硬性任务。

    国有厂每年有换汇指标。

    地方同样也要想方设法发展经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大搞经济建设,必然要大兴土木。

    卡车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针对这一点。

    张建设提出可以发挥当地特有的工业完备优势。

    与老牌汽车厂家强强联手。

    建设汽车厂,生产货运卡车。

    经陈海峰这么一说,有些事情确实需要重新考虑。

    是人都知道,买东西要货比三家。

    一旦计划经济被打破。

    没有上级部门的居中协调,滨城汽车厂制造出的卡车,真能卖得出去吗?

    有需要的工厂和单位,是买国外的汽车,还是买国内的汽车?

    想到这些复杂的问题。

    张建设的表情再次出现变化。

    看向陈海峰的目光中充满意外。

    陈海峰的回答看上去胆大包天,但只要细细分析,不难听出话中的言外之意。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清晰明白地告诉张建设。

    固有的计划经济局面一旦被打破,战略层面的事情也会发生变化。

    以前的经济方针是统购统销。

    地方和国有企业生产的商品,由上级部门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无论地方还是部属企业,按部就班完成每年的生产任务即可。

    销售方面的事情,根本不用管,也没权利去管。

    有些事,陈海峰只能做到点到为止。

    1977年马上就要结束。

    到了明年,有关部门会和国外多家汽车企业进行接触,商讨引入国外汽车企业。

    第二年,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正式诞生。

    开启了国外汽车企业,进军龙国的历史大幕。

    国外汽车的核心技术,根本不是龙国汽车行业所能比拟的。

    他们的出现,完全是单方面吊打。

    经济环境彻底放开。

    各工厂自负盈亏,自主选择。

    别说尚存在于构想中的滨城汽车厂不是对头。

    国内数一数二的老汽车厂,也很难在大局中存活下去。

    第三汽车厂如此。

    她的总厂,第一汽车厂更会迎来至暗时刻。

    陈海峰缓缓道:“张主任,您就当我年轻气盛,胡说八道好了。”

    “国外汽车企业在国内开厂生产汽车,又或者和国内某些汽车厂合资生产,都将会对国内的汽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试问,滨城汽车厂,拿什么应对冲击?又拿什么与他们抢市场,抢客户?”

    “海峰,你有些危言耸听了。”

    丁跃进插话训斥道。

    “赶紧向张主任道歉,未来的事情,你岂能胡乱预测。”

    丁跃进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安排陈海峰和张建设见面,通过对话增加好感。

    属于丁跃进对陈海峰的一种补偿。

    万没想到。

    陈海峰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而且全部都是消极内容。

    即便老领导为人耿直,轻易不会给人上纲上线。

    也一定会将陈海峰当成狂徒。

    降低对他的好感。

    产生不良的看法。

    别看丁跃进与张建设是多年上下级关系。

    可是下级毕竟只是下级。

    上级领导生气发火,丁跃进恐难以护陈海峰周全。

    “丁伯伯您说得对,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不过我想未雨绸缪,终归不是什么错事吧?”

    陈海峰洒脱道。

    张建设将烟掐灭,转身看向窗外。

    陈海峰的话中提醒,丁跃进未必能听懂。

    张建设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未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会出现。

    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一下子变成五五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