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165章 内地搬迁计划

第165章 内地搬迁计划

    最近几天,陈海峰一直观察理查德。

    此人脾气不好,有着外国人固有的傲慢。

    但是有一说一,技术方面确实对得起孙繁盛开给他的高薪。

    “如果你现在冷静下来,就看看这些东西。”

    等到理查德从地上爬起来,陈海峰将他带到自己的办公室。

    从柜子里面取出几张图纸铺在桌上。

    只看了一眼,理查德的眼睛再也挪不开。

    别人看不懂的机械图纸,放在理查德眼中不但能够看明白,更清楚这些图纸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见状,陈海峰拿起屋内电话,将孙繁盛叫到了办公室。

    不一会,办公室里传来孙繁盛和理查德的大笑。

    路过门口的周德龙揉揉额头,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一帮搞技术的专家,怎么都跟疯子似的,一会哭一会笑,真搞不懂他们在想些什么。”

    “陈先生,你这个主意真是太妙了!!!说起重工业实力,内地很有竞争力,虽然一些材料内地生产不出来,不过我们可以从外边进口。”

    “绝大多数的材料,我想内地是可以自己制造。”

    办公室里的二人眉飞色舞的,举双手赞同陈海峰的计划。

    对于商人来说,挣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对理查德和孙繁盛这样的技术专家而言,名利双收是他们想要的。

    一旦陈海峰的想法变成现实,无数花花绿绿的钞票,会像天降雪花一样落二人手里。

    除了能获得金钱,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名声。

    陈海峰笑着说道:“要是二位没有什么问题,麻烦你们在两份保密协议上,签一下名字。”

    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协议,依次摆在二人面前。

    名利双收没问题,前提是必须乖乖听陈海峰的安排。

    港城是个讲究法治的地方,一旦签署保密协议,二人若是将陈海峰的想法或者某些技术泄露出去,仅仅是上面无数个零,就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下辈子都还不清。”

    “理查德,你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地来到港城讨生活,为的是什么,你不会忘了吧。”

    陈海峰冷漠的说道:“你能在老家混得下去,又何必背井离乡。”

    “孙经理,名利双收可是你一直想做的事在机会就在眼前。真的要放弃吗?”

    陈海峰话音刚落,孙繁盛深吸一口气。

    人生在世无非是名利二字。

    从别人手里得到名利,和自己白手起家创造名利,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

    孙繁盛迅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理查德反应不慢,跟着一块签名。

    陈海峰说道:“恭喜你们,做出了人生中最明智的选择,你们知道技术的全部内容,将它泄露出去,不但要面临巨额罚款,并且很有可性命不保。”

    “只有到了内地,才能安安稳稳地享受着名利双收,在港城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每天消失个把人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想和岛国企业抢生意,首先做好遭到他们报复的准备,犹如我所在的钢铁厂,研究出特种钢,岛国一家规模庞大的钢铁企业马上进行商业窥探。”

    关于远大造船厂研发出专用特种钢的消息,二人都有所耳闻的。

    只是没想到,船用特种钢出现没多久,立刻遭到了岛国企业的窥视。

    随身听,电冰箱项目,陈海峰都要马上落实下去。

    落实地点不是港城,而是内地。

    犹如陈海峰刚刚向二人讲述的情况。

    港城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三教九流,鱼龙混杂。

    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被金钱所收买。

    钢铁,造船业是岛国的支柱产业,家用电器又何尝不是。

    遭遇陈海峰一次又一次地挖根,各大企业愤怒之际,必然会展开调查。

    正面对付不了,岛国绝对会用更加下三滥的方式。

    有鉴于此。

    陈海峰给二人画了一张香喷喷的大饼。

    若想安稳地发大财,新型电冰箱就必须转移内地。

    从港城转移到内地,在内地投资建厂。

    利用内地的人力资源,工业制造能力,生产电冰箱向国外进行出售。

    随即,陈海峰讲出他和周德龙负责另外一个项目。”

    理查德与孙繁盛负责新型电冰箱项目。

    大家同去内地。依托内地的保护和资源。

    将生意从小做到大,以各种新型产品冲击岛国和西方市场。

    包老板都能被陈海峰说服,更不要说醉心于名利的理查德和孙繁盛。

    没一会,二人点头如啄米。

    伴随内地经济改革越来越迅猛,港城对内地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多。

    不再像早些年那样,将内地视作狼虫虎豹。

    前往内地好像是让他们去鬼门关。

    最近几个月,陆陆续续由港城企业前往内地,与内地相关企业进行联合经营。

    “没什么问题,你们这几天好好休息休息,跟家里人说清楚,你们去内地是做生意投资,不是去送死,内地更不是龙潭虎穴。”

    交代完这些,陈海峰又找了周德龙。

    同样的说辞,同样的安排。

    三月份,陈海峰会带着众人从港城奔回内地,直奔滨城。

    前天,陈海峰给张建设打电话汇报工作。

    得知张建设已经正式升任当地一把手。

    正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翘首以盼,等着陈海峰带港商进行投资。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了。

    张建设的职务也得到提升。

    从主管经济和工业的主任,变成了当地书记。

    将电冰箱和随身听生产线搬回滨城,仅仅只是开始。

    陈海峰心中正规划着一个巨大的项目。

    将整座城市变成一座巨型的流水线车间。

    随身听,新型电冰箱设计,涵盖了大量的工业门类。

    滨城当地别的不多,工厂数量多得数不胜数。

    将这些工厂发展成专业的代加工厂。

    有的工厂专门负责为陈海峰的项目提供外壳塑料,县机械厂依托他们的零部件加工能力生产零件。

    至于电路板之类的电子元器件,当地没有这类型的企业,不代表其他省也没有电子企业。

    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一家国有工厂负责一块项目,将自身的生产研究能力发挥到极致。

    既能节约时间,更能节约成本。

    还能推动这些企业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