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201章 招人大会

第201章 招人大会

    为了让研究所的科研人才安心在工业区工作。

    滨城在工业区周边,新修学校,建设医院和配套单位。

    全面帮助工业区科研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老师,科学院许多项目因为缺乏资金陷入停顿,工业区的发展情况与这里截然相反,有一大批的项目都在等着科研人员的加入。”

    “经费方面,陈海峰同志和滨城市府会全权负责,他已经向我保证过,只要人才到位,任何研究项目都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

    杨保国一言不发,目光复杂的看着自己的关门弟子。

    性格木讷,只擅长搞科研的林国忠,竟对滨城工业区的发展这么看好。

    甚至于亲自充当说客,不停地游说自己。

    一座北方工业城市,誓要将自身打造成科技之城。

    说实话。

    杨保国多少有些不屑。

    “陈海峰同志,你跟我说一句老实话,如果科学院里的专家前往滨城工业区工作,真能有大量项目进行研究吗?”

    “绝对没问题。”

    陈海峰表情自信的说道:“杨院长,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对我不信任是正常的,你不信任我,难道还不信任您的关门弟子,林所长说的话吗?”

    杨保国不置可否道:“这样吧,我下午召开全院大会,能说服多少人去滨城工业区工作,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我所能做的是尽可能地给你们提供方便,若是有人自愿调到滨城工作,我保证不设置任何阻碍,至于他们要不要去?即便我身为院长,也不能强求,主要看个人意愿。”

    “没问题,谢谢杨院长。”

    有了这句话,陈海峰心里也安稳了不少。

    只要科学院不设置阻碍,陈海峰保证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大量科研人员前往半导体研发中心工作。

    下午一点半,刚刚上班的科学院各部门先后接到电话通知。

    两点半,科学院召开全院大会。

    手上没有工作的科研人员通通都要参加大会。

    院里数千名科研专家,带着一头雾水前往大礼堂。

    时间转眼到了两点钟,能够容纳数千人一块开会的大礼堂座无虚席。

    上千道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前方舞台。

    台上放着三张长条桌子。

    除了院长杨保国,还有两名副院长,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林国忠。

    除了这些熟人,众人在前面又看到了一个陌生人。

    年纪不大,怎么看都不像超过三十岁。

    “请大家安静,注意会场纪律。”

    时间走到两点三十分,杨保国对着前方话筒开始发言。

    随着全场众人声音停歇,杨保国说道:“同志们,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小同志,是滨城工业区副主任陈海峰。”

    “院里召开全员大会,既不是要宣读上面的精神,也不是要传达重要会议内容。”

    “主要为了一件事情,借调人员。”

    随即,杨保国三言两语将陈海峰的来意说给大家。

    话音落下,陈海峰拿着话筒站了起来,满面笑容的说道:“各位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会议。”

    “我谨代表滨城工业区和市府相关领导,感谢大家的出席。”

    说完,陈海峰向众人鞠躬道谢。

    见陈海峰年纪不大,说起话周到客气,众人很给面子地抬手鼓掌。

    片刻后,陈海峰继续说道:“正如杨院长所讲,我这次过来是来求贤的。”

    “前不久,滨城工业区和计算技术研究所,一块向四机部领导打报告,领导们经过讨论,同意在工业区修建一座半导体研发中心。”

    “顾名思义,半导体技术研发中心所做的研究项目,皆是半导体技术有关。”

    “在座各位当中,有不少是半导体方面的专家,如果大家愿意以借调的方式前往半导体研发中心工作,我向大家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为优渥的福利待遇。”

    “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过年过节分发的物资,都会比现在更好,更多。”

    同样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陈海峰,很清楚众人现在的处境和想法。

    包括科学院在内一大堆科研单位,未来几年会先后进入到事业低谷期。

    从上面得到的资金十不存一。

    一大批博士,院士,项目带头人,被迫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

    或是去摆摊,或是研究市场需要的商品。

    从科学家变成小商小贩,商品推销员。

    八十年代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诞生于军工系统,科研院所的民用商品不计其数。

    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塑钢窗,摩托车……

    甚至连小孩喜欢吃的冰淇淋,科研部门都会介入研究。

    只为了筹集到资金,保证生活和研究能够继续下去。

    等到陈海峰将一系列优渥待遇讲完。

    会场气氛发生了变化。

    杨保国和两名副院长皱起眉头。

    资金短缺,院里日子不好过是现实。

    可是陈海峰说得条件,未免也太露骨了。

    哪里是借调人才,分明是在用重金诱人。

    就在刚刚。

    陈海峰向众人保证,愿意调到半导体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月工资不会低于一百五十元。

    根据各部门研发进度,奖金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每一项都极具诱惑力。

    “老王,你说陈海峰说得是真的吗?即使咱们院长,每月工资也才一百二十块。”

    “滨城工业区到底有多财大气粗,能给咱们开一百五十元的基本工资?”

    “你们问我,我问谁去?”

    “工业城市怎么有这么强的财力支持?”

    “没听陈海峰说吗,滨城工业区已经初具雏形,吸引了不少的港商和外商,去年和一个外商签署了将近一亿多美元的商品合同。”

    几千名科研人员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不管怎么听,陈海峰说的这些条件都像是天方夜谭。

    全国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怎么滨城的日子会这么好呢?

    陈海峰语重心长的说道:“同志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国家重点培养出的科技人才,我保证到了滨城工业区,大家都能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可做。”

    “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研究项目,绝对会让你们满意。”

    “尊重科学的同时,工业区更会尊重每一个科研人员。”

    “难道你们就不想,亲手摘掉自己头上的那顶破帽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