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国士无双:重返1977搞科研 > 第256章 港城“土大款”

第256章 港城“土大款”

    时间一晃过了一个半月,价值一亿港币的各类农副产品,通过陆路和海上运输的方式,相继送到港城。

    “菲利普斯先生,这批粮食运送到位,咱们之间的合作,也就正式告一段落,随着旧的合作结束,新的合作,我看可以马上提上日程。

    港城远郊,一座仓库区。

    望着大批从车上卸下来的农副产品,陈海峰若有所指地看向旁边的菲利普斯。

    菲利普斯点头道:“感谢陈先生本次的帮助,如果没有陈先生,价值一亿港币的粮食,我想起码要六个月,或者更久的时间才能送到港城。

    “对于这件事情,我的雇主非常满意,我本人同样对陈先生满怀感谢。

    陈海峰摆摆手,淡然道:“如果菲利普斯先生真想要感谢我,二手汽车生产线的事情,就劳烦你多费点心。

    “我会的。

    经过几十天深思熟虑,菲利普斯最终决定赌一把。

    将米国的汽车生产线卖给龙国,很可能会遇到大量意想不到的麻烦。

    但和陈海峰承诺的酬劳比起来,麻烦再多,菲利普斯也要尝试一下。

    国际中间商为钱而生。

    谁给的钱多,他们为谁服务。

    无论是东方阵营,西方阵营,都无所谓。

    哪怕是曾被两大阵营一块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龙国。

    只要拿出让菲利普斯满意的酬劳,他们任何想要的东西,菲利普斯都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帮搞到。

    次日,陈海峰启程离开港城,返回滨城。

    时间到了81年秋季。

    半导体芯片厂的扩建工程正式宣告结束。

    产能从每天制造十万枚半导体芯片,变成每天产量三十万枚。

    与此同时,研发中心从国外采购的电子计算机也已经全部到位。

    之前,林国忠带人采购了一批不在管制名单中的计算机和各类型软件。

    利于龙国和米国处于蜜月期的关系,被国外严格限制进入龙国的重要生产材料,也在这个时间进入工业区。

    最让陈海峰感到意外的,当属滨机厂与工业区进行的四轴数控机床研究。

    研究进展十分顺利。

    虽然期间遇到过不少意外,但在大家的集体攻关下,一个接一个的麻烦和意外,通通被解决。

    性能接近原版四轴数控机床的国产机床,已经被生产出十几套。

    经过多次检测,证明性能比起原版四轴数控机床,仅仅差了一点。

    接近原版数控机床的75到80。

    “胡厂长,你这是……”

    回到滨城没几天,陈海峰意外看到不请自来的机械厂厂长胡向阳。

    之所以感觉意外,主要因为胡向阳这身打扮,实在太令人诧异。

    办公室里,胡向阳穿着一条天蓝色的牛仔裤,脚下踩着一双皮鞋。

    上面是一件格子衬衫,脸上戴着没有摘下商标的蛤蟆镜。

    仔细瞧瞧,胡向阳的头发一根根地趴在头顶上。

    很明显是抹了发蜡。

    “哈哈哈,海峰,认不出来了吧?”

    “别说是你,连我媳妇儿都快认不出我了。”

    胡向阳摘下脸上的蛤蟆镜,掏出一支香烟点燃。

    “哟,万宝路,都彭打火机,有点港城土大款的意思了。”

    陈海峰打趣道。

    这年头,国内最多的不是待业青年,而是各种进口货商。

    大到军用飞机,直升机,工业用的机床。

    下到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到处都能看到外国商品的身影。

    使用外国商品,俨然成为一种身份象征。

    胡向阳吐了一口烟圈,说道:“前不久,我也去了一趟港城,没办法,人靠衣装马靠鞍,要是不这么打扮,人家港城人保证会把你当成土鳖,一句老实话都不会和你讲。”

    “不出门不知道,难怪上级让我们这些当领导的,小心国外的糖衣炮弹,去了人家的花花世界,一定要绷紧脑中的一根弦儿,千万别被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音腐蚀了。”

    “好家伙。港城这地方,简直是温柔乡,英雄冢。”

    得知胡向阳前不久去了港城,陈海峰纳闷道:“胡厂长,你去港城的时候,我应该也在当地,你怎么没有联系我?”

    “你这个大忙人,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我去港城是为了考察市场,跟你的事情比起来。,连重要二字的边都沾不上,自然不好麻烦你。”

    胡向阳属于这个年代少有的异类领导。

    不安于现状,总想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成绩。

    若非如此,不会在调到县机械厂的第一天,就像全厂人立下保证。

    一年之内,一定能引进进口数控机床,改变机械厂产能不足等问题。

    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通过与陈海峰合作,胡向阳获得了大量资金。

    又通过自己的关系,联系到一机部相关负责人。

    通过自筹资金,向部里申请拨款的方式,成功买到两套三轴数控机床。

    没多久,胡向阳又说服市里,将县机械厂搬迁到工业区,解决了生产用电不足的问题。

    他和陈海峰一样,一直将走出去的目标放在港商身上。

    联系了一家港城企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说服对方,在工业区开设了一间服装厂。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国内经济改制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有鉴于此,胡向阳联系港城。

    由港城发出访问邀请,拿着这份邀请函,胡向阳带着厂里的几名负责人,前往港城参观考察。

    经过十几天的考察,胡向阳发现了一个前景不错的生意。

    得知陈海峰已经回国,胡向阳临时结束考察。

    将厂领导们丢到港城,继续深入考察。

    自己一个人回来,准备亲自和陈海峰商议一桩新生意。

    “海峰,这里没有外人,你就别用这种公式化的称呼了叫我惹,不嫌弃的话,就叫我一声胡大哥。”

    胡向阳掐灭手里的香烟,主动和陈海峰靠近。

    陈海峰淡笑道:“胡大哥,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就好了,不用这么客气,能帮你的,我一定帮,毕竟我们是老搭档了。”

    “说起县机械厂,也算是我的福星,如果不是通过县机械厂这个契机,我根本没机会认识张领导,没有张领导全力支持,就不会有我陈海峰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