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平行世界朱允熥发起冲锋 > 第16章 野心与态度

第16章 野心与态度

    此时的皇宫处于一种诡异的氛围中,皇宫内的气氛紧张而肃穆,宫女和太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生怕打扰到宫中的宁静。然而,这宁静之下却隐藏着一股暗流,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老四,看了天幕中的内容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罪行?”

    一个威严的声音在皇宫深处响起,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之间。燕王朱棣站在大殿中央,面对着质疑,他的眼神坚定而冷峻。

    “天幕中的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燕王朱棣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你篡夺皇位,杀害忠良,难道这就是你所谓的稳固?”质疑的声音再次响起,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燕王朱棣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天幕中的我不过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那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和朱家的传承。”

    质疑的声音没有再响起,大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燕王朱棣知道,他的行为将被后世评说,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为了大明的未来。

    “咱,看你是贼心不死,还在惦记这咱这个位置,是不是等咱死了,你就会像天幕中的内容造你大哥或侄子的反”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他站在高高的龙椅前,目光如炬地盯着朱棣,仿佛要将他看透。

    朱棣心中一惊,但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冷静。他知道,父皇的疑心病又犯了,而自己必须小心应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父皇,儿臣绝无此意。天幕中的内容不过是虚幻,而儿臣对大明的忠诚是实实在在的。”朱棣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朕知道你有野心,但朕更希望你能明白,大明江山的稳固不是靠篡位和杀戮来实现的。朕希望你能真正为百姓着想,为大明的未来着想。”

    朱棣心中一震,他明白父皇的话中蕴含着深意。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自己的决心:“父皇教诲,儿臣铭记在心。儿臣愿为大明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朱棣虽然有野心,但也有能力,只要引导得当,或许真能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才。

    “朕希望你能记住今日之言,朕也会在之后盯着你,看你是否能真正为大明做出贡献。”朱元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警告,但更多的是期待。

    朱棣再次鞠躬,心中却暗自下定了决心。他知道,自己必须在父皇的监督下,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与能力。

    皇宫内的气氛逐渐缓和,朱元璋和朱棣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得到了缓解。然而,大明王朝的未来依旧充满了变数,朱棣的野心是否会真正被压制,还是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这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东宫内,朱允炆与太子侧妃吕氏目睹了天幕中的一幕:朱允炆在江南士族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然而,由于削藩政策的失误,他遭到了燕王朱棣的颠覆。此刻,他不仅对天幕感到愤恨,对燕王朱棣更是怀有深深的怨恨,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他紧握着拳头,心中呐喊:“为何?为何?燕王朱棣、朱允熥、朱雄英,还有李景隆、淮西勋贵、其他藩王,你们为何不死,为何要阻挠我的道路?”朱允炆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挣扎,他无法理解为何命运如此不公,为何自己一心为国却屡遭挫折。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但心中的怒火却难以熄灭。

    “允炆,你必须保持冷静。”太子侧妃吕氏轻声提醒,目光中满是关切,“尽管天幕上的景象令人痛心,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理智。目前最关键的是思考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境。天幕上的内容揭示了你违背了皇爷爷的大明祖训,现在你最紧迫的任务是找到方法,向你皇爷爷和你父亲,以及那些藩王叔叔一个交代,并与黄子澄、齐泰、方孝儒那三个读书读傻了的大儒划清界限。”

    朱允炆点头表示理解,他深知吕氏所言非虚。他深呼吸,努力平复情绪,开始构思应对之策。

    朱允炆知道,自己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明智的决策,否则大明江山将陷入更深的动荡之中。他决定首先与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臣划清界限,以表明自己对削藩政策的反思和对皇爷爷朱元璋的尊重。

    然而,朱允炆尚未能有所举措,他那几位尚未涉世的王叔在目睹天幕之谜后,便愤懑填膺,结伴赶至东宫。他们的目光中闪耀着不屈的怒火,似乎要将所有的不公与挑衅焚为尘土。朱允炆目睹此景,心中不由得一沉,他明白这些王叔的个性,若是他们联手,自己在东宫的安宁岌岌可危。但他仍旧保持镇定,以沉着的声调询问:“诸位王叔,夜色已深,此来有何贵干?”“打”随着湘王朱柏的话语落下,其他几位未成年的藩王一拥而上,并不顾自己现在名义上的大嫂太子侧妃吕氏在旁边的颜面和东宫侍卫的阻拦,对朱允炆拳脚相加,场面顿时乱做一团。

    观赏完苍穹盛宴之后,心情纷躁不安的太子朱标,在接到侍卫的紧急通报之后,未及深思熟虑,即刻迅速返回东宫。抵达东宫后,便发现数位幼弟正在围攻自己的次子。朱标太子的眉头紧锁,他迅速穿过庭院,步履匆匆,心中怒火与焦虑交织。东宫的宁静被这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他必须立刻制止这场无谓的争斗。太子的出现让所有幼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们面面相觑,似乎在等待着太子的裁决。

    朱标太子扫视了一圈,目光最终定格在次子的身上。次子的衣衫有些凌乱,脸上带着几处擦伤,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不屈的光芒。太子心中一软,但随即又恢复了威严,他沉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小家伙们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看太子一眼。终于,一个年纪最小的皇子鼓起勇气,声音有些颤抖地说:“大哥,你也看到了天幕上的那些东西,你的儿子朱允炆那家伙不按皇明祖训来,根本没给我们留下任何余地。我们今天教训他一顿,就是想让他记住皇明祖训。大哥你今天帮他,是不是觉得老爷子定的皇明祖训有问题,想要替老爷子做主啊……”

    太子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从每个皇子的脸上缓缓扫过,最后停留在那个年幼的皇子身上。他的眼神里没有愤怒,反而带着一丝深沉的悲哀。

    “你们误会了,”太子的声音平静而坚定,“我并非要违背皇明祖训,也无意挑战老爷子的权威。朱允炆虽是我的儿子,但作为太子,我更明白国法家规的重要性。今日之事,我自会向父皇禀明,请求公正处理。”

    他顿了顿,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父亲的温情,“允炆年幼无知,或许行事有失妥当,但你们作为他的叔叔,教训他时也应有分寸。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身为皇族,更应以身作则,不可因一时之气而失了礼数。”

    皇子们听后,有的面露愧色,有的则若有所思。太子的话,如同一股清流,冲淡了他们心中的怨气,也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他们知道,太子的话是对的,他们需要的不是冲动,而是冷静和智慧。

    “大哥教训得是,我们确实有些过激了。”年长的几位皇子站了出来,代表众人向太子致歉,“我们愿意接受大哥的教诲,也愿意一同向皇上请罪。”

    太子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皇族内部的矛盾和裂痕,还需要时间去慢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