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平行世界朱允熥发起冲锋 > 第38章 取舍

第38章 取舍

    二人将事情经过全部告知朱标后,朱标也是一脸不敢置信,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父亲竟然会为了朱家的江山牺牲整个天下。

    “太子殿下,现在该怎么办?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阻止陛下。”茹瑺焦急道。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震惊和失望。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阻止父亲一错再错。

    “好,本宫这就去面见父皇。”朱标立刻起身前往乾清宫。

    乾清宫内,朱元璋正在大发雷霆,怒斥那些不肯奉旨调兵的将领。突然,外面传来内侍的通报声:“太子殿下到!”

    朱元璋闻言,顿时愣了一下,随即脸色阴沉下来。他没想到,朱标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来见他。但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一向仁慈,肯定是来为那些乱民求情。

    朱元璋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怒火,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朱标走进乾清宫,看到父皇那阴沉的脸色,心中不禁一紧。他知道,接下来的对话将决定大明王朝的未来。

    “父皇,儿臣听闻城中百姓骚动,特来请示父皇有何对策。”朱标恭敬地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

    朱元璋冷冷地扫了朱标一眼,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已经决定调集大军入城平乱,此事无需再议。”

    朱标心中一沉,他明白父皇的决心已定,但他仍不愿放弃:“父皇,百姓骚动,必有其因。若能先安抚民心,再查清事由,或许可以避免一场血战。”

    朱元璋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耐烦:“朕已决定,无需多言。你身为太子,应当明白朕的苦心。”

    朱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必须直言不讳:“父皇,儿臣明白您的苦心,但若以武力镇压,只会让百姓更加离心离德。大明江山,非但不能稳固,反而可能陷入更深的危机。”

    朱元璋闻言,脸色更加阴沉,他站起身来,目光如刀般盯着朱标:“你这是在质疑朕的决定吗?”

    朱标心中一颤,但他知道此刻不能退缩:“儿臣不敢质疑父皇,但儿臣恳请父皇三思。大明江山,需要的是民心所向,而非武力镇压。”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在朱标身上徘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最终,他缓缓开口:“好吧,朕就给你一个机会。你去安抚民心,若能平息这场骚动,朕便不再调兵入城。”

    朱标闻言,心中一喜,连忙行礼:“儿臣遵命。”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朱标退下。朱标转身离去,心中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无比。他必须尽快找到安抚民心的方法,否则大明江山将陷入无尽的动荡之中。

    注视着朱标的背影逐渐消失在视线的尽头,朱元璋的脸上布满了阴霾,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无人能够窥探。与此同时,朱标一离开皇宫,便迅速召集了城内的文武百官以及士绅,共同商讨应对当前局势的策略。然而,朱标尚未意识到,局势已然超出了他的掌控,变得越发复杂和难以驾驭。

    常升在返回自己的府邸后,立刻召集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密谋对策。他深知,自己的时机已然到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朱元璋为了朱家的江山社稷,不惜牺牲天下苍生,已经彻底失去了民心。而他,常升,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保护一些百姓,并与蓝汤等几大家族以及其他势力联手,等待三爷朱允熥的进一步指示,共同谋划未来的道路。

    返回东宫后,朱标立即召集其幕僚团队,商讨应对策略。

    “当前形势愈发严峻,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以稳定民心。”朱标急切地表示。

    “殿下,目前看来,唯有以您的名义,向民众承诺救济受灾者,并严惩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这样才能平息民怨。”一位幕僚提议。

    “但是,这些措施陛下已经实施了。现在那万余申冤的难民的主要诉求是要求周齐代鲁等几位压迫百姓的亲王以死谢罪。然而,陛下不可能接受这样的要求,这才是我们面临的核心问题。”另一位幕僚指出。

    朱标深知,这场动乱的根源在于民众对周代齐鲁几王的长期积怨。这种不满情绪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发酵。因此,要想平息这场动乱,仅仅采取一些临时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向百姓作出一个明确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诚意和决心。

    “真的必须牺牲几位皇弟吗?”朱标内心充满不忍,他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他的几位幕僚同样陷入了沉默,他们理解朱标的困境,然而此刻,他们也束手无策,想不出更佳的解决方案。

    正当此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一名内侍面露惊慌之色,匆匆步入房间,气喘吁吁地说道:“太子殿下,情况紧急,陛下在您返回之际已经开始对百姓进行屠戮。”

    “什么?”魏国公徐辉祖难以置信地反问,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陛下明明指示太子去安抚民心,怎会下令屠戮?”

    “的确如此,陛下已发出命令,大军正涌入城中,对百姓进行无差别的杀戮。”内侍声音颤抖地回应,眼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此消息一出,众人皆感震惊,他们未曾料到陛下竟会下达如此残暴的命令。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那些从各地因藩王迫害而逃至京城寻求伸冤的一万多百姓,难道都要被斩尽杀绝?”刑部尚书同样不敢置信地质疑,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和无奈。

    “陛下此次的举动究竟有何深意?难道他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将会导致失去广大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吗?”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对于陛下的决策感到困惑不解,同时也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感到担忧和不满。

    “陛下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位君主了,为了维护朱家的基业和皇权,他似乎已经不再顾及民心向背。”东宫之中,众人议论纷纷,他们无法理解陛下的所作所为,更难以接受这样的后果。

    朱标心中痛苦万分,他深知父皇的所作所为,其初衷是为了保护朱家的江山社稷,但他无法容忍以牺牲无辜百姓的幸福和生命为代价的手段。

    “太子殿下,面对当前的局势,我们接下来应如何行动?”众人目光齐齐投向朱标,期待着他的决断和领导。

    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惊和悲痛。他知道,现在自己必须站出来,为百姓争取一线生机。

    “立刻跟随我离开东宫,前往城中安抚民众,尽我们所能去救助更多的人。”朱标以坚定的语气下达了命令。

    然而,当太子朱标赶到现场时,除了常升和南京城中有户籍的百姓秘密救下的近千人之外,其他前来申冤的民众已经被残暴地屠戮殆尽。面对这惨不忍睹的景象,太子朱标无法承受,当场昏厥过去。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众人焦急地呼唤着,朱标终于从昏迷中缓缓苏醒过来。

    “我并无大碍。”朱标在周围人的搀扶下,缓缓地站起身来。他的目光穿过人群,投向那些幸存下来的民众,心中涌现出一种深深的愧疚与哀伤。他深深地意识到,这场灾难的根源正是朱家,如果不是朱家的所作所为,这些无辜的百姓根本不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浩劫。此刻,朱标对朱元璋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从未想到过,自己的父皇竟然会下达屠戮百姓的冷酷命令。同时,朱标也感到一种无力回天的挫败感,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受难的百姓,更不知道该如何去修复朱家那已经千疮百孔的名誉。

    在锦衣卫向朱元璋确认已执行命令之后,朱元璋颁布了一项扩大文字狱范围的诏书。诏书中明确指出:“自今往后,任何人若胆敢议论皇室的是非,或要求朕之子嗣以自尽来赎罪,不论其动机与理由,不论其功过如何,一律处以凌迟之刑;对于那些在背后传播流言蜚语者,将对其全家执行死刑。”随着这道诏令的颁布,天下的文人墨客无不战战兢兢,噤声不语,生怕一言不慎招致杀身之祸。此时,大明王朝已彻底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百姓对朱家的怨恨达到了极点。这一切,皆是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的统治地位而作出的决策。

    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时刻,当朱标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遣散了身边的侍从和大臣们,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乾清宫的路途。朱标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迫切地想要了解真相。当他终于抵达乾清宫时,发现朱元璋已经命令所有的侍卫退至宫外,整个宫殿显得异常寂静。

    “父皇,您为何要如此行事?”太子朱标泪眼婆娑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朱元璋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然后缓缓开口解释道:“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我们大明江山的稳固。标儿,你心怀仁慈,这是你的美德,但此次我下令屠杀那些前来申冤的百姓,大明的子民或许会认为是咱老迈昏庸,视咱为暴君,朱屠户。但只要你之后能够安抚民心,让百姓感受到你的恩情,那么恶名将由我来承担,而美名则归于你。这样,你未来的统治将会更加稳固,同时也能保护你那几个混蛋弟弟。”

    朱元璋面带微笑地解释着,仿佛在讲述一个无关紧要的故事。对他而言,那万余前来申冤的百姓仿佛不是人,而是待宰的猪,他们的生命在他眼中显得微不足道。朱标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

    “然而,父皇,那万余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仅仅希望伸张正义。朱标哽咽着说,眼中充满了泪水。他无法理解为何要对这些无辜的百姓如此残忍。朱元璋听后,陷入了沉默。他理解朱标的感受,但他也有自己的考量。作为一位帝王,他必须考虑到整个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标儿,你必须明白,作为帝王,首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的稳定。有时,为了整体的利益,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更何况,你的二弟已经离世,我们不能再失去自己的孩子。”朱元璋沉重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他知道朱标的善良,但他也明白作为帝王的责任。

    “那万余百姓选择的时机不妥,他们不该在此时闹事。他们不是要求咱赔偿银两,而是要求咱的儿子以死谢罪。那么,咱就用刀砍下他们的头颅,让他们到阴曹地府去伸冤吧。”朱元璋阴沉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决绝。他知道这个决定会让他失去民心,但他更害怕国家的动荡和不安。在这个动荡的时侯,他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哪怕这些选择会让他背负沉重的罪孽。

    太子朱标在仔细聆听父皇朱元璋的话语后,心中不禁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父亲,仿佛眼前的这个人与他记忆中那个深爱着百姓、对邪恶势力深恶痛绝的英明君主判若两人。在他的印象中,朱元璋总是以民众的福祉为己任,坚决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恶势力。

    然而,此刻的朱元璋却以一种严肃而深沉的语气对朱标说道:“标儿,你必须铭记在心,身为一国之君,绝不能被个人情感所左右。你必须学会权衡各种利害关系,因为在你肩上承担的是整个大明江山的重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时候你必须心如铁石,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朱标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的教诲,仿佛在告诫他,作为未来的君主,必须具备超越常人的坚定和果断。

    “你在处理雄英事件以及与他母亲相关的事宜时表现得相当出色。尽管他们遭到了江南士族和吕氏那个恶毒妇人的陷害,你在事后调查中发现真相,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拉拢江南士族,以对抗淮西的武将势力,并选择帮助消除证据。咱都很清楚,鉴于吕氏为我朱家增添了几个男丁,以及江南氏族尚有其用处,咱默认了这一做法,没有继续追究,终止了进一步的调查。当初你能够处理得如此明智,现在为何却显得糊涂了呢?”朱元璋仿佛恨铁不成钢道。

    朱标在听到父皇朱元璋的话语后,内心深处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他万万没有想到,父皇竟然对那些隐秘的事情了如指掌,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朱标当初决定协助销毁那些关键证据,实则是出于无奈之举,他并没有其他选择。然而,此刻朱元璋突然提及此事,让朱标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父皇,孩儿已经深刻理解了您的深意。”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动荡,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儿一定会遵照您的指示,按照您的意愿去行事。”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回答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很好,标儿,你并没有让父皇失望。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

    朱标的心中充满了深深的苦涩,他对于自己所面临的艰难抉择是否正确感到无比迷茫。然而,他深知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无法再回头。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朱家的长远未来,他必须坚定地继续前行,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

    随后,在朱元璋的精心部署和安排下,朱标开始全力以赴地致力于安抚城中的民众。他亲自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深入灾区,亲自慰问那些痛失亲人的百姓。他用真挚的话语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同情,并向他们保证会提供必要的补偿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此外,朱标还颁布了减免受灾区域税赋的命令,以期给予百姓们一些实际的援助。他希望通过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让这些受灾的百姓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生活。朱标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未来的君主的责任感和担当。

    尽管朱标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安抚民心,试图平息民众的不满和愤怒,但周齐代鲁等几位亲王却因为朱元璋下令屠戮了万余名无辜百姓而得到了庇护。

    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之后,这些亲王仅仅受到了轻微的惩罚,仅仅是被鞭打了几鞭,并被要求闭门思过几个月。

    然而,当这些亲王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他们并未表现出任何悔意,反而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地剥削民众和兼并土地。

    他们依仗着自己皇族的高贵血统和显赫地位,认为普通百姓理应为他们的奢侈生活买单。因此,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使得民众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

    这些亲王的暴行和剥削行为最终催生了数百股反抗势力的崛起,这些反抗势力逐渐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对皇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