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 第1265章 封禅之后

第1265章 封禅之后

    有一种亲切根源于心底的情不自禁,有一种惊喜喷涌于重逢的突如其来,有一种触动迸发于泪水的夺眶而出。

    李世民刚刚坐好,屏风后面便走出一个人来,秀髻轻挽斜插了一枝不甚耀眼却很别致的珠花,淡雅的素裙罩体,没有多余的绣花点缀,只一条柔软的披帛轻轻地搭在手臂上。

    “丽质?”李世民两步绕过桌案,一双大手抓住微躬身正准备施礼的长乐公主的肩膀。

    “阿爷!”长乐一下扑进李世民的怀里,忍不住放声大哭。

    此时的长乐分不清自己是悲还是喜,她真正地理解了当初的城阳,她没少劝城阳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想了,如今轮到了她,她不知该怎样才能做到不去想。

    长孙一族全数流放,唯有长乐的三个儿子因被收养于宫中才得以幸免。

    长乐放弃了公主的尊号,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到民间做个普通人,养蚕、采茶、织布、纺纱,吃了些辛苦,受了些劳累,却换来了健康的身体。

    虽然有些苦累却过得很充实,她也并无半点怨尤,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只是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就能换回一条命,这分明是天大的幸运,还有什么可怨尤的?

    她心里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长孙家那是铁打的荣华、焊死的富贵,多大的风能吹倒长孙这棵参天大树?

    她就盼着三年期满,便可以回到长孙府,过上从前那样的日子,怎能想得到,怎能料得到,长孙一系居然会有灭族之灾。

    难道父皇忘了自己是长孙家的媳妇?难道父皇忘了母后是长孙家的女儿?难道父皇不知道什么叫切肉不离皮?

    想起当初劝解城阳的那些话,字字句句都像是犀利的嘲讽,她劝城阳不要亲仇不辨,现在她也分不清谁是亲人谁是仇人了。

    多亏了这一路都有李泰在身边陪伴并开导着她,她才知道为了让她不难过,父皇付出了多少的苦心。

    如果不是为了她,长孙家早就被连根拔起了;如果不是为了她,长孙家就不是全族被流放而是全族屠尽;如果不是为了她,长孙无忌的三个嫡孙也不会被接入皇宫抚养。

    李泰还跟她讲父皇并没有处死长孙无忌的想法,虽然将长孙无忌流放到了黔州,却给予了很好的安置。

    长孙无忌住的是黔州最大的豪宅,并且自己还派许敬宗过去复审,就是给长孙无忌一个复返朝堂的机会,没想到许敬宗居然对他的大恩人百般刁难,生生逼死了长孙无忌。

    如果长孙无忌能够重返朝堂,那长孙家的其他人自然也都能顺理成章地回家了,现在长孙无忌被扣上了畏罪自杀的帽子,什么都说不清了。

    这或许是长孙家的命,总之长孙家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其实也是父皇的无奈。

    李泰劝慰她不要盯着自己失去的,那样只会令自己痛苦,要多看看自己拥有的,起码现在还能父女相聚、手足团圆,还有三个儿子承欢膝下。

    李丽质不是一个糊涂的人,无论李泰是哄她的也好,是骗她的也好,肯哄她肯骗她就是个值得她感恩的态度。

    无论是信了李泰的话还是质疑李泰的话,长孙家的落败都已经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所谓形势比人强,长乐除了接受现实还能怎样?

    经过一番贵与贱、贫与富、生与死的历练,她对这世上的一切都看得淡了,从不能接受到坦然接受,这其实只是一段时间上的距离而已。

    李泰向她承诺长孙家不会就此消失于朝堂之上,待到她的长子长孙延成年之后,会让他继承长孙无忌的官爵。

    长乐知道李泰这是一片好心,她却坚决地拒绝了,她不想让她的儿子在朝中做高官,只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普通平凡地过一生。

    做过了帝王的掌上明珠,也做过了民间的乡野村妇,享过人间最大的福,患过人间最绝的病。

    什么叫起起落落?什么叫坎坷波折?经多了、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是值得奇怪的了,更不觉得有什么是值得留恋的。

    富可敌国终有何用?位高千仞又能怎样?这花花世界,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

    长乐的出现令李世民很是欣喜,自从她假死离开长孙府,李世民在李泰的带领下,曾经到小镇上看望过她两次,只不过都是远远地望了两眼,她并不知道。

    长乐大哭了一场之后,情绪很是稳定,并没有像城阳一样的消沉哀怨,这让李世民放心了不少。

    人马聚合之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向泰山行进,这些人里有几十万的军士,有多半朝的文臣武将,有后宫的嫔妃也有皇帝的儿女,更有百余个周边部族的首领。

    高句丽的覆灭使得李世民的封禅更加的理直气壮,场面也更加的宏大,所用到的一切礼器,都是李治亲自督造的,这又让李世民抓到了一个炫儿的大好机会。

    封禅大典最重要的就是封禅,呃,说起来好像是一句废话,其实不是的,封禅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封和禅。

    在泰山上积土石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山除地而祭,称为“禅”。

    相对而言封的仪式更为复杂一些,而禅相对简单。封禅之后还要燔柴瘗血,就是燔烧柴火和埋入祭牲之血以告神灵。

    这些仪式结束后,便是在泰山顶上刻石记功,这既是对帝王功业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对后来人的激励。

    刻石容易,记功也不难,难的是这碑文由谁来写,李世民自己写肯定是不行的,那有自吹自擂之嫌,别人写的话,李世民还真信不着,一会儿嫌人家文采不够,一会儿嫌人家书法不行。

    最后无奈之下,李泰把这好活接了过来,六易其稿终于写成了一篇令李世民满意的颂德文。

    封禅大典结束皇帝要大赦天下还要接受百官的朝贺,百官在朝贺天子的时候提出要改元。

    封禅后宣布改元,以示顺应天意、逢凶化吉,这是汉武帝留下的传统,百官提一嘴是理所应当的事,李世民却沉默了,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先回京吧,回京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