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绝望赌徒 > 第21章 小道长

第21章 小道长

    众人的目光仿佛有了实质,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将林黛玉与白甜轻轻缠绕。就连清风师父,也不由自主地被这股奇异的氛围牵引,转头望去,只见白甜与林黛玉并肩而立,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清风心中暗自惊叹:“这……世间怎会有如此巧合?这女檀越,与林姑娘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林黛玉本人,更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相似感震得心神不定,眼中既有惊讶也有不解,仿佛置身于一场荒诞而又真实的梦境之中。

    细观之下,白甜与林黛玉虽有六七分相像,尤其是那精雕细琢的五官,初见之下令人恍若隔世,但仔细端详,二人的气质却如日月之异,一个清冷孤傲,如雪山之巅的寒梅;一个温婉灵动,似春日里绽放的桃花。这第一眼的错觉,却足以震撼全场,让人难以忽视。

    贾母见状,早已将清风带来的张观主之言抛诸脑后,她急切地向白甜招手,声音中带着几分孩童般的雀跃:“好孩子,快些过来,让我好好瞧瞧。”随即,她吩咐鸳鸯取来那副珍藏已久的玻璃眼镜,颤抖着双手戴上,紧紧握住白甜的手,目光在她与林黛玉之间来回穿梭,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太像了,简直是太像了!”贾母的心中反复回响着这句话。她深知自己对外常说林黛玉像极了已故的女儿,但实则内心深处,她也清楚女儿大多肖父。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不禁怀疑起命运的玄妙与无常。

    而另一边,林黛玉望着白甜,眼中波光粼粼,那抹难以言喻的情感,如同春日细雨,轻轻洒落在人间仙姝的心田。她的美,本就超凡脱俗,此刻在白甜的映衬下,更显得孤高清冷,仿佛真的是从诗画中走出的仙子,以一己之力,让整个红楼的美色都黯然失色。即便是被世人赞誉能与她并肩的薛宝钗,此刻在她面前,也似乎少了几分神韵,多了几分尘世的气息。

    这一幕,不仅让荣府上下为之轰动,更仿佛是大自然中最巧妙的笔触,在这繁华的尘世中,勾勒出一幅关于缘分、关于美的永恒画卷。在那风华绝代的往昔,林如海,一甲探花之名如雷贯耳,不仅因其卓绝的才情,更因他那一袭青衫,跨马游街时,仿佛是春日里最绚烂的风景,让无数深闺少女春心萌动,梦绕魂牵。而林黛玉,这位自幼便携带着超凡脱俗之姿的少女,其容貌之美,非但不似其温婉如水的母亲贾敏,反而像极了那风度翩翩、俊逸非凡的父亲林如海,仿佛是大自然最巧妙的复刻,让世人惊叹不已。

    某日,荣府之内,一场意外的邂逅悄然上演。一位小道士,其面容竟与林黛玉有着几分惊人的相似,但这份相似,并非对贾敏的再现,而是对林如海神韵的一种微妙传承。贾母见状,心中波涛汹涌,无数念头如潮水般翻涌,却硬是将这些情绪深藏,面上依旧挂着那抹温暖而慈祥的笑容。

    “小道长,你可是京城中人?”贾母的声音温柔而富有磁性,仿佛能洞察人心。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询问,小道士——实则是个名为白甜,心怀大志的少女,她沐浴在众人各异的目光之中,既不显丝毫慌乱,也不故作姿态,淡然答道:“回老太君,小道自幼便是孤儿,身世如浮萍,不知所起所终。幸得清虚观收留,方得以安身立命,并承蒙师父厚爱,收为首徒,得以研习道法。”

    言毕,她隐约捕捉到一旁贾母轻轻吐出的那口长气,心中不禁闪过一丝微妙的笑意。

    “真是英雄出少年,未曾想小道长如此年幼,便能成为张道长座下首徒,道法之深,可见一斑。倒是我们疏忽了,未能给予应有的礼遇。”贾母的话语中满含赞誉,她深知,在这道门之中,“首徒”之名,如同世家中的世子,代表着无上的荣耀与责任,行走江湖,一言一行皆关乎师门颜面。

    贾母,这位历经沧桑的世家贵妇,虽深居内宅,却胸有丘壑,见识非凡。她深知,张道长此举,派遣首徒亲自来访,不仅是碍于与荣府多年的交情,更是对这份情谊的珍视与尊重。因此,即便心中千头万绪,她亦不会在外人面前失态,更不愿因此得罪了这位如今已贵为天下道教领袖的张道长。

    时光荏苒,昔日荣府与清虚观的主从关系,随着张道长获皇家敕封,早已悄然逆转。如今,清虚观之名,响彻四海,张道长更是威名远播,成为道教界的一方巨擘。

    面对贾母的夸赞,白甜谦逊地回应:“道法无边,我辈修行,不过是不断修身养性,追求那至高无上的大道。我虽年幼,却也有一颗向往神圣之心。师父恐我沉迷道法,忘却世间百态,故遣我入世修行,体悟红尘悲喜,方为悟道真谛。若有言辞不当之处,还望老太君海涵。”

    这番话,不仅展现了白甜的谦逊与智慧,更透露出她对于道法与人生的独特理解,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而这一切,都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让林如海的遗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在荣府中悄然绽放。在贾府的一隅,阳光斑驳地洒在青石小径上,贾母的目光在不经意间掠过那位小道长的面庞,心中不由得泛起了一丝涟漪。她原本随口而出的客套之辞,却意外地撞上了一堵用真诚砌成的墙,那墙后,是小道士眼中如净水琉璃般纯净无垢的世界,他的话语,字字句句,都似山间清泉,洗涤着周遭的尘埃,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起来。

    “这番话,若非心灵已至化境,焉能出口成章?”贾母心中暗叹,那份初时的疑虑与防备,如同晨雾被初阳驱散,无影无踪。她想,即便是林如海在世,面对这位已入道门、修为有成的孩子,恐怕也要自叹弗如吧。这份释然,不仅是对小道士的认可,更是对命运的一种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