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联 燕京
朱日月:“想不到了,这个倭国提前开始明治维新,还有英吉利国已经快要光荣革命了。”
朱日月:“对了,学校的设立什么进展?”
英吉利使者:“毁誉参半,有人积极参加,有人还是想要老实种地。”
朱日月:“现在先满足了大明对人才的需要,以后再说如何解决。”
无数的百姓来到了各地的学堂,他们需要选修一到三门学科,包括儒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大夏国历史学、世界历史学、大夏国地理学、世界地理学、军事指挥学、武器制造学、农业学……
没错,因为如今的世界还没有人发现化学分子,所以自然而然的没有化学这一门学科。
但是大明想要崛起,必须要消除文盲。
朱日月决定,在各大农村和城市,专门设立学校,让农民和工人全部可以在闲忙时间去学习汉字,费用全部由大明出。
朱日月的决议很快得到了华北地区的响应,无数的农民积极参加,很快普及到了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
朱日月翻阅着奏折,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事情,那就是华北地区的黄河多次发生水患,给华北地区的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
朱日月:“先将难民分批运送到东北地区,给他们分配土地。”
朱由检:“问题是你这样做治标不治本,如何才能彻底平定黄河水患?”
朱日月:“为何黄河会发生水患?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很快,学堂里的地质学学生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平息水患。
他们兵分两路,被派到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朱日月:“学生去了当指挥,人力从当地抽。”
黄土高原
学生1:“想要治理水患,必须植树造林,咱们必须种树,树苗向国家要。”
当地巡抚:“那你们种吧,我不阻拦,而且,我也没有什么援助能拿出手来。”
当地巡抚:“让学生种树吧,我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见此,无数的学生们,他们只能自己扛着树苗,奋战在了前线。
许多的学生还是江南学子,哪里能承受黄土地区的黄沙袭击。
学生2:“这风沙真大啊,我快要不行了!”
他吸入了大量的黄沙,倒了下去。
有许许多多的江南学子,他们没有走向仕途,他们还没有取得成功,就离开了人世。
燕京
朱日月通过密探了解了这一切的情况后,十分愤怒。
朱日月:“严惩当地巡抚!安抚那些人的家人,另外派出10万军队,协助他们种树!”
黄土高原
当地巡抚看到了锦衣卫部队。
锦衣卫1:“奉仙人之旨,前来查看你们的成果。”
当地巡抚:“哦,看那里,我已经组织人员种好了树了。”
锦衣卫们看向了当地巡抚所指的方向,无数棵树苗屹立在那里。
锦衣卫1:“是吗?”
锦衣卫拉出了一具尸体,那是他们秘密拉过来的。
当地巡抚的内心:“我靠,怎么当初忘给他火化了呢?”
很快,这个巡抚被拉走解决了。
大明军队的将士加入了植树,他们大多都久经沙场,不是小小风沙所能奈何的。
很快,在明军的努力下,黄河中游沿岸全部植树造林,建立了一条狭长的绿化带,加固了水土。
华北平原
学生3:“咱们需要修筑堤坝,防止黄河泛滥冲击农田,危害农业生产。”
很快,无数的士兵加入了修建,其中有无数学生身先士卒,将一袋袋沙袋、一捆捆钢筋带来。
黄河防治工程预计在绍武五年完成。
朱日月翻阅着奏折,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今的日月俄罗斯和日月南洋联邦由于管理不当,出现了通货膨胀问题,甚至达到了1块面包100两白银,当地已经有人想要造反了。
朱日月:“那就印发货币吧,毕竟白银这东西永远会被上层人士用来控制。”
大明第一银行在燕京设立,这里设有大量的印钞机,
朱日月:“今日,我宣布,正式废除白银交易,大明唯一法定货币就是日月币,单位为张,一张日月币等于10两白银,限大明百姓三个月之内全部将货币兑换完毕。”
一台台印钞机开始工作,一张张钞票出现,上面并没有印刷谁的面貌,而是在每种面额的纸币上印上了大明的各地风景和建筑。
一派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很快,随着货币的流通,朱日月严格规范了明联内部的物价,明联内部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得到了缓解。
为了调控货币的流通,朱日月让三杨负责管理银行,不得过度印刷钞票。
但是有人私制假钞,导致通货膨胀再次在民间出现。
朱日月:“系统啊,给我来点防假钞的技术。”
系统:“叮,恭喜宿主购买成功。”
剩余积分:170万
在这项技术的加持下,每一张官方的日月钞手感都是凹凸不平的,而且用光线照射会显示出不一样的花纹。
并且,朱日月手下的锦衣卫全盘出动,搜获了大量的假钞,开始搜捕制造假钞的人员。
晋阳
一张张假钞刚印刷出来,百姓1就十分高兴。
百姓1:“针不戳,又有新的钱可以花了!”
锦衣卫1:“交出赃物!”
百姓1:“那个,锦衣卫先生,我这里什么也没有啊。”
锦衣卫2:“那你这台印钞机哪来的?”
不容百姓1分辩,锦衣卫便押送百姓1到了官府,最终,百姓1的印钞机被收缴,他印刷的假币也全部焚烧殆尽,他本人也被大刑伺候。
当地知府:“说说吧,你这印钞机哪来的?”
百姓1:“当然是晋王给的,他让多印点纸币给他,主要是我也缺钱,就给我自己私藏了点……”
当地知府:“好,关入大牢,关押五年,让他好好反思。”
当地知府:“那个,快使啊,赶紧将情况如实报告到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