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10章 料工对半微甜

第10章 料工对半微甜

    进化归进化,陈初目前还真不知道系统有什么威力,特别是奖励功能区那个奖励品来源必须是自己拥有之物的设定,还真是让人无语,不知道这样的奖励还有什么意义。

    咦,这么说自己拥有之物可以成为奖品,那么岂不是相当于有了物品储存功能,或者说系统的奖励功能区成了自己的空间戒指?有点意思!

    不妨试试看。陈初回到屋子里,走到自己近日才有的一张迷你小板凳旁,脑海里默念,将小板凳设为奖励品。却听系统那个依然温柔的女声提示道:“你得用手接触你想设置为奖励品的物品才能完成设置。”

    陈初大喜,暗呼“有门”,连忙用手抓住小板凳的凳脚,系统提示道:“你确认要将当前物品设置为系统奖励品吗?请在面板上确认或否认。”陈初连忙在面板上确认。

    电光石火的一刹那,手里的小板凳消失了。而面板的奖励功能区,赫然多了奖励品列表,其中目前唯一的奖励品正是“小板凳”。

    要怎么取出来呢?如果现实物品变为奖励品后,奖励条件过于苛刻,取都取不出来,那到时候不是欲哭无泪?

    陈初连忙在功能区第3模块“确定奖励标准”中,找到小板凳分条目,准备输入奖励品兑换条件,却见小板凳三个字旁早已有个括号,括号内写着“三类物品”,心中猜测,小板凳被系统识别为三类物品了,这么说,我现在输入的条件将会成为所有三类物品的兑换条件。

    陈初翻到奖励功能区第2模块“可供选择奖励的种类”,打开大类“物品奖励、“精神奖励”中的“物品奖励”,果然看到下方已经分成了“一类物品”、“二类物品、“三类物品”等几个小类,在三类物品栏里,目前唯一的奖励品“小板凳”正俏生生地站在那儿。

    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陈初又回到模块3,没在小板凳的奖励条件下设置,而是回到上级目录“三类物品”中设置兑换条件。为了让奖励兑换可以更容易些,陈初输入:意念一动即可兑换。

    随即,“呜呜呜”的失败警报声响起,又是那个温柔的女声:“检测到奖励条件与奖励物品价值差距过大,奖励条件无效,请选择重新输入或选择有时间再输入。”

    陈初翻了个白眼,改将奖励条件输入为:感觉疲劳时,可获得此奖励。

    呜呜呜”的失败警报声再次响起,还是那个温柔的女声:“检测到输入条件为精神类条件,不能用于物品类奖励品的获得条件,奖励条件无效,请选择重新输入或选择有时间再输入。”

    这,这,陈初有点被这个系统整得走不会路、说不会话了,这个自创系统一板一眼的,还真糊弄不得,只好再次尝试。这次他认真思考了一番,输入条件为:完成五个俯卧撑,即可获得奖励。

    呜呜呜”的失败警报声再再次响起,还是那个千古不变的温柔女声:“检测到输入条件为任务数量类条件,当前任务数量太少,不能用于物品类奖励品的获得条件,奖励条件无效,请选择重新输入或选择有时间再输入。”

    意思是五个俯卧撑少了。好吧,我输入六个,失败。七个,失败……陈初总想着用最低的条件获得奖励品,于是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总算输入十个时,久违的系统欢呼声响起,温柔女声提示设置成功。

    陈初舒了一口气,总算成了。对了,有时间还得设置一下二类物品和一类物品的兑换条件。不过刚才被折腾得够呛,现在不想弄了。

    先不管了,现在既然有了交通工具,也学会了骑马,是时候把商业扩张提上日程了。

    看看时间近响午,下午去梁家镇再赶回来完全来得及,而且目前元气满满,还不觉得饿,索性拿了几个大饼,取出前时藏好的精盐包,便骑马往梁家镇出发。

    大约半个时辰不到,陈初骑马又来到了梁家镇。因为已是下午,城门口的早市摊子大部分已然不在。只有少部分店铺还开着,不过也是门可罗雀,店主无聊地坐着,等待有一搭没一搭的上门生意。

    陈初也不需要什么店面,取出精盐包,依靠着马背,突然喊道:“快来瞧,快来买嘞!上等的精盐,天下无双。”陈初的吆喝声在稀稀落落的午后集市中格外响亮。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好奇地打量着这些陈初手中的精盐。

    只不过大部分行人只是看看,既不会停下来品尝,也不会询问价格,原因很简单:精盐毕竟是精盐,价格比粗盐要贵上许多,普通老百姓可舍不得买了家用。

    陈初也不气馁,毕竟,生意是等出来的。他继续隔三差五地吆喝,等待合适的买主。

    一位身着长袍的文人模样的人走上前来,用手指蘸了一点盐,放在舌尖尝了尝,微微点头道:“嗯,确实是好盐,味道纯正,没有丝毫苦涩。”

    陈初一听,连忙说道:“先生好眼力,这盐可是我独家制作,世间再无分店。与普通粗盐相比,这盐单是卖相,就胜过千倍百倍,用冰清玉洁来形容也不为过,你看,其中绝无一丝杂色。再说品质,这盐的滋味刚刚先生已品尝过,也评价说是味道纯正。先生,要不要买回去做菜用?”

    那文人沉思不语。

    陈初深谙买家心理,知道上赶的买卖反难成,买家思考成熟决定要买的话,买意反而更坚 ,故而也不催促。

    这时旁边走来一位中年男子,他仔细看着雪白的精盐,问道:“这盐怎么卖呀?”

    陈初不知道行情,反问道:“客官舍得出多少钱?”

    那中年男子说道:“你这盐总共也不过一斤不到,这样,我就按一斤,给你二百文,如何?”

    陈初原本抱定你出多少钱我都要涨价的想法,准备先涨了再说。但他听到这中年男子的报价,不由一愣。

    原本他买的一斤粗盐买价四十文,就算按照后世料工对半的做法,加上人工费四十文,即便再加上过滤用的纱布瓷盆十五文,加热结晶用的铁锅五十文,满打满算总共也不过一百四十五文。

    关键是铁锅瓷盆等物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使用次数越多,成本摊得越薄。

    再说这时代人工费哪里会值得上四十文?所以按料工对半的算法,利润已然可观,若再算上铁锅瓷盆等固定成本,另外还有五十五文的结余,那利润可谓海了去了。

    陈初正想答应中年男子,却听那长袍文人说道:“买卖总得有了先来后到,二百文,我买了。”

    那中年男子急道:“二百二十文,价高者得。”

    陈初苦笑,摆摆手,说道:“两位不必争了,这样,就以二百文的价格,两位我都卖,不过,两位先各拿一半。等明天早市,我再给两位各拿另一半。两位可以各先付一半的钱。”

    “好,就这么定了。”两人异口同声说道。随即三人望了望各自,哈哈大笑。

    中年男子对陈初说道:“既然小兄弟爽快,我也爽快,另一半也一起付了,算是订金。我信得过你,小兄弟。认识一下,黄松,梁家镇黄四娘酒家当家的。”

    “我也一起付了。本人禹城孔家孔成。”

    “陈初,牛家村放牛娃。”

    黄松和孔成二人听陈初的自我介绍说得有趣,不由哈哈大笑。

    将原有的一斤精盐售出,拜别黄、孔二人,陈初怀里揣着刚刚到手的四百文铜钱,决定再进些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