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22章 千金散尽,囊空复兴叹

第22章 千金散尽,囊空复兴叹

    另外,以后可能得和韩大哥一起出门,两个人一匹马可能不方便,而且,现在这匹马还是借来的,迟早得还,不还说不过去,否则,知县范坤肯定会把 自己记在小本本上。除非永远离开禹城县玩失踪,但目前来说,这只是一种可能,好像不太现实,也不是最佳方案,更不代表陈初的人品和立场。因此,可能得买一匹甚至两匹马。当然,买匹驴也能凑合着用。

    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陈初又见到了那头驴,确切地说,是一人一驴。人是上次打过招呼的秦凉。

    秦凉一看是熟人,问到:“你是陈,陈什么来着,怎么,现在有马了?”

    陈初记得上次这个秦凉想把他身边的驴以八百文的价格卖给自己,结果自己囊中羞涩买不起,不管怎么说,这位大叔都是个值得结交的人,于是回答道:“秦大叔,我是陈初啊。我手头这匹马不是我的,借的别人的。你的驴还没卖掉吗?”

    秦凉道:“是啊,你还要买吗?”

    陈初说道:“大叔,还是八百文吗?”

    秦凉道:“当然,上次不是说过,你什么时候来,都是八百文卖给你。”

    陈初道:“好,那我就买下了,大叔,给你钱。”

    说着,陈初从钱袋里数了八百文铜钱,付给秦凉,顿觉轻松不少。

    秦凉问道:“你这又是马又是驴的,回去不太方便吧?”

    陈初说道:“是啊,大叔,你有什么好方法?”

    秦凉道:“好方法谈不上,不过,没事。你现在还没忙完吧?等你回去的时候,我骑驴跟着你,到了目的地,我自去就是。”

    陈初说道:“那真的是要谢谢大叔了。我还卖些东西,让你跟着我,真是不好意思了。”

    秦凉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

    很快,陈初又到附近成衣店买了身衣服,尺寸就按韩峰给的买,一番讨价还价,还是要二百文,再少店主说什么也不肯卖了,陈初只好掏钱。

    这两番操作下来,陈初的钱袋肉眼可见地瘪了下来,只剩了六百九十多文。真的是千金散尽如水流,一掷千金瞬间休。

    不能再买其它的了,必须买粗盐了,不然,不事生产,要坐吃山空吗?

    陈初来到买过两次的粗盐店,陈初进店看着掌柜胖乎乎肉嘟嘟的脸,说道:“崔掌柜,又来照顾你生意了,这次我又要多买些,你看怎么优惠?力度能不能再大些?”他前两次买盐,已经得知,这粗盐店的东家姓崔。

    粗盐店的崔掌柜一看是来过两次的熟客,便道:“我记得你,小陈,上次你买十斤只要你三十五一斤,已经够优惠的了,基本上没多少幅度了。不过,这次你要买得多,还可以意思意思。”

    陈初笑道:“我想买二十斤,可是兜里只有六百九十四文,关键是还想买点肉回去,你看六百八十文能卖吗?”

    崔掌柜噼噼啪啪拨动了算盘,大致一算,每斤三十四文,笑道:“行,就按每斤三十四文的价格卖给你二十斤,总共是六百八十文。”

    付了钱,接过粗盐,离开店铺,陈初盘算,袋里还剩十四文,好像也干不什么了。

    本想买肉的,但想想今天想必韩大哥在屋后小河里能钓几条鱼,晚上可以烧鱼吃。买肉的话,这个时代没有冰箱,没法存放,还是算了。

    咦,不对,还可以买些便宜的菜籽回去种种。

    陈初说道:“秦大叔,我再去买些菜籽就回,你是在这等我还是和我一道?”

    秦凉说道:“我在这等你吧。”

    陈初说道:“也行,那你就在这,别走远,免得等下找不到你。”

    秦凉点点头,说道:“你快去吧。”

    不一会功夫,陈初买了一斤油菜籽和一斤萝卜籽,正好把钱用个精光,虽然还经过了一番唇枪舌战讨价还价,但结果还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过,反正如今陈初在这个时空没人管,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无牵无挂的,也没什么。再说,别看现在钱都投出去了,过两天等精盐制好了,把二十斤精盐一卖,又是差不多四千文入手,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寻到秦凉,两人便一马一驴,不紧不慢地回牛家村。

    到了家,拴好一马一驴,陈初把盐先放到屋里,又把菜籽和为韩峰买的衣服放下,招呼秦凉先坐会。秦凉倒也没矫情,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下歇歇脚。

    陈初没看到韩峰,猜想他可能在屋后钓鱼,走到屋后,果然见到韩峰正静悄悄地坐在河边钓鱼,身边一个木桶里,已经有三四条一两斤的鱼在水里游动,看来,晚上可以吃鱼了。

    陈初打了个招呼,韩峰看到陈初来了,见鱼钩上没有动静,便收了鱼钩,随陈初回转屋子。

    到了屋内,陈初看着韩峰两人大眼瞪小眼,便笑着介绍道:“秦大叔,这是韩峰韩大哥,我朋友,目前在我家暂住。韩大哥,这是秦大叔,屋前拴着的驴就是向秦大叔买的,今天多亏了秦大叔,不然我买的盐、毛驴,自己又骑着马,还正不容易回转。”

    秦凉和韩峰打了个招呼,看着韩峰的神色,说道:“我看你眉目之间似有隐忧,不知道为了什么?”

    陈初当下把韩峰的情况大致跟秦凉说了一遍,秦凉叹道:“真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啊。”说完,秦凉要跟陈初告辞离开。

    陈初说道:“秦大叔,别急着走啊,晚上我们烧点鱼汤,正好三个人吃得饱饱的。就别推辞了。”

    秦凉再要推辞,韩峰也劝了起来,只好答应留下晚上吃了鱼再走。

    看看时间还早,陈初也不怕泄密,就把刚买的粗盐取出约莫三斤,又开始制作精盐。当然,主要还是韩峰操作,陈初基本上又做了甩手掌柜,这就是朋友多的好处,妥妥的人口红利啊。

    秦凉在旁默不作声地看着,时而长吁短叹,也不知想起了什么。

    食材有限,三人也不讲究,中午并不准备开火做饭。这个时空,普通百姓一天两顿很寻常,当然,乡村里地主乡绅条件好的,一天三顿也是正常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