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28章 鞍下画痕终显

第28章 鞍下画痕终显

    陈初在门前屋后四处随意行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割了满满一竹筐的野草,便回转屋子,把野草倒在院里空地上,再收起竹筐和镰刀,还给田叔田婶家。

    从田叔田婶家回转,陈初便到院里空地上整理草料,从中取了小部分,堆到旁边。

    随即,陈初解开一马一驴的缰绳,牵到那小堆草料前。

    一马一驴许是饿了,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

    陈初轻轻安抚着马背,不经意间手指从马背上的马鞍处滑过时,感到了一丝好奇:这马鞍的形状和材质,跟自己设计的驴车的马鞍,到底有多少差异?

    陈初里里外外摸着马鞍,摸到马鞍内表处时,突然发觉有些异样。陈初用手重新摸过去辨认,终于明白了是什么异样。微微有些高低不平,是的,高低不平。

    马鞍里藏了东西!

    陈初吃了一惊。随即,他动作轻柔地摸出马鞍里藏的东西,却是一张纸。

    幸好这个时空的纸张跟21世纪还是有很大区别,其中一个区别就在厚度上。

    这个时空的纸张,由于技术限制,相对现代纸张较厚。一方面,原料处理不够精细,纤维的分散程度有限;另一方面,手工制作难以将纸张压制得很薄,为了保证一定的强度,只好做得比较厚。按后世的计量单位,陈初估计,手中的纸张厚度可能在大约03毫米左右。

    而21世纪的纸张,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精确地控制纸张的厚度。21世纪的纸张根据用途有很宽的厚度范围,薄的纸张如卷烟纸,厚度可能只有002 - 005毫米;而用于包装的厚纸板厚度可能达到几毫米甚至更厚;普通的书写纸和印刷纸厚度一般在005 - 01毫米左右。

    所以说,幸好是古代的纸张,厚度较厚,藏在马鞍里才被陈初发现了。如果是现代纸 陈初可能还真的发现不了。

    陈初摊开纸头,却见上面竟是一幅画。

    画里一个约莫二十岁的青年,唇红齿白,鼻梁微挺,眸似星辰,眉如墨画。画中这人肌肤白皙,身形修长,宽肩窄腰,比例完美,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气质。

    这好像是自己啊!陈初又仔细看了看,还真是自己。

    这谁画的啊?陈初在画里四处仔细寻找答案。

    他注意到,这幅画所用的墨,色泽浓郁且带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这种墨并决非普通的墨锭研磨而成,而是宫廷特制的贡墨,只有皇室成员才有机会使用。这种贡墨制作工艺精湛,墨色经久不褪,能使画面呈现出深邃而富有层次感的效果。一般的画师或寻常百姓很难获取到这样高品质的墨。

    陈初在21世纪时爱好广泛,对中国古代笔墨纸砚多有研究,某地文化节上,举办方曾邀陈初就这些方面与专家对话,结果专家也被陈初这方面丰富的知识折服了。所以陈初能自信地作出这样的判断。

    那么,为自己画像之人竟然来自宫中?

    接着,他看向画像上的笔触。线条细腻流畅,每一笔都蕴含着一种内敛的情感和娴熟的技法。比如,在描绘他的眉眼时,线条轻柔而富有神韵,仿佛带着一丝羞涩与倾慕,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应该和作画者的性格和心境相契合。恰切地说,这位作画者,应该是个女子。

    会是谁呢?陈初百思不得其解。毕竟,从没有谁当面给自己作过画。

    等等,这可能不是给我作的,可能是给原主作的。

    陈初蓦地想起,自己和原主用的是同一幅皮囊,这画既然像自己,当然也像原主。而为原主作画的女子,也已呼之欲出。

    赵心玉,一定是那个赵心玉。

    这画定是前时赵心玉来时藏在马鞍下的,那队士兵只顾找人,哪会在马鞍下仔细搜索。

    是的,定是赵心玉画给原主的。

    陈初心中有一丝释然,也隐隐有一丝失望,不过这丝失望,可能陈初自己都没察觉。

    再看纸张,这是一种质地极为上乘的宣纸,纹理细腻,吸水性适中。这种宣纸是专门供应宫廷使用的,市面上极为罕见。纸张的边缘还带有一些淡淡的金色镶边,这是宫廷特有的装饰风格,暗示着这幅画出自宫廷之中地位较高之人。

    回想起之前赵心玉喊张若飞为张统领,而张若飞在赵心玉面前自称属下的情形,陈初判断,这位赵心玉只怕属于宫中,而且地位极高。

    复又想起当日巡抚和师爷在自己面前毫不隐瞒地谈论三件事,说公主不知所踪。而前时赵指挥使见着自家门前有一根女人长发时仔细翻查的情景,这位赵心玉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不错,赵心玉一定是公主,那个巡抚口中木匠皇帝的女儿,封号悠澜公主。

    陈初不禁为自己的大胆推断吃了一惊,但一旦把赵心玉推断为悠澜公主,一切就都变得合情合理。

    那么,悠澜公主那天跑来找自己,难道就是为了把这幅画交给自己?应该不是。考虑到那天赵心玉跑来时,手上并没有拿画,而且走的时候面临被查获的风险,是被迫离开的。那么,这幅画上说不定还有其它秘密。说不定赵心玉是想给自己传递某个信息。

    陈初仔细地研着画的每一个角落,却什么也没发现,心道:“难道是我想多了?”

    陈初不甘心,又从上到下检查了一遍,还是没什么发现,便准备放弃,便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陈初忽然想起,21世纪各国货币为了防止被仿冒伪造,采用了许多技术,其中之一,便是在阳光下,倾斜一个角度是,真币会出现不同于原先的色彩或图案,而假币则没有这个变化。

    这个时代肯定没有这样的技术,但何妨对着阳光试试?

    陈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画放到阳光下,变换角度,倾斜,还真发现了异样!

    有情况!

    倒不是像后世的货币那样,放在阳光下倾斜角度会变色或出现新图案,而是陈初在阳光下发现了画面有刻痕。

    陈初隐约看出,那刻痕是字,估计是用头上的钗子之类的物事写的字。

    陈初仔细辩识,写的是:有难,救我,戌正之时,会于村西破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