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架空,我才是老板中的天花板 > 第34 章 大事仍需君办

第34 章 大事仍需君办

    禹城在东朝属于京东东路的齐州(济南府)。

    作为县城,禹城自然比梁家镇更加繁荣。

    禹城城墙高耸,城门巍峨,坚固的防御设施彰显着其作为县城的重要地位。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店铺林立,商贾云集。

    各类货物琳琅满目,从精美的丝绸织品到实用的铁器农具,应有尽有。茶馆、酒肆中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交流着各地的消息和商业资讯。

    县衙坐落在城中心,威严庄重,管理着县城的各项事务。

    禹城的文化氛围也很浓厚,有学堂和书院,学子们在这里诵读经典,追求知识。

    在交通方面,禹城作为县城,连接着多条重要的官道,交通便利,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频繁。

    陈初三人两马,一路走一路打听禹城县衙的位置,虽然很快接近目的地,但也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这时陈初早已下马,手牵疾如风在城中缓步而行;韩峰也是下马前行,孟晓燕也早出了马车,跟着二人行走,一路好奇地四下张望。

    等陈初三人来到县衙门口,很快有人领着一队衙役过来,指着三人对衙役中领头的人说道:“郑捕快,就是这几人,进了城就一直打听县衙的位置,形迹可疑。”

    那郑捕快正是那天范坤知县到牛家村考察,陈初开口借马时,由范坤做主,被要求把坐骑借给陈初之人。

    郑捕快没注意人,先注意马,一看陈初身旁那马正是自己的坐骑“疾如风”,不由大喜,上前亲昵地抚摸着“疾如风”的头,疾如风显然也识得旧主,顺从地让郑捕快摸着马头,一副很舒服的样子。

    陈初很快认出这人就是把马匹借给自己的郑捕头,立刻抱拳道:“郑捕头,幸会。总算可以把疾如风完璧归赵了。”

    郑捕头听了陈初的话语,这才注意到陈初,立刻惊喜道:“原来是陈初老弟,这些天我们知县老爷可一直念叨着你呢,来来来,快随我见范知县。”

    随即,郑捕头对那举报陈初三人形迹可疑之人轻声呵斥道:“这是陈初兄弟,范知县称赞不绝之人,还不快退开。”

    那人乖巧地退下,自不必提。

    陈初对郑捕快说道:“那就劳烦郑捕快给通报一声,就说陈初求见。这是我大哥韩峰,这是孟晓燕,是随我一道来的。”

    郑捕快看了韩峰一眼,不由讶然道:“这位莫不是吴家村的韩峰?”

    郑捕快复又看了一眼孟晓燕,更是惊讶,说道:“这位必是孟家村孟晓韩的妹妹孟晓燕。”

    陈初奇道:“郑捕快,你怎对他们如此熟识?”

    郑捕快叹道:“本就是吃公家饭的。这韩峰之事又闹得沸沸扬扬,韩峰当时曾到县衙告状,上任刘知县审案时,我们还曾参与过当日升堂,孟晓燕也曾到公堂作证,虽然当时还是上一任的胡知县断的案子,虽然案子最后不了了之,但我们自然都对韩峰等人深有记忆。如何不识?”

    韩峰默默点头,孟晓燕也是不言不语,显然,郑捕快的话语勾起了他们很不愉快的记忆。

    郑捕快突然一拍大腿,戒备地问道:“韩峰,你今天来莫不是又来告状的?”

    韩峰摇摇头,并不说话。

    很显然,基于上次在县衙告状的结果 ,韩峰对在县衙告倒吴建铭已然不抱希望。毕竟,吴建铭的后台不是一个小小县令能够对抗的。

    陈初说道:“郑大哥,别瞎猜了,今天真不是为韩峰韩大哥的案子而来,刚刚我都说了,今天纯粹是来还马的,毕竟,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郑捕头将信将疑,让陈初稍等,自己往后堂通报范知县。

    片刻功夫,郑捕头回转对陈初等说道:“陈初,你随我到花厅去见范知县。韩峰,你们二人暂且在此等候。”

    到了花厅,范知县还没过来。陈初便静立等候。

    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在地面映出斑驳的光影。花厅内,几盆幽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墙上的字画为这方空间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此地作为知县平时会客之地,倒也合适。

    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陈初恭敬地站好。范知县不紧不慢地步入花厅,他微微抬眼,看向陈初,微笑道:“陈初,你总算来了。”

    陈初连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草民陈初,见过知县大人。”

    范知县微微颔首,在主位上坐下,然后示意陈初也坐下。陈初小心翼翼地坐下,腰背挺直,不敢有丝毫懈怠。

    所谓态度决定一切,该有的姿势都得有,别以为是从21世纪穿越来的,比这个时空的人多了若干见识和科学知识,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如果真那样的话,古人分分钟教你做人。现代老虎吃人,古代老虎也吃人。

    范知县点点头,对陈初的态度很满意,和蔼地说道:“陈初,还记得你作的那首诗吗?”

    说着,不等陈初回答,便轻声吟了出来。

    《谢范公借马之恩》

    范公慷慨借良驹,解我燃眉急难时。

    骏马奔腾情意在,恩深似海永铭思。

    蹄声轻踏春风里,身影长留心意痴。

    借得雄风行远道,感恩戴德赋新诗

    范坤感慨道:“陈初啊,我能看出来,你虽年纪轻轻,却是个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我借马给你,你转身就赠我一首诗。我很喜欢啊。倒不是我喜欢虚名,而是有了这些虚名,我才方便做许多事,才不负光阴不负此生。陈初,你可愿意和我一起,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大事?”

    陈初心中一热,随即想起诺不轻许,便定了定心神,冷静问道:“不知范大人何以看出我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又何以这么看重我?”

    范坤看了一眼陈初,诧异地说道:“陈初,你竟不知道我和你爷爷的关系吗?”

    陈初心中一紧,原来又是一个跟原主的爷爷陈尧有关系的人,可惜我对原主的记忆一点都没有继承。

    陈初讪讪道:“范大人有所不知,草民前些天摔了一跤,竟然像失忆一样,对从前的事什么都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