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拾荒开局的影帝 > 第35章 争论

第35章 争论

    凡事有赞成的就会有反对的,即便《送别》再好,也不可能让所有的黑子闭嘴。

    尤其是天王御用作词人粉丝们的话,更是让一些从业者和他们的粉丝非常的不好受。

    “无非就是商业互吹罢了。”

    “就是,一看就是收钱了。说的好像《送别》不是在堆叠词汇一样。”

    这场争论,在一个近些年冒头的新晋顶流,号称创作型歌手加入后,话题热度达到了一个巅峰。

    这位就是靠着一首古风说唱火爆网络的,他也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的疯,深夜发出推文:“长亭,古道,芳草,天,风,柳,笛声,夕阳,山,天涯,海角,酒,梦。这无非也是一首意境词汇堆叠的词,这种词我吃顿饭的功夫能填出来八段!”

    “我家哥哥最大的缺点就是爱说实话。”

    “支持哥哥,也不怕吹破了牛皮,不过是一个过气歌手罢了。还玩起了踩一捧一。”

    “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还是哥哥最勇,支持哥哥!”

    不过没等粉丝们高兴多久,就被光速打脸了,一位在文学领域颇为著名的教授直接在推推发文:“歌曲的歌词分为三段,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抒情,第三段则是文字重复但意蕴升华。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表达了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不论是从歌曲的角度上讲,还是单纯从词的角度上都不失为一首佳作,把常见的意向组合用处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这番话直接给了喜欢这首歌的歌迷一个理论依据。

    纷纷那位歌手,让他堆八首出来,都不求表达意境,只要能把感情线捋出来就算数。

    不知道那位歌手有没有真的去试写八首出来,反正之后就一直没有在网上冒泡,可张小茸的粉丝还是不依不饶,纷纷在他的评论区盖楼。

    除了音乐人本身,还有不少乐评人也跳出来蹭热度。

    但怎么说呢,其实很多乐评人对专业的音乐知识了解的非常少,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奏方面,知识面都非常狭窄,这也导致他们根本无法用稍微专业点的术语来表达观点,所以他们只会用标签化的语言进行评论。

    就像小学生点评高中数学一样,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思路老套,思维不够活跃,虽然你的解题步骤很好,但是没有对齐说明你的态度不认真,听起来似乎是有那么些道理,可仔细一想,这不就是纯粹的喷子嘛,距离言之有物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张小茸对于这种人是从来都不搭理的,因为但凡回他们一句,就算是给他们引流了。

    而张小茸的超话下面,还有一个热度非常高的话题,就是“李闲是谁”。

    这一次李闲终于如愿以偿的被关注到了。

    “张小茸新歌的作词作曲都是李闲,包括之前的那首《易燃易爆炸》也是。”

    “快,大家扒一下这个词曲作者到底是谁?”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在网络上深挖“李闲是谁”的时候。

    张小茸的推推突然转发了一条新闻,并且还顺手点了个赞。

    新闻的内容是《张柯导演新作欧洲电影节连获两项大奖》。

    评论区里一众网友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张小茸会给这条新闻转发点赞。

    不过很快,评论区就被人喧宾夺主了。

    有一个网名叫“我真的不是李闲”的人发了:“我评论了你,你却没有回我,原来我们的关系已经到了需要避嫌的程度。”

    其实这样的骚话在推推里经常可以看到,但关键的是张小茸很快就回应了一个锤子敲头的表情给他。

    然后下面的骚话就像是接龙一样,不停的增长着,都想得到张小茸的回应,可惜再也没有人可以如愿。

    没错发这句话的就是李闲本人,而此时的他已经先张柯导演一步,准备提前登机返回京城了。

    张导他们还要陪着资方在这边兜售版权。

    在登上飞机前,李闲看到了张小茸的回复,别说这种大庭广众之下秀恩爱的滋味,还真挺不错的。

    飞机起飞前,李闲将自己乘坐的航班告诉了张小茸,然后就是漫长的旅途。

    十几个小时之后,李闲终于回到了京城,提着行李一出出站口,他就看到了那个让他朝思暮想的身影在等待着他。

    她的上身穿着一件浅色的衬衫,下身一条牛仔裤,高跟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哒哒哒的回响着。

    在看到李闲的第一时间,款款的走了过来,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李闲不由得心里一暖:“等很久了吧,取行李的时候多花了点时间。”

    “不久,只要是等你,多久都不会觉得久。”

    把行李放到了后备箱中,刚一上车张小茸的唇便重重的贴了上来。

    片刻之后分开,李闲小声的说道:“谢谢。”

    车子缓缓驶出机场,融入了京城的车水马龙之中。车内,两人的对话轻松而愉快,仿佛所有的重逢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理所当然。

    李闲分享了在欧洲的所见所闻,而张小茸则讲述着自己在京城的点点滴滴。

    很快车子开到了小区。张小茸戴上口罩和帽子下车,同李闲在小区外的超市买了一些食材。在结账时,李闲看到了一盒橡胶制品,贴耳说了一句后,张小茸给了李闲一个好看的白眼之后,又让李闲拿了一盒。

    回到车上,车子开进了小区。

    张小茸原本认为李闲经过长时间的飞行一定非常疲惫,想要亲自下厨展示自己的烹饪手艺,但李闲婉拒了她的好意,也并没有准备丰盛的菜肴,只是简单地炒了两个菜。

    饭后,两人在小区里散步,顺便消消食。小区的绿化做的非常不错,几十年树龄的树木随处可见,下面是依树而建的步道,走在其中感受着空气中的清新与安逸,即使是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丝丝凉风。

    “从没想到过,在这么拥挤的城市里,还能享受到这么安逸的空间。”

    张小茸歪头看着李闲:“还是没有四合院好,等咱们有钱了,把你旁边的那几家都买下来,然后好好的整修一下好不好。”

    “好呀。我一定会挣钱把那几家都买下来。”

    两人安静了下来,就这么靠在一起向着大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