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用德泯仇报恩记 > 第32章 良苦用心 曲线教子

第32章 良苦用心 曲线教子

    胡知府带着人马走了,大家回头找用德,都想夸赞他几句。夸他有勇有谋,夸他不用刀枪就能报仇雪恨。

    这时那德英也带着三个孩子来找用德。可是用德不知哪里去了,到处都找不到。

    德英说:“我知道!孩子们我带你们去找父亲。

    德英带着三个孩子和汤万户那千户来到龙安寨那座最高的山顶上,果然见用德向家乡方向跪着。

    他在向祖先祷告:南阳堂上樊氏一脉先祖考妣啊!爸啊!妈啊!不孝嗣孙用德今天终于为您们报仇雪恨了啊!请您们在九泉安息吧!”

    祷毕,用德泪流满面,德英用手帕帮他擦干眼泪。

    德英劝道:“他爸!今天您应当高兴才是,您真是英雄。”

    三个孩子都附和着:“爸!您是英雄!您是英雄!我们要和您一样当英雄。”

    用德站起来抱住三个孩子和妻子说:“我不是英雄,我们一家抱在一起才是英雄。今后要为樊氏振兴而奋斗!我们要世代感谢汤叔叔和岳父大人,沒有他们的帮助,今天也无法报家仇啊!”

    德英说:“他们在你后面。”

    用德说:“你怎么不早说呢?”

    用德慌忙松开手,转身朝着汤万户那千户便拜。

    汤万户扶起用德说:“用德,你長大了,我都要刮目相看了。多亏你的主意,不然,今天很难达到目的。

    不过你的仇只报一半,还有那四十八家佃户都抢了你家的东西,分了你家的田产。你怎么对待他们?他们又会怎么对待你?很难讲啊!

    我建议你继续在你岳父家住下,待国家安定了再回画桥。”

    用德十分感动地说:“万户大人,大恩不言谢!看我以后的实际行动吧!”

    汤万户说:“我相信。好!就此告辞吧!”

    用德一家一齐跪下大叫:“恩公再见!”

    送去汤万户,伯坚说:“爸!我们三兄弟都已经是成人了,镇弟也已经十三岁了,你的秘密应该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来承担。”

    用德说:“好!今天晚上我告诉你们。”

    吃过晚饭,三个孩子都围坐用德身旁,等待着父亲讲他的秘密。

    然而用德说:“孩子们,我晓得你们早就想知道我的秘密。不过在告诉你们之前,我想先讲我们樊氏的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好吗?”

    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最喜欢听故事。”

    用德说:“我先讲一个樊子迟学稼的故事。”

    伯坚说:“我知道《论语》里说: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子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爸,孔子为啥不滿意学稼,学圃呢?”

    用德说:“当时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樊子迟也是贤人七十之一。但是我对孔子瞧不起农民是不满的。请学稼、学圃就是小人啦?

    我不同意他这个观点,我总认为:民以食为天,任何时候都少不了吃穿住行。再好的治国方略,如果不重视农民,不让老百姓吃饱,都是失败的。

    孔子后来四处游学,宣传他的治国思想,什么’正名’呀!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呀!可是各国人民都不买他的帐,最后回到家乡郁郁而终。

    不过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授,以及他创立的儒家文化是有重大贡献的。”

    伯坚说:“父亲还是父亲,你的教诲很深刻,我们会紧记心头。”

    伯镇说:“爸,讲个故事吧,这又不是个故事。”

    伯言说:“这就是个故事,你不懂。”

    伯镇说:“你懂,你又懂什么?”

    伯坚说:“别吵,别吵,听父亲讲第二个故事。”

    用德说:“好,我再讲一个战国时期的樊於期将军的故事。”

    三个孩子拍手叫好!

    用德说:“樊於期,战国时为秦将军。谋诛始皇不克,亡之燕。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太子欲使荆柯劫秦王,柯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具言其意。樊於期偏袒益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者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事见史记。

    这是老谱记载,樊于期是主动自刎献头,而不是燕太子丹杀害的。最后说事见史记,说明就是在史记中选录过来的。”

    伯镇大叫着:“我听不懂?”

    用德说:“伯坚,你翻成白话文给他听。”

    伯坚说:“好!樊於期是战国末期的人物,原本是秦国的将领,后因故逃亡至燕国。他的逃亡背景是与秦王嬴政有深仇大恨,秦王曾悬赏千金、封地万户要他的脑袋。

    樊於期在燕国得到了燕太子丹的收留。荆轲为了刺杀秦王,曾向樊於期提议以其首级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此来接近秦王并寻求刺杀的机会。

    樊於期在得知荆轲的计划后,为了帮助荆轲实现刺杀秦王的目的,最终选择了自杀,将自己的头颅交给了荆轲。”

    伯言说:“秦王为何要杀樊於期?荆轲又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呢?”

    伯坚说:“秦王因樊於期谋反,杀了於期的全家老小,只有樊於期逃脱到燕国。燕太子丹害怕秦国强大而吞并燕国,所以想刺杀秦王政。

    荆轲因受燕太子丹的恩惠太多,所以答应去刺杀秦王。”

    伯镇说:“樊於期将军自杀献头,他为啥这么傻呢?”

    伯坚说:“於期将军一是为家人复仇,二是为报燕太子丹的收留之恩,所以他选择了舍身取义。”

    用德说:“伯坚,说得对。樊於期为报秦王灭族之仇,毅然决定用自己的首级帮助荆轲实现刺杀秦王的计策。

    他与荆轲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壮举,成为后人“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评价的证据。

    历史名人家冯梦龙有诗评价:’闻说奇谋喜欲狂,幽魂先已赴咸阳。荆卿若遂屠龙计,不枉将军剑下亡。’

    孩子们想想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伯镇说:“向於期将军学习,於期将军是个英雄!”

    伯言说:“於期将军的故事说明,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枉为人。”

    伯坚说:“我觉得於期将军的做法值得商量,尽管勇气可嘉,但一个人没有了生命,报了仇又有何意义呢?”

    用德总结说:“孩子们讲的都有一定道理,我觉得於期将军,重仁重义是正确的。但是为了仁义,为了报仇,选择自刎,这是欠考虑的,也是不可取的。

    一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再言其它。”

    伯坚说:“父亲言之有理,孩儿永记于心。”

    伯言说:“对!永记于心。”

    伯镇说:“对!对!永记于心。”

    德英说:“今晚就到这里为止,明晚再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