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用德泯仇报恩记 > 第44章 德英治家 十年生聚

第44章 德英治家 十年生聚

    用德的去世,德英每天是以泪洗面。伯言,伯镇兄弟常来解劝。

    伯言说:“妈,爸走了。你千万要坚持住哟!请您不要过分悲痛啊!

    伯镇也说:“是啊!妈,我家这么多田地产业还要靠你指导呀!”

    德英擦干眼泪,正色说:“是,孩子们说得对!我们不能都处于悲痛之中,要实践你父亲的临终嘱咐,你们还记得父亲的嘱咐吗?”

    信言说:“当然记得。一是要忠厚传家,仁德为人。

    二要记恩莫记仇,艾家、汤家、那家都是我们的恩人,要世代相报。仇家的名字不要再往下传。”

    伯镇接着说:“还有母亲,不仅仅是母亲,也是我们的恩人。

    还要找到忠厚公的坟山。如有可能,要努力去寻找太祖父克洪公,祖父及伯翁,叔翁以及伯父用祥。”

    德英说:“你们记得很好!但是我问你们,要实现父亲的遗嘱主要靠什么?”

    伯言说:“要靠全心全意。”

    伯镇说:“要持之以恒。”

    德英说:“你们说的都不对,要落实父亲的遗嘱要靠人。目前就是我们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你们知道战国时期吴国与越国的故事吗?

    你们知道越国的范蠡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什么意思吗?”

    伯言说:“我知道,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越国丧乱之际发兵攻越,越国军民痛恨吴国乘人之危的行径,同仇敌忾,奋力抵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死在归途中。

    吴王夫差继位,三年潜心备战,公元前494年,率复仇大军杀向越国。越国水军几乎全军覆没,越王勾践逃到会稽山,越国向吴国屈辱求和。

    按照吴国的要求,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

    夫差生病,勾践观其粪便察看病情令夫差十分感动。三年苦役期满,吴王放勾践回国。勾践君臣相见,抱头痛哭,立志雪耻复仇。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勾践晚上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

    如此卧薪尝胆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

    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

    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又采用大臣文种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军臣,杀害伍子胥;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不问正事,加速吴亡。

    勾践施行的美人计最厉害。夫差在美人西施的美色迷惑下,按照越国的心愿和设想的步骤,一步步走向灭亡。

    公元前482年,越王乘夫差去黄池会盟,偷袭吴国成功,吴国只好求和。后来越国再次起兵,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夫差自杀身亡。”

    伯镇说:“所谓十年生聚:就是要繁殖人口,聚积物力;十年教训:就是指教育,训练。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德英说:“好!讲得好。我觉得历史的经验,我们要学习。我们也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生聚就是要你们兄弟俩赶快结婚生子。你们也不小了,伯镇都十七岁了,都到了结婚年令。如果不是早年兵荒马乱,你父亲早就会安排你们结婚。”

    两兄弟红着脸许久不说话。德英说:“怎么啦?哑巴啦?”

    两兄弟羞羞答答地说:“谨遵母训。”

    德英说:“好!那我明天就找人说媒去。”

    其实樊家又是当地的大富户,说媒人早就多次登门。关键是两兄弟说要完成父亲嘱咐,说暂不能考虑到自己的婚姻问题。

    既然母亲要他们先结婚生子,兄弟俩只好顺从。

    从此兄弟俩忙着相亲,回来后两人交流相亲的结果。

    伯镇问:“二哥,今天中了吗?”

    伯言摇摇头说:“没有。”

    伯镇说:“为何哟!”

    伯言说:“太胖。”

    伯镇说:“胖点好!胖点会生孩子,这是母亲说的。”

    伯言说:“你昨天相的那个,说什么来着?”

    伯镇说:“屁股太大。”

    伯言说:“屁股大才会生孩子呢!”

    伯镇说:“你说的不算。”

    德英从房里出来说:“胖也好,瘦也好。屁股大也好,屁股小也好,只要你们自己喜欢什么都好!你们不要那么挑剔。”

    兄弟俩同声说:“是。”

    后来伯言、伯镇各娶妻生子。

    伯言首娶沈氏,生子:仕彭,仕埙,仕??,仕墿,

    再娶侧室刘氏,生子:仕郝。

    三娶车氏,生子仕逵。

    伯镇首娶周氏,生子:仕起,仕越,仕境,仕垲,仕琳。

    继娶陈氏,生子:仕赵。

    两兄弟各生六子,称为十二房。

    据樊氏族谱载伯言行实公赋性宽慈,轻财尚义。立庄四十所,积粟数万石,赈孤恤贫,时称义士!

    伯镇行实公赋性笃厚,读书尚义,德厚财丰而赒穷恤匮,人多感惠!

    伯言、伯镇明白,振兴宁州樊氏之光荣使命历史地落在了他们兄弟俩的身上。

    他们不负父亲临终重托,兄弟俩团结一致,励精图治,克勤克俭,把樊家的财富推向了一个更新高峰。

    同时不折不扣地继承了忠厚家族的忠厚、仁德之传家宝。